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层面,能够反映社会存在。"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还起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体现出来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不是靠穷兵赎武,也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从国际对比来看,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所以,在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应当进一步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丰厚滋养。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植根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它既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又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道路选择、制度设计、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也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
(选摘自王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节日热、文物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文化自信,简单地说就是对自身文化及其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践行,主要表现为对文化发展进程的理性认知,对文化发展成就的崇敬自豪,对文化发展能力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希望。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守正开新.气象万千。十年来.中国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人们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文化归属感、自豪感显著增强.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基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同时创新创造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让文化更具魅力,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摘编自姜圣瑜《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对国家起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作用。
B.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
C.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想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论证了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B.材料一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与国际对比两方面来阐述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C.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归属感、自豪感显著提升,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D.引用魏征名言,意在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本”“源”,为作者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看法的一项是( )
A.国风国潮纷纷兴起,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折柳寄情等文化展示,把中华文化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在一起。
B.银幕、荧幕、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长津湖》《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
C.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文化类综艺节目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以文化厚度彰显精神高度,带来现象级流量。
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自信,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党的思想路线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汉书》所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相契合。’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
未来20年,中国将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0%,对新型发电能力的投资扩大至10.2万亿美元。其中,7.4万亿美元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在该领域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的规模是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此外,中国还发行了近25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投资各种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资源保护和再循环、污染预防控制以及节能和生态防控等等。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中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市场和四分之一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而2050年超过77%的新增产能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
(摘自《“一带一路”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消费模式》,《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5期)
材料二
2012~2017年分品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成电、核电
2012 68.5% 17.0% 4.8% 9.7%
2013 67.4% 17.1% 5.3% 10.2%
2014 65.6% 17.4% 5.7% 11.3%
2015 63.7% 18.3% 5.9% 12.1%
2016 62.0% 18.3% 6.4% 13.3%
2017 60.4% 18.8% 7.2% 13.6%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网)
材料三
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途径。这一提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前全球电力能源发展情况,提出的具备高瞻性、长远性的发展计划,是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
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基本上能够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力量、以电力能源为中心力量的全球能源配置格局,有效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
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与物联网、互联网等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基本上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夯实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效果。当前化石能源稀缺,各国广泛地采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手段。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上可以实现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力度,如将亚洲、非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致力于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尽可能地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
(摘自《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科学导报》2018年第14期)
材料四
据国家能源局1月24日披露,截至2019年1月20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
国产崛起,核电已成国家新名片。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是华龙一号和CAP1400.2018年1月,英国正式批准设立“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已经真正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英国。
中国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是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为核电“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保障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核电“走出去”,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
(摘编自“中国新能源网”)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未来20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这会有力地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
B.从近六年的数据来看煤炭、石油这两种能源消费约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两者合计占比低于80%,为79.2%。
C.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基本上可以达到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有效实现全球能源的转型升级,还可以实现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
D.我国的核电发展迅速,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不可小觑;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已落地英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绿色发展,既能缓解环保压力,又能有效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预计十年之后,全球70%以上的发电量都将依赖于清洁能源。
B.总体看来,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短期内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光伏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C.推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倡议,不仅利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D.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并以此实现互利共赢。对此,材料一与材料四都有相关表述。
8.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发展清洁能源?请简要概括说明。
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最后在贫民窟里,寻了一间小小的房间。我所租的是梯子口头的一间小房,因为外间的住者要从我的房里出入,所以我的每月的房租要比外间的便宜几角小洋。
与间壁的同寓者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搬来的那天午后。等她走上了梯子,我才站起来对她点了点头说:“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以后要请你照应。”
她听了我这话,也并不回答,一双漆黑的大眼,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门口去开了锁,进房去了。
她每天上工和下工回来,总见我呆呆的坐在那堆书上。大约她的好奇心被我那痴不痴呆不呆的态度挑动了罢,有一天她到了我的身边忽而停住了脚,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好像怕什么似的问我说:“你天天在这里看的是什么书?”
我听了她的话,反而脸上涨红了。因为我天天呆坐在那里,面前虽则有几本外国书摊着,其实我的脑筋昏乱得很,就是一行一句也看不进去。听了她这一问,我含含糊糊的回答说:“我并不在看书,不过什么也不做呆坐在这里,样子一定不好看,所以把这几本书摊放着的。”
她听了这话,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作了一种不了解的形容,依旧的走到她的房里去了。那几天里,我也曾译过几首英法的小诗,于晚上大家睡熟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出去投邮,寄投给各新开的书局。
有一天,我也是坐在那里,她手里拿了两包用纸包好的物件走了上来,放了一包在我的书桌上说:“这一包是葡萄浆的面包,请你收藏着,明天好吃的。另外我还有一包香蕉买在这里,请你到我房里来一道吃罢!”
