(共23张PPT)
山地回忆
新知导入
电影《长津湖》全景式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其中“冰雕连”的画面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更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然而在战争文学中,还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叙写出战争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清新自然,细腻多情,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深沉隽永的感怀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山地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和文学常识。
新知讲解
“山地”,这里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阜平。
“回忆”表明小说讲述的是“我”在早平生活时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等。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阜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25年,阜平成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9月,罗荣桓率八路军,挺进阜平。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率晋察冀边区,移驻阜平。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中国第一个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诞生。八年抗战,人口不足九万的阜平县,2万人参军参战,5000名阜平儿女捐躯沙场,被新华社称赞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坚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齐”的号召。
从1937年到1948年长达11年时间里,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等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起点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坚持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毛主席亲笔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
关于此文,孙犁先生曾这样回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通过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叙述,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词语学 土靛 炕台 冀中
玉黍 浸湿 单薄 破袄
袄襟 水沤 刨抓 瘪
碛口 裤褂 缓和 赚
破绽 盈余
( fù ) ( diàn ) ( kàng ) ( jì )
( shǔ ) ( jìn ) ( bó ) ( ǎo )
( jīn ) ( ōu ) ( páo ) ( biě )
( qì ) ( guà ) ( hé ) (zhuàn)
(zhàn ) ( yíng )
词语学习
挂火:指因某事或者某种状况而感到羞愧、脸红,所以觉得面部发热,好像起火一样。 还有生气、恼火、发火的意思。
被垒:意思为堆迭起的被子。
蓝士林布:旧时代的一种青蓝色的布被称为士林蓝布或士林布,它是一种使用士林染料染成青蓝色调的布料。它在旧时代因其色泽鲜亮、耐耐用等特点而广受欢迎。
穷山恶水:贬义词,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心平气和:褒义词,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遇事心态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爬山越岭:爬过高山,越过山岭。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描写的事件,做旁批。
想给朋友买布
回忆“山地蓝”
回忆山地生活
河边偶遇妞儿
妞儿制做袜子
“我”帮大伯贩枣
给妞儿买织布机
妞儿学会织布
洗澡丢失袜子
给大伯全家买布
概括:因为想给朋友买布,让“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期间,在山村的河边遇到妞儿,她用白粗布帮“我”做了一双袜子,“我”帮助妞儿家贩枣,她用赚的钱购买了织布机。开国大典那天,“我”给妞儿全家买了做衣服的布。
本文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说说第一人称叙述有何好处?
“我”既是文章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
使文章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便于抒发感情。
说说小说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
开头: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作用:小说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农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蓝”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艰苦的山地战斗生活;
由山地不种棉花,以麻代线,引出一双麻线袜子的故事,追忆“我”和女孩那段难忘的往事。这种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当年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说说小说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
结尾: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 ”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作用:回忆结束,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
简单交代女孩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揭示我怀念她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特点:(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2)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总结
这篇小说通过回忆“我”在阜平驻军时的生活往事,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阜平(fù ) 土靛 (diàn ) 炕台(kàng ) 心平气和(hé )
B:玉黍( shǔ ) 浸湿(jìn ) 破袄(ǎo ) 爬山越岭 (l ng )
C:袄襟(jīn ) 水沤 (ōu ) 刨抓(páo ) 穷山恶水(wù )
D:碛口(qì ) 裤褂(guà ) 赚钱(zhuàn ) 山南塞北(sài )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
B: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C: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
D: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锭。
下面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家乡坐落在江南水乡,那里河网密布,稻田连片,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
B:事情发生得那麽突然,他却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
C:车喘着粗气爬山越岭,让人悬心,它一口气憋足了冲出深谷。
D:毕业后,他们山南海北,彼此连一点音信都没有。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指出下面句子是属于什么描写?
