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1 06: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是“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转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时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  )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事就不能瞒他【注】
丁玲
自从胡泰的胶皮车被顾涌赶到了暖水屯之后,暖水屯的人就多了谈话的题材。
暖水屯地势靠山,不是交通要道,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这样漂亮的大车。从前李子俊家里也只有铁轮大车。如今怎么顾二伯弄了这么部好车回来 有些好奇的人就去打听,也没有打听出什么新鲜事,好像只是因为八里桥的胡泰生了病,他赶不了车,车搁着没用,就让他亲家借回来使用几天。顾涌果然第二天就到下花园装煤去了,第三天又去,大家也就相信了他,不再追问了。
村子上只有一个人不信他这话,这人便是钱文贵。
钱文贵家里本来也是庄户人家。但近年来村子上的人都似乎不大明白钱文贵的出身了;钱文贵总好像是个天外飞来的富户,他不像庄稼人。他虽然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就像一个斯文人。说话办事都有心眼,他从小就爱跑码头,去过张家口,不知道是哪一年还上过北京,穿了一件皮大氅回来,戴一顶皮帽子。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后来连县里的人他也认识。等到日本人来了,他又跟上层有关系。不知怎么搞的,后来连暖水屯的人谁该做甲长,谁该出钱,都得听他的话。他不做官,也不做乡长、甲长,也不做买卖,可是人都得恭维他,给他送东西,送钱。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线的人。他就有这么一份势力。他们家过的生活就简直跟城里人一样,断不了的酒呀,香片茶呀,常吃的是白面大米,一年就见不到高粱玉茭窝窝,一家人都穿得很时新。如今日本鬼子跑了,八路军来了,成了共产党的世界,四处都清算复仇。去年暖水屯就斗争了许有武,许有武曾经做过大乡长,他逃到了北京,家里人也去了张家口,村子上没收了他的财产。今年春上又斗争了侯剧魁,侯殿魁赔了一百石小米。可是钱文贵呢,他坐在家里啥事也不干,抽抽烟,摇摇扇子,儿子变成了八路军,又找了个村治安员做女婿,村干部中也有人向着他,说不准还是他的朋友,谁敢碰他一根毛 村子上的人遇见了他,赔上笑说:“钱二叔,吃啦吗 ”遇不着最好,都躲着他些,怕他看你不顺眼,在什么看不见的地方就来害人。他要坑害人可便当,不拘在哪里说几句话,你吃了亏还不知道这事从哪儿说起,究竟是谁的过。老百姓背地里都说他是一个“尖”,而且是村子上八大尖里面的第一个尖。
听见别人说顾涌借了胡泰的车子,他心里好笑:你顾老二是个老实头儿嘛,也学着扯什么谎 要真是胡泰病倒了,还能放他媳妇回娘家 不是已经到了收蒜的日子吗 胡泰今年至少也能种上四五亩蒜,他们八里桥今年正是种菜的年头,光靠他们自己家里的女人编蒜,都编不过来咧,这里面一定有讲究。钱文贵既然发现了,他就一定要知道,他喜欢打听。要是有事情瞒着他,他一时又闹不清楚,他是不舒服的。他就开始去侦查这件事,尽管大家都信以为真。
在吃早饭的时候,他望着他儿媳妇,这顾家二姑娘忙着把饭菜端到他的炕桌上,回头就走了。她很怕她公公。这时公公却问道:“你回家去来么 ”
“没有。”二姑娘站住了,用怀疑的眼睛望着公公。二姑娘生得有一副很端庄的面貌。
公公又看了那黑油油的头发一眼,接着说:“你姐姐回来了。”
“听说是昨晚跟你爹回来的。别人家说穿得可是花花绿绿,八里桥到底是一个大村庄,那里的娘们谁都讲究个穿咧。”快五十岁了的婆婆,已经落了两三颗牙齿,还梳上一个假髻,常常簪一朵鲜花在上边。这时她跟着也插嘴了。
公公的眼光已经落到二姑娘的手上,手腕上套了一副银镯子,粗糙的手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扫射下,很拘束,她卷着衫角,雪白的洋布短衫便把那黑红色的手盖住了。她看见公公端上了酒杯,便又打算走出去,这时公公却又说了:“吃过饭回家去看看吧,问问你姐姐,她们那里的收成怎么样 ”
二姑娘走出房来赶忙走到厨房里去,嫂嫂和侄儿也正在吃饭,小姑黑妮在烧开水沏茶,二姑娘一走进来就忍不住喊:
“黑妮!”