我替她拿住了纸包,她就开了门邀我进她的房里去。住了这十几天,她好像已经信用我是一个忠厚的人的样子。我对她说:“我们本来住在一处,何必这样的客气。”
“我并不客气,但是你每天当我回来的时候,总站起来让我,我却觉得对不起得很。”
我问她说:“你在工厂里做的是什么工作?”
“是包纸烟的。”
“一天做几个钟头工?”
“早晨七点钟起,晚上六点钟止,中午休息一个钟头,每天一共要做十个钟头的工。少做一点钟就要扣钱的。”
“扣多少钱?”
“每月九块钱,所以是三块钱十天,三分大洋一个钟头。”
“饭钱多少?”
“四块钱一月。”
“这样算起来,每月一个钟头也不休息,除了饭钱,可省下五块钱来。够你付房钱买衣服的么?”
“哪里够呢!并且那管理人又……我……我所以非常恨工厂的。”
我看看她那一种切齿怨恨的样子,就不愿意再说下去。向四边一看,觉得她的房里也有些灰黑了,我站起来道了谢,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里。我从她自家的口里知道她姓陈,名叫二妹,是苏州东乡人,她父亲也是纸烟工厂的工人,去年秋天死了。
天气好像变了。我每年在春夏之交要发的精神衰弱的重症,遇了这样的气候,就要使我变成半狂。所以我这几天到了晚上,也常常走出去散步去。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家里,一睡直可睡到第二天的日中。二妹这几天来,不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她对我的态度,又回到从前初见面的时候的疑惧状态去了。
一天午后我听见楼底下有人在催着说:“挂号信!”我把信取来一看,原来我前回寄去的一篇德文短篇的译稿,已经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信中寄来的是五元钱的一张汇票。
第二天我取了钱,想起那天二妹送我的面包香蕉等物,我就寻着了一家卖糖食的店,进去买了一块钱巧格力、香蕉糖、鸡蛋糕等杂食。
二妹回来了,她默默的坐在我的半高的由书叠成的桌上,吃了几颗巧格力,对我看了几眼,好像是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你有什么话说?”
她又沉默了一会,便断断续续的问我说:“我……我……早想问你了,这几天晚上,你每晚在外边,可在与坏人作伙友么?”
我听了她这话,倒吃了一惊,她好像在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与小窃恶棍混在一块。她看我呆了不答,便以为我的行为真的被她看破了,所以就柔柔和和的连续着说:
“你何苦要吃这样好的东西?你可知道这事情是靠不住的。万一被人家捉了去,你还有什么面目做人。过去的事情不必去说它,以后我请你改过了罢……”
她讲到了这里,忽而落了几滴眼泪。我静静儿的想了一会,等她的神经镇静下去之后,就把原因说了一遍。她听了我这一番辩解,颊上忽而起了两点红晕,把眼睛低下去看着桌子上,好像是怕羞似的说:“噢,我错怪你了,我错怪你了。请你不要多心,我本来是没有歹意的。”
我对她微微的笑了一笑,说:“夜也深了,你该去睡了罢!明天你还要上工去的呢!”
她听了我这话,就站了起来,很喜欢地回到她的房里去睡了。
她去之后,我又换上了白天脱下的那件破棉袍子,走出外面去散步去。
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了红绿的电灯,一二声清脆的歌音,从静寂的深夜的冷空气里传到我的耳膜上来。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
1923年7月15日
(有删改)
[注]郁达夫曾这样叙述过其创作的起因:半年来,因为失业,我的天天做梦的脑里,又添了许多经验。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这几篇小说,只想在贫民窟、破庙中去寻那些可怜的读者。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与陈二妹初次打招呼,她的反应体现出她的戒备心理,也表现了陈二妹冷漠的一面。
B.陈二妹主动问“我”看什么书,既体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表明二人的关系有所改变。
C.陈二妹有关烟厂的描述,虽着墨不多,但表现了她命运的艰辛与不幸,及其内心深处可贵的反抗意识。
D.因为陈二妹送给“我”面包、香蕉等物,于是“我”请她吃了几颗巧格力,这使得陈二妹开始怀疑“我”与坏人在一块。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男女主人公社会身份反差较大,却“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具艺术张力。
B.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如文中画横线处,表露出对“二妹”怀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与小窃恶棍混在一块的不满。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与当时正处于困顿中的郁达夫高度吻合,作品呈现出自叙传风格。
D.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境,同时富有象征和抒情意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11.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巧妙设伏,层层推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我”和陈二妹各自的生活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于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还,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却。遥望老子杖藜而来,先生且喜且愕,拜跪啼泣。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敢乞一言而生。”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其意盖将死我于囊,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节选自《中山狼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C.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D.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先生速图”中“图”是“思虑、谋划”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中“图”的意思不同。
B.跽,两膝着地,上身挺直,表示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C.丈人,古义是对所有老年男子的尊称,现在是婚姻双方中男方称呼女方父亲的一种称谓,词义范围缩小了。
D.“遂举手助先生操刃”中“操”是“拿着”的意思,与《鸿门宴》“大王来何操”中“操”的意思相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子在中山打猎时一箭射中一匹狼,狼负伤逃跑,简子驱车追赶却一无所获,疑心狼为东郭先生所藏匿,于是剑斩车辕威胁他。
B.东郭先生秉持着墨家“兼爱”的宗旨,口头上答应救狼,行动上却颇为迟缓,用袋子再三装狼都没成功,可见他并非真心想救狼。
C.狼获救后凶相毕露,认为东郭先生既然救了自己就应当救到底,为了不使自己饿死,东郭先生应该舍身喂狼,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D.东郭先生和狼各执一词,丈人假装谁也不信,建议把狼再装进袋中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形,狼欣然听从,这体现了丈人的智慧和狼的愚蠢。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②是狼为虞入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