A:她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
B: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
C:“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D: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
拓展提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请你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本文节选自孙犁的《荷花淀》,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
作业布置
读读写写词语抄写造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描述对象,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北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河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寒气冻住了她洗过的杨树叶,像闪光的鱼鳞。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山地回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地回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和文学常识。
【学习重点】
分析文章写作思路。
2.通过人物语言等描写概括小说中“妞儿”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品味作者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电影《长津湖》全景式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其中“冰雕连”的画面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更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然而在战争文学中,还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叙写出战争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清新自然,细腻多情,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深沉隽永的感怀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山地回忆》
【解题】
“山地”,这里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回忆”表明小说讲述的是“我”在早平生活时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45年创作于延安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是其成名作。此后陆续创作了《芦花荡》《嘱咐》等一系列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的作品。抗战胜利后,回到冀中主编《平原》杂志,并坚持文学创作。1949 年天津解放后,随军入城参加创办《天津日报》,在办报同时创作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等
写作背景
阜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25年,阜平成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9月,罗荣桓率八路军,挺进阜平。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率晋察冀车区,移驻阜平。1938年1月15日,普察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中国第一个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诞生。八年抗战,人口不足九万的阜平县,2万人参军参战,5000名阜平儿女捐躯沙场,被新华社称赞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坚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齐”的号召。从1937年到1948年长达11年时间里,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等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起点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坚持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毛主席亲笔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关于此文,孙犁先生曾这样回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叫“白洋淀派”这一流派得名,不仅源于白洋淀这一区域,还源于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白洋淀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另一个流派“山药蛋派”并称。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特点:(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山地回忆》通过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叙述,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主旨:这篇小说通过回忆“我”在阜平驻军时的生活往事,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预习设计】
下面加点词注音:
阜平 ( ) 土靛 ( ) 炕台 ( ) 冀中 ( )玉黍( )
浸湿 ( ) 单薄 ( ) 破袄 ( )袄襟 ( ) 水沤 ( )
刨抓 ( ) 瘪 ( )碛口 ( ) 裤褂 ( ) 缓和 ( )
赚 ( )破绽 ( ) 盈余( )
解释词语:
穷山恶水:
心平气和:
爬山越岭: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
分段并概括四部分内容。
说说第一人称叙述有何好处?
【合作探究】
说说小说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课堂检测】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阜平 ( fù ) 土靛 ( diàn ) 炕台( kàng ) 心平气和( hé )
B:玉黍( shǔ ) 浸湿 ( jìn ) 破袄( ǎo ) 爬山越岭 ( l ng )
C:袄襟( jīn ) 水沤 ( ōu ) 刨抓 (páo ) 穷山恶水( wù )
D:碛口 ( qì ) 裤褂( guà ) 赚钱( zhuàn ) 山南塞北( sài )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
B: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E%A3 / 281692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到曲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B%B2%E9%98%B3 / 21167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C: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
D: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8D%97 / 2381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锭。
下面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家乡坐落在江南水乡,那里河网密布,稻田连片,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
B:事情发生得那麽突然,他却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
C:车喘着粗气爬山越岭,让人悬心,它一口气憋足了冲出深谷。
D:毕业后,他们山南海北,彼此连一点音信都没有。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指出下面句子是属于什么描写?
