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开元盛世” 课件(2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件(2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1 09: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试看《长安三万里》通过丰富的画面,了解唐朝的繁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强调人民群众在开元盛世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农民的辛勤劳作,还是工匠的精湛技艺,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2.了解唐朝经济、开放的社会风气,并初步分析其繁盛的原因。(史料实证)
3.通过讲述开元盛世时期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家国情怀)
一.“开元盛世”
1、开辟盛世的帝王——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
人物扫描
唐玄宗(685—762)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武则天之孙,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共计29年。
前期:
年号:“开元”(713-741)
后期:
年号:“天宝”(742-756)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表明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一.“开元盛世”
2.唐玄宗治国措施
唐玄宗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为再创唐朝伟业,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用人上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重用贤能 (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姚崇
宋璟
隋炀帝
唐太宗
唐玄宗
武则天
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创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创立殿试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3、知人善任
姚崇(650-721)
宋璟(663-737)
人物扫描
唐朝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四善”,即德义、清慎、公平和勤政。对不同部门的官员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朝廷根据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核等级决定升降奖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唐玄宗曾主持对县官的考核,当场就罢免了40多个不合格的县令。
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欧阳修《新唐书·宋璟传》
“救时宰相”
“有脚阳春”
相关史事
一.“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4.唐玄宗治国效果
《忆昔》(节选)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人口增长
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
工商发达
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分组探究
依据表格对比唐太宗和唐玄宗措施,思考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唐太宗措施 唐玄宗措施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经济上:关心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勤政爱民,整顿吏治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启示
注重人才
发展经济
以民为本……
政局稳定是前提
一.“开元盛世”
二.经济的繁荣:
1.背景: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农业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图》
“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增加了两百多万顷。”
曲辕犁示意图
筒车示意图
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
二.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示意图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筒车示意图
曲辕犁由11个部件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课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曲辕犁作用: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耕地工具
灌溉工具
筒车作用: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耕种图》
结合材料说说曲辕犁和筒车的用途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农业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经济的繁荣:
③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发展。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
相关史事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茶经》系统总结茶的种植、产地、烹饮、品鉴等,集唐中期以前茶文化之大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的专著。陆羽被尊称为“茶圣”。
绿茶
白茶
黄茶
乌龙茶
红茶
黑茶
2.农业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陆羽
二.经济的繁荣:
3.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纺织业代表:蜀锦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工艺水平高,蜀锦冠于全国;(蜀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成都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
3.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经济的繁荣:
②.陶瓷业:生产水平高,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越窑青瓷(浙江余姚)
邢窑白瓷(河北邢台)
邢窑青瓷
(南青)越窑青瓷:如冰如玉
(北白)邢窑白瓷:类雪似银
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南青北白:
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邢窑白瓷类雪似银。
邢窑白瓷
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多见用于陪葬品。唐三彩兴于初唐,盛唐时达到极盛。(多出于洛阳)
南青北白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返,昧旦永日。
——《旧唐书》
扬州双博馆陈列的“唐代竞渡船”
3.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经济的繁荣: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推动繁荣
刺激发展
促进发展
二.经济的繁荣:
4.唐朝商业十分繁荣
①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
②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益州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③ 草市逐渐兴起。
④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等成为长途贩运及销售的大宗。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
◎ 说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盛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前期经济分布图
▲波斯胡商陶俑
二.经济的繁荣:
⑤唐朝时,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
国内交通 唐代的交通相当发达。国内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远达广州。国内水路交通有大运河贯通南北,黄河、淮河、长江与南方的许多河流湖泊形成纵横交错的水道网。国内海运也初具规模,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沿海航线。
  国外交通 唐与国外的交通亦甚发达。主要交通线有西北的陆路和东南沿海的海路。陆路由洛阳、长安经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东南海路从广州、扬州、登州(今山东蓬莱)、楚州(今江苏淮安)、明州(今浙江宁波)等港口可达东南亚各国以及新罗、日本、波斯、大食等国。
4.唐朝商业十分繁荣
三 国际大都市长安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皇帝居住理政之处
政府机构所在地
市:分为东市和西市,商业区,朝开夕闭
坊:居民区,每日按时关闭、开启坊门
布局严谨 结构对称 排列整齐
西市
东市
外郭城坊市分开
“坊”为居民居住区;
“市”为商品交易区。
1.长安城
①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大兴城为基础扩建而成的,规模宏伟。
②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规划井然有序。
三 国际大都市长安
宫城: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皇城:中央官署所在地
外郭城:坊市制度
商品交易区
居民居住区
③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1.长安城
④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坊门和市门按规定开闭,便于管理。
⑤后来,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松弛,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
地位:长安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布达拉宫
相关史事
吹排箫乐伎壁画
彩绘驮夫木俑
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结合图片,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包容性)
表现: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社会风气:积极开放,充满活力(开放性)
表现: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原因:经济的繁荣;和睦的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妇女接受教育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课堂小结
手工业
纺织业:蜀锦
陶瓷业:青瓷、白瓷,唐三彩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经济的繁荣
商业——扬一益二、草市、丝绸之路繁荣
农业
水利工程兴修、耕地面积增加
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开元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
国际大都市长安
规模宏伟,严整对称,商业繁荣,管理严格




随堂训练
1.“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特定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文化根基是(  )
A. 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任性与狂妄 D. 开明与开放
D
2.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题2图所示农具,其好处是(  )
A. 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 排水泄洪
C. 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 便于开沟
C
随堂训练
4.下图是某同学在课前所收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要学习的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精巧的手工技艺
C.唐朝经济的繁荣
D.宋代经济的繁荣
3.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A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