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 和 园
教学目标:
1.读准:认识“颐、耸、阁、舫、眺、堤、态”7个生字,会读“长廊、柱子、横槛、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能熟练朗读课文。
2.能通过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感悟颐和园长廊之“有名”,积累语言;
4.渗透热爱祖国文化古迹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准确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
3.体会语言,感悟颐和园长廊之“有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的用词,感受颐和园的长与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说我们班同学很喜欢游玩,谁来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到2003年7月,我们国家已经有29处景观被列入其中,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游玩的“颐和园”就是其中的一处。
3.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名读,齐读。)
4.师: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来是清朝皇帝家的园林,普通百姓是根本想也不用想的。它曾经几次被毁坏,有几次重建、修复,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颐和园”为什么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颐和园。
二、初读
1.自由朗读。
请大家翻开87页,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遇到生字词或者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出示生字词: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一小节。
边听边想:在颐和园中,你游览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第二小节:他带我们游览了哪儿?看到了什么?
第三小节:***,你来带着大家一起游览下一个景点
第四小节:站在万寿山上,什么景物最吸引你?
第五小节:在这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第六小节:这段话主要讲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很多,哪些词让你感受到?
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可不能走马观花,需要我们“细细游赏”——齐读。
三、梳理文脉
1.在刚才的朗读中,你跟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指名说。
2.这么多地方,作者先到哪儿再到哪儿?请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3.指名交流:出示四个句子
进……大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
4.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板书:游览顺序)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这个顺序简单地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作者游览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作者在游览万寿山的时候,先来到万寿山脚下,怎么看?——抬头向上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吗?(仰望)——再登上万寿山,从上面往下看——你能用哪个词(俯视)
课件出示:
作者先进入 ,再来到万寿山脚下仰望 ,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俯视 ,最后 。
自己先练一练,再指名说。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作者的游览线路也就是课文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现在应该先到哪里去游览?
2.那就赶快去读读第二自然段,好好地去欣赏长廊吧——自由读。
板书:长 美
3.同学们,“美”是一个整体。这段话中,有许多词语和句子具体地写出了长廊的美和长,请静下心来默读这段话,把这些词语或者句子圈划出来。
4.你从哪儿感受到美?你从哪儿感受到长?(这两部分问题看学生情况而引)
指名几个人说,教师点拨、启发——
(1)长廊的颜色美
(2)长廊的形状美
(3)长廊上的画美
(4)长廊周围的风景美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5.齐读。
6.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地出现这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长廊的画面——
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资料:长廊,又称画廊,全长728米,共273间。十八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景五百四十六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二百七十三间画廊的梁枋上。现今,长廊共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万4千余幅。彩画内容包括花卉翎毛、人物典故、山水风景等。1990年被确认为世界最大、最长、最有名的画廊,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7.从颐和园中这条世界上最大、最长、最有名的长廊中走出来,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子来说吗?(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
出示:我感受到颐和园的长廊
师总结:是啊!游览颐和园的长廊,不仅是在游览一座公园,更是在天南地北的画卷中游玩,在古今的历史中穿行。拥有这样的长廊,“颐和园”,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风景名胜!齐读——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更学习了作者介绍长廊的方法。
其实,有名的长廊仅仅是颐和园的一个部分。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颐和园,去感受皇家园林的美丽,感受世界名胜的魅力,还要继续学习作者介绍不同景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