厨房里的人全愣起眼睛望着她,黒妮闪着两颗大黑眼珠,半天,也嗤的一声笑了:“二嫂!看你发的什么疯 ”
二嫂正要告诉她,北屋里的公公却叫他侄女儿了。黑妮便忙着把开水倒在茶壶里,用一个小茶盘托着两个茶杯和茶壶到她伯父那里去。二嫂便跟着走出来,站在门外边看院子中的两棵石榴花树和两棵夹竹桃。有一个蝴蝶在那些火红的花上面穿来穿去。
钱文贵又嘱咐了侄女,他要黑妮陪她二嫂一道回娘家,看看那个从八里桥回来的女人,问问胡泰什么病,看那边有什么风声没有。那里在铁道线上,消息灵通,有什么变动知道得快些。他是很担心着“中央”军的行动,和即将爆发的内战的。
黑妮说:“管它呢,问这些干什么 和咱们又没关系。”可是她挨骂了。她不敢再顶嘴。心里却想着:“哼,你就爱管闲事!”
她吃过了饭,换了一件衫子,还是和二嫂一道到顾家去了。她打算着一定照二伯父叮嘱的去问,却不一定都告诉他。她不喜欢二伯父,也不被喜欢,她怕他,不过近来她对他的感情比以前要稍微好一些,因为她觉得二伯父近来已经不那么苛刻,很少责怪她。
(有删改)
【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全书共58节,本文是第3节。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泰的胶皮车被顾涌赶到了暖水屯之后,暖水屯的人不但多了谈话的题材,还有不少人开始打探消息,写出了人们的好奇心态。
B.大家都相信了顾涌所说的他把车借回来使用几天的解释,只有钱文贵不信,侧面反映了钱文贵的确是暖水屯的“尖”。
C.当钱文贵问话时,二姑娘“用怀疑的眼睛望着公公”,二姑娘的这种表现表明她对公公话里有话的狡猾带着警觉。
D.小说中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顾家二姑娘”变成“二嫂”,这种人称的变化,反映了顾家二姑娘身份地位的升高。
5.关于文中介绍钱文贵的插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似乎”不明白钱文贵的出身,是大家觉得钱文贵后来不像庄稼人了。
B.钱文贵从小就爱跑码头,是说他自小就有喜欢往繁华热闹的地方去的秉性。
C.“谁该做甲长,……都得听他的话”,可见钱文贵在暖水屯里很有威望。
D.“他坐在家里啥事也不干,抽抽烟,摇摇扇子”,用动作描写表现钱文贵工于心计。
6.为什么钱文贵要黑妮陪她二嫂一道回娘家 请简要分析。
7.“她打算着一定照二伯父叮嘱的去问,却不一定都告诉他。”这句话在表现黑妮这一人物形象上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②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②佗:其他的。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稚。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间。
C.文中“阙地及泉”的“阙”字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不知天上宫阙”中“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
D.《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只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去偷袭郑国,姜夫人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超过了法定的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②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2.庄公发誓生前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是如何帮他的?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岳顶夜起
钱载
清清天半气,夜清气更清。床下有万壑,屋上惟空声。
出看云而云,铁瓦露滴惊。滚滚照烛断,霏霏穿窗行。
仰瞻如浸月,漾漾含微明。此时岳麓村,人家鸡未鸣。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大致可以推知,该诗写的应是诗人立足山巅,夜起时所见所闻所感。
B.山谷万壑奔流,山巅静寂无声,以有声衬无声,越显夜晚居处周围的安静。
C.“出看”两句写诗人夜起观岳,但见云雾倏忽不见,遇冷成露,露滴心惊。
D.“此时”两句由上文的“岳顶”转而写到“岳麓”,鸡犹未鸣,人犹未醒。
14.请简要分析诗句“滚滚照烛断,霏霏穿窗行”中叠词使用的表达效果。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裕,赞叹他为恢复中原大举北伐,气势雄壮、横扫敌军的两句是:   ,   。
(2)《氓》中的“   ,   ”两句与《子衿》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相似,都传达出对恋人思而不见的煎熬。
(3)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壮观,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来写曹操军容之盛,两者手法类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墨家思想与儒家多有不同,但在选拔、任用贤才的用人观上是一致的,将“尚贤”作为政治的根本,主张尚贤使能要打破界限,不分社会阶层、职业选拔真才实干者是墨家贤人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后世尊贤、纳贤____①____,甚至提出“野无遗贤”的思想,历朝历代君王尊奉贤才的典故____②____,都体现出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____③____和珍惜贤才。
