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教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 10.1 溶液的酸碱性 课时 1 授课年级 初三
课标要求 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 分析 本课题围绕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展开,旨在让学生对这一重要化学性质形成基础认识。教材首先介绍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实验技能,还增强了其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通过对酸碱性的学习,教材还强调了这一性质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潜在影响,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种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整体而言,本课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进入该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溶液的概念。然而,对于溶液的酸碱性及其检测方法,许多学生可能接触较少,需要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理解。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有所认知,例如,食醋、柠檬汁的酸性,以及肥皂水的碱性等。这些认知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基础。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相关性。 此外,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仍需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来巩固概念。因此,本课题通过实验操作,如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酸碱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题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pH的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溶液的属性,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从真实、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提化学的研究对象,应用化学知识、思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认识溶液酸碱性的思路和方法。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学习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深化了对酸碱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酸碱性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构建了关于物质性质的基础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在分析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这培养了他们从科学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动手实验,如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酸碱性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责任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决策的意识,促进他们形成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酸碱指示剂 【图片引入】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讲解】调味用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 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果酸。 【图片展示】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讲解】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 【提问】如何分辨溶液的酸碱性呢? 【旧知回顾】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讲解】这里用到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他们的变色情况吧。 【实验10-1】将4支试管分成两组,向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和肥皂水。然后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记录现象】 【归纳总结】 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定性)。 【注意】①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②指示剂的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资料卡片】①石蕊呈蓝紫色粉末,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的蓝色色素能部分溶于水,溶液显紫色。其特性是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 ②酚酞是一种白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其特性是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 【对应训练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答案】B 【对应训练2】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答案】A 利用日常食物和用品示例,引发兴趣,连接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 引导思考溶液酸碱性,并激活相关旧知,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直观理解指示剂作用。 提供深入信息与练习,强化理解与应用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环节二、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图片展示】生活中柠檬,山楂苹果谁的吃起来更酸呢? 实验室中盐酸,硫酸,硝酸谁的酸性更强呢? 【问题】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酸碱性,但不能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酸碱度? 【讲解】对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稀溶液,其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小写 “H”大写),pH的范围通常为0~14。 测定pH的简便方法是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pH为整数)。 【实验10-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交流讨论】1.测溶液酸碱度时,pH试纸能直接伸入待测液吗? 不能,会污染待测液。 2.测溶液酸碱度时,pH试纸预先湿润会造成什么结果? 不能,会稀释待测液,可能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3.为什么应立即把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有些溶质或溶剂易挥发(或与空气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图片展示】精确测定溶液的pH——使用酸度计(pH计) 酸度计有不同的型号,在精度和外观等方面有所不同。 【讨论】pH曲线:pH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用被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会产生什么影响? 【分析】用水润湿相当于稀释溶液,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酸碱性。 【巩固练习】 【实验10-3】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测定它们的pH,并记录在下表中。 【交流讨论】下图是身边一些物质的pH,与你预想中的一样吗? 【讲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患有疾病。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适宜西瓜种植的土地酸碱度为5-7;适宜高粱种植的土地酸碱度为5.5-7.5;适宜芦荟种植的土地酸碱度为6-7;pH<4的酸性土壤或pH>8的碱性土壤,一般需要经过改良才适于种植。 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讲解】雨水一般呈弱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 CO2+ H2O= H2CO3 ),正常雨水的pH≈5.6,某些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如果未经处理或未达标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树木等不利,会造成损害。 【对应训练3】下列是某些饮品在常温下的近似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2.9~3.3) B. 番茄汁(4.0~4.4) C. 牛奶(6.3~6.6) D. 豆浆(7.4~7.9) 【答案】D 【对应训练4】用一种试剂就能把肥皂水、白醋和食盐水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水 D.铁粉 【答案】B 【对应训练5】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根据试纸呈现的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答案】B 【对应训练6】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醋酸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质量的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C 引发学生对酸碱强度的关注,激发其思考酸碱度测定方法。 介绍pH概念和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酸碱度的理解。 通过讨论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避免常见错误。 展示酸度计的使用及其精确测量,深化对pH测量的认识。 说明酸碱度在健康、工业、农业和环境中的重要性,强调pH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并检验其对pH测定和应用的掌握。
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1.pH的范围:0~14。 2.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 <7 酸性溶液 =7 中性溶液 >7 碱性溶液 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4.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教学 反思 亮点:本课题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教学,成功激发了学生对酸碱度的兴趣。通过动手实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pH的概念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此外,交流讨论环节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思考能力的提升。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关注不足。一些学生在理解pH测定的具体步骤和原理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和时间。此外,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可能影响部分学生的消化吸收。 教学建议: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支持。同时,可以在实验操作前增加预习任务或分组讨论,以便学生在实验中更有针对性地探索。在时间管理上,适当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