A:她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
B: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
C:“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D: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
【拓展延伸】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请你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本文节选自孙犁的《荷花淀》,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
【作业布置】
读读写写词语抄写造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描述对象,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北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河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寒气冻住了她洗过的杨树叶,像闪光的鱼鳞。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地回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和文学常识。
【学习重点】
分析文章写作思路。
2.通过人物语言等描写概括小说中“妞儿”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品味作者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电影《长津湖》全景式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其中“冰雕连”的画面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更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然而在战争文学中,还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叙写出战争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清新自然,细腻多情,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深沉隽永的感怀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山地回忆》
【解题】
“山地”,这里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回忆”表明小说讲述的是“我”在早平生活时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45年创作于延安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是其成名作。此后陆续创作了《芦花荡》《嘱咐》等一系列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的作品。抗战胜利后,回到冀中主编《平原》杂志,并坚持文学创作。1949 年天津解放后,随军入城参加创办《天津日报》,在办报同时创作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等
写作背景
阜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25年,阜平成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9月,罗荣桓率八路军,挺进阜平。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率晋察冀车区,移驻阜平。1938年1月15日,普察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中国第一个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诞生。八年抗战,人口不足九万的阜平县,2万人参军参战,5000名阜平儿女捐躯沙场,被新华社称赞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坚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齐”的号召。从1937年到1948年长达11年时间里,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等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起点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坚持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毛主席亲笔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关于此文,孙犁先生曾这样回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叫“白洋淀派”这一流派得名,不仅源于白洋淀这一区域,还源于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白洋淀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另一个流派“山药蛋派”并称。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特点:(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山地回忆》通过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叙述,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主旨:这篇小说通过回忆“我”在阜平驻军时的生活往事,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预习设计】
下面加点词注音:
阜平 ( ) 土靛 ( ) 炕台 ( ) 冀中 ( )玉黍( )
浸湿 ( ) 单薄 ( ) 破袄 ( )袄襟 ( ) 水沤 ( )
刨抓 ( ) 瘪 ( )碛口 ( ) 裤褂 ( ) 缓和 ( )
赚 ( )破绽 ( ) 盈余( )
【答案】
阜平 ( fù ) 土靛 ( diàn ) 炕台 (kàng ) 冀中 (jì ) 玉黍(shǔ )
浸湿 ( jìn ) 单薄 ( bó ) 破袄 ( ǎo ) 袄襟( jīn ) 水沤 ( ōu )
刨抓 (páo ) 瘪 (biě ) 碛口 ( qì ) 裤褂( guà ) 缓和 ( hé )
赚 ( zhuàn ) 破绽 ( zhàn ) 盈余(yíng )
解释词语:
穷山恶水:
心平气和:
爬山越岭:
【答案】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遇事心态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爬山越岭:爬过高山,越过山岭。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
【答案】
这篇小说通过回忆“我”在阜平驻军时的生活往事,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分段并概括四部分内容。
【答案】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说说第一人称叙述有何好处?
【答案】“我”既是文章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使文章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便于抒发感情。
【合作探究】
说说小说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
【答案】
开头: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作用:小说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农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蓝”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艰苦的山地战斗生活;
由山地不种棉花,以麻代线,引出一双麻线袜子的故事,追忆“我”和女孩那段难忘的往事。这种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当年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结尾: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 ”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作用:回忆结束,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
简单交代女孩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揭示我怀念她的主要原因。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答案】
①《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②《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③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检测】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阜平 ( fù ) 土靛 ( diàn ) 炕台( kàng ) 心平气和( hé )
B:玉黍( shǔ ) 浸湿 ( jìn ) 破袄( ǎo ) 爬山越岭 ( l ng )
C:袄襟( jīn ) 水沤 ( ōu ) 刨抓 (páo ) 穷山恶水( wù )
D:碛口 ( qì ) 裤褂( guà ) 赚钱( zhuàn ) 山南塞北( sài )
【答案】C,
【解析】穷山恶水的“恶”应读作:è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
B: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E%A3 / 281692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到曲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B%B2%E9%98%B3 / 21167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C: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
D: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8D%97 / 2381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锭。
【答案】D
【解析】破锭应写作:破绽
下面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家乡坐落在江南水乡,那里河网密布,稻田连片,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
B:事情发生得那麽突然,他却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
C:车喘着粗气爬山越岭,让人悬心,它一口气憋足了冲出深谷。
D:毕业后,他们山南海北,彼此连一点音信都没有。
【答案】A
【解析】不合语境,应该是鱼米之乡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答案】B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谓语“看到”不能与“乡音”和 “笑声”搭配,修改办法是可增加一个谓语“听到”
指出下面句子是属于什么描写?