17.丈人为何认为东郭先生“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②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③订顽:订正愚顽。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其中“蹊路”照应“道中”,“诸贤相送”照应“诸门人送”,前后呼应,显得结构严谨。
B.颔联“愁重”“鬓斑”等词表达了诗人谪居边地的失落无奈,颈联“桂枝秋殿听跻攀”又暗含了对自己别后显达的展望。
C面对分别,希望“鸿雁长飞”“鱼传尺素”,即勤通书信,本是人之常情,“相思不作勤书礼”
一句反用其意,颇有新意。
0.全诗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19.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四、默写题(10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烟花三月下扬州”“人生只合扬州老”的华美诗句让扬州这座文化名城名扬古今。但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却有“ , ”句子,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2)《离骚》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很多成语就蕴含在诗句之中,例如陆游的诗句:“ , ”。
五、语言表达(1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 ①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 ② 。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 ③ ,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 ④ 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 )。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叹为观止 惟妙惟肖 费尽心机 夸夸其谈
B. 登堂入室 栩栩如生 苦心孤诣 夸夸其谈
C.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费尽心机 谈笑风生
D.登堂入室 惟妙惟肖 苦心孤诣 谈笑风生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她这样精明干练,所以也难免有其艰难窘迫之处
B.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
C.但这样一个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尽管她精明干练
D.正因她有其艰难窘迫之处,才使她成为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
2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不仅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B.不仅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C.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D.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2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① 。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② 。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让翎子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但又要极力克制住的复杂的心理。基于这两个方面,正是③ ,才使他所饰演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材料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只有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并推动自我及社会的发展,因循守旧只会被淘汰。也有人认为,人还是要有坚守自我的定力,文化也需要传承延续的定力。一味求新会失去定力。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相关的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C
2.D
3.C
4.①材料一重点论述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解说。
②材料二重点论述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以及文化自信的根源:丰厚的文化底蕴。
5.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③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6.D
7.A
8.①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②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③树立联动发展,互利互赢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
9.C
10.B
11.①由于房屋狭窄,陈二妹每次回来,“我”都要站起身来让路,陈二妹自然感到过意不去,于是有了赠食物情节的出现;②由于“我”神经衰弱,夜里外出散步,这使陈二妹产生误会,故事由此生出波澜,便有了后来“规劝”“解释”等一连串的情节。
12.①从“我”的角度来说,社会的黑暗不公,是“我”穷困落魄的根本原因。通过“我”的命运,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批判主题。②陈二妹的命运更强化了作品的社会批判主题。她善良、真诚却弱小无助,在社会的底层承受着苦难和欺凌。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③二人的相互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文章写陈二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对陈二妹的感怀和珍惜,既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更是对于人间真情的一首颂歌。
13.C
14.A
15.B
16.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
②这狼被看山人逼迫,向我求救,我实际上是救了它。
17.仁:东郭先生冒险救狼,不忍杀忘恩负义的狼;
愚:东郭先生不分善恶,对生性凶残的狼心慈手软。
18.B
19.①重情重义、饱含不舍: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②重学善教、殷切期望:诗人期盼听到学生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叮嘱学生们别后勤加钻研学问,体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
20.(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C
22.B
23.D
24.A
25.就要形成对他扮演角色的态度;再用外形动作生动表现出;演员的准确把握和精湛表演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