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当堂练习、归纳小结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内容:
内容:教师展示四张建筑物图片(如上图),引导学生去寻找熟悉的几何体,说出它的名称。
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 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内容: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2的问题串:
(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在书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几何体大到建筑物、小到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鼓励学生观察几何体的特征,认识到几何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不同几何体、区别不同几何体的钥匙。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环节 画一画、说一说
内容:
1:画一画 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
2:认识棱柱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
(4)棱柱的分类。
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 斜棱柱
(5)说一说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目的:
画图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初步感受几何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柱体,上下一样粗的,那么如何保证你所画图形中上下一样粗呢?因此,画一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感受相应几何体的个性特征;而说一说,则需要学生主动说明几何体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那些几何体符合这样的特征。这一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从而可以更为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经验,同时认识到不同几何体的共性与个性,为后续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提供了依据。
第四环节 当堂练习
内容:
目的:针对上一环节的学习的及时检测和应用,题目3是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图形“棱柱”的巩固应用,通过“面”“顶点”“棱”三方面去明确棱柱的特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猜测和总结出棱柱的面,顶点,棱数之间的关系。
第五环节 引导归纳
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汇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目的: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形成对几何体的较为系统及理性的认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六、教学反思:
1、本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几何体大到建筑物、小到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感受图形的多样性。再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学会辨析棱柱,区别于圆柱,学会用适当的标准去几何体进行分类。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2、本课例由于是微课的形式的呈现,采用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教学。重在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归纳。至于合作交流的能力,线下课堂才能更多体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起来,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