A:她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
B: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
C:“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D: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
【答案】A外貌描写(肖像描写);B环境描写;C语言描写;D侧面描写
【拓展延伸】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请你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本文节选自孙犁的《荷花淀》,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
【答案】
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开头部分月下编席,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
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热爱劳动,热爱亲人,是白洋淀美丽的风俗人情画,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夫妻话别,看似家常闲话,而实际又是战争的侧面,字里行间透出水生嫂的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和水生的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的革命战士形象。
【作业布置】
读读写写词语抄写造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描述对象,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北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河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寒气冻住了她洗过的杨树叶,像闪光的鱼鳞。
【答案】示例:
示例一:海风吹动船帆,像鼓胀的皮囊;海浪拍打着船舷,像铿锵的打击乐;浓雾笼罩着海面,像无边的网。
示例二:理想染红了青春,像燃烧的火焰;号角催动着脚步,像密集的鼓点;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像大山一般庄严。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山地回忆》第一课时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和文学常识。
重点 分析文章写作思路。2.通过人物语言等描写概括小说中“妞儿”的性格特点。
难点 品味作者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电影《长津湖》全景式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其中“冰雕连”的画面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更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然而在战争文学中,还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叙写出战争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清新自然,细腻多情,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深沉隽永的感怀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山地回忆》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等。写作背景:阜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25年,阜平成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9月,罗荣桓率八路军,挺进阜平。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率晋察冀边区,移驻阜平。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中国第一个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诞生。八年抗战,人口不足九万的阜平县,2万人参军参战,5000名阜平儿女捐躯沙场,被新华社称赞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坚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齐”的号召。从1937年到1948年长达11年时间里,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等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起点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坚持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毛主席亲笔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关于此文,孙犁先生曾这样回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通过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叙述,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词语学习:阜平 ( fù ) 土靛 (diàn) 炕台 (kàng ) 冀中 (jì ) 玉黍(shǔ ) 浸湿 ( jìn ) 单薄 ( bó ) 破袄 (ǎo) 袄襟(jīn ) 水沤 ( ōu ) 刨抓 (páo ) 瘪 (biě ) 碛口 ( qì ) 裤褂( guà ) 缓和 ( hé ) 赚 ( zhuàn ) 破绽 ( zhàn ) 盈余(yíng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遇事心态平和,不急躁,不生气。爬山越岭:爬过高山,越过山岭。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描写的事件,做旁批。批注:想给朋友买布回忆“山地蓝”回忆山地生活河边偶遇妞儿妞儿制做袜子“我”帮大伯贩枣给妞儿买织布机妞儿学会织布洗澡丢失袜子给大伯全家买布情节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说说第一人称叙述有何好处?“我”既是文章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使文章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说说小说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作用?开头: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作用:小说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农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蓝”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艰苦的山地战斗生活;由山地不种棉花,以麻代线,引出一双麻线袜子的故事,追忆“我”和女孩那段难忘的往事。这种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当年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结尾: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 ”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作用:回忆结束,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简单交代女孩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揭示我怀念她的主要原因。合作探究: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特点:(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2)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①《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②《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③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读勾画笔记读读写写注音释义快速读课文批注勾画读课文勾画概括笔记笔记读思考,探究 明确目标目标4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1目标3目标2
选择题: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阜平 ( fù ) 土靛 ( diàn ) 炕台( kàng ) 心平气和( hé )B:玉黍( shǔ ) 浸湿 ( jìn ) 破袄( ǎo ) 爬山越岭 ( l ng )C:袄襟( jīn ) 水沤 ( ōu ) 刨抓 (páo ) 穷山恶水( wù ) D:碛口 ( qì ) 裤褂( guà ) 赚钱( zhuàn ) 山南塞北( sài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B: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E%A3 / 281692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到曲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B%B2%E9%98%B3 / 21167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C: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D: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8D%97 / 2381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1%B1%E5%9C%B0%E5%9B%9E%E5%BF%86 / _blank )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锭。下面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家乡坐落在江南水乡,那里河网密布,稻田连片,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B:事情发生得那麽突然,他却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C:车喘着粗气爬山越岭,让人悬心,它一口气憋足了冲出深谷。D:毕业后,他们山南海北,彼此连一点音信都没有。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指出下面句子是属于什么描写?A:她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B: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C:“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D: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拓展延伸】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请你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本文节选自孙犁的《荷花淀》,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通过回忆“我”在阜平驻军时的生活往事,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