“才”为匡时济世、经世致用的本领。孔子说“君子不器”,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君子应有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游于艺”是一个合格的儒者必备的才能。当然在儒家那里,只有领悟了大道,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墨子提出的贤者之“才”更为广泛,如博悟道术、精通逻辑、清正廉洁等,既是治理时弊的技能,也是发展生产的才能。
人才成就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任人唯贤。这是向优秀的贤良之才发出的号召,众多人才终将汇聚成汪洋大海。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4年8月,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的一段 Cypher作品因其中歌词被指“暗讽农民工”而引发争议。该事件引起了网友和多位说唱歌手的强烈不满。8月 10日,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声明,表示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其开除出社团。涉事 Rapper随后公开道歉,解释称其本意是为了让歌词更酷、更押韵。
材料二
统计学家李成瑞曾在参访中谈到:无产阶级过去是国家的主人,现在变成了弱势群体,过去的工人是很光荣的,我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个革命学生,后来被分到一个工厂当工人,第一天上班发回一套工服。在我知道之前,他穿上就去照相馆照了个相。回来拿着照片对我说,爸爸你看,我是工人啦。他特别的自豪,照相的师傅对他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了,现在的话,是属于打工仔,是不能随便和老板讲话的。
材料三:
记者:马老先生多不容易啊,那个时候您受过的苦,过去的那种苦难,结束了。
马识途:新的斗争开始了。
(选自《吾家吾国》)
材料四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时代是你们的。
当代青年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上四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3.A
4.D
5.C
6.①钱文贵要侦查清楚顾涌把胡泰的胶皮车赶到暖水屯的真正原因。②钱文贵他想探听外面的消息,包括土改、内战等。③钱文贵觉得黑妮更靠得住,能完成他的任务。“顾家二姑娘”不会什么都对他说。
7.①表现出黑妮对二嫂家里的情况也很关心,这种关心是她内心淳朴的表现。②表现黑妮对二伯父并不完全是言听计从的,她有自己的思想。③这句对黑妮的心理的描写以少胜多,使黑妮的形象更丰满。
8.D
9.C
10.D
11.①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看吧。”
②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位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12.颍考叔提出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在地道中相见,母子就如同在黄泉中相见,这就不算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了武姜,母子二人很开心,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13.C
14.①运用叠词“滚滚”“霏霏”,强化了诗句的节奏与韵律感。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岳顶夜云独有的形态:云涛如水滚滚而过,云气似雨密集纷杂。③既突出了云涛奔涌之势,又凸显了云气之湿之浓,并将客观描摹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6.①蔚然成风②层出不穷③求贤若渴
17.示例:墨子提出的既治理时弊也发展生产的如博悟道术、精通逻辑、清正廉洁等贤者之“才”更为广泛。
18.①“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任人唯贤”,运用了排比,增强了语势,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才政策导向。②“众多人才终将汇聚成汪洋大海”,运用了比喻,更形象地写出了众多人才响应号召,聚少成多,也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才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19.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