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1 11: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第四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
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1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
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时空观念)
02
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03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心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任务一 安史之乱:盛世黄昏下的烽火燎原
【活动1】阅读课本P20相关史事和正文第一段内容,完成以下信息卡片
唐玄宗 前期 稳定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开元
盛世
后期 结果:
沉迷于享乐怠理朝政
1、朝政腐败,奢侈之风盛行
3、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任务一 安史之乱:盛世黄昏下的烽火燎原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玄宗对仕臣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杨贵妃的堂兄
【节度使】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藩镇的长官即为“节度使”。天宝年间边境形势日趋紧张,节度使逐渐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任务一 安史之乱:盛世黄昏下的烽火燎原
【活动2】结合材料概括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二: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三: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③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任务一 安史之乱:盛世黄昏下的烽火燎原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藩镇割据: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
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出现“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形成了割据局面,这一现象( )
A.加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B.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
C.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D.促进了唐朝民族交融
任务一 安史之乱:盛世黄昏下的烽火燎原
唐朝后期的社会形势
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政治形势
民众生活
农民起义
任务二 黄巢起义:摇撼乾坤的怒潮者
【活动1】阅读课本P21-22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以下信息卡片(3分钟)
黄巢,出身富贵家庭, 屡举进士不第,以武装贩私盐为生。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黄巢被推为起义军首领,采取大规模流动作战的方式,壮大了起义队伍。
黄巢起义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874,起义爆发
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朱温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任务二 黄巢起义:摇撼乾坤的怒潮者
朱温,早年追随黄巢,担任
起义军将领。882年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并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廷,又陆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李渊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由 盛转 衰
致 命打 击
鼎 盛时 期



知识整理
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朽
②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③黄巢起义唐王朝受到致命的打击
小组合作
任务二 黄巢起义:摇撼乾坤的怒潮者
图解历史
【活动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唐朝灭亡的原因。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要心存百姓
任务三 五代十国:乱世棋局中的权力更迭与分立
【活动1】阅读课本P22第三部分内容,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五代分别是哪五个朝代?集中在哪个区域?五个朝代之间更迭还是并立?
②十国是指哪十个政权?集中在哪个区域?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北方)
政权 开国君主 时间 即位前官职
五代 后梁 朱 温 907-923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923-936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936-947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947-950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951-960 天雄军节度使
十国 吴 杨行密 918-937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909-945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917-971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924-963 荆南节度使
16
13
11
4
9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③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①武人治国
任务三 五代十国:乱世棋局中的权力更迭与分立
【活动2】观察下表并结合课本P23,思考五代十国的特点和实质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建后梁
唐朝衰亡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
课堂小结
牛刀小试
1.读图,②处事件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它是( )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噶尔丹叛乱 D.大、小和卓叛乱
牛刀小试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3.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