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七年级下册
使用教材 译林版(2024版) 教材页数 P30-P41
单元名称 Unit 3 My hometown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主题范畴:人与社会 主题群: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子主题: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 传统建筑与生活方式,文化艺术 单元话题:谈论家乡的名胜景点及特色, 描述景点的位置、特点及意义, 介绍家乡的传统美食与文化艺术, 分享家乡的旅游经历与感受。 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他人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培养文化自信,同时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以下是单元语篇内容分析图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篇内容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标题语篇类型(技能)语篇内容语篇主题意义一 Places of interest Activity A(P31) 对话(听说课) 英国交换生想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Daniel 和 Amy 讨论可以带他们去的地方,提到了长城、奥林匹克公园、颐和园、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并阐述了选择这些地方的原因。展示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他人介绍家乡的景点,激发学生对家乡旅游文化的关注。二 My hometown, Beijing Activity A(P33) 视频博客(vlog)脚本(阅读课) 介绍北京的多个景点,包括故宫、天安门广场、四合院,还提及北京烤鸭和京剧等特色文化元素。深入了解家乡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三 My hometown, Beijing Activity C(P34) 旅行计划(阅读课) 详细规划了在北京一日游的行程。 加深对北京景点和文化活动的认识,培养规划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同时体会到家乡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四 Grammar A(P35) 说明文(语法课) 介绍北京是中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位于市中心;颐和园是令人惊叹的传统中国园林。 巩固和拓展对家乡北京的地理和文化认知,引导关注家乡的标志性地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五 Grammar A1(P35) 短文填空(语法课) 介绍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引导思考现代建筑对家乡的意义,促进对家乡文化的多元理解。六
Grammar A2(P35) 口语讨论引导 (语法课) 关于水立方的描述。了解水立方这一北京的重要景点,丰富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认识。七
Grammar B(P36) 场景描述 (语法课)交换生在北海公园,描述了公园里的场景。感受到家乡公园的生活气息,增强对家乡环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八
Grammar B1(P36) 填空练习 (语法课)介绍了衣服关于四合院 的图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和文化意义,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文化素材。九 Pronunciation C(P37) 诗歌(综合课) 绘了颐和园中的昆明湖。感受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之美。 十 Integration A(P38) 说明文(综合课)
Daniel 为在北京的交换生规划了一系列活动。体验和感受北京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让本土学生学会如何向外宾介绍家乡文化。十一 Integration B(P38) 听力练习(综合课)
Daniel 和交换生正在参观故宫。传播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皇家文化, 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十二 Integration D2(P40) 记叙文(综合课) Ben 介绍自己的家乡英国布莱顿。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思考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家乡的独特之处。
表二:单元大观念:
学情分析
(一)自然情况 学生处于七年级下学期,年龄大约在 12 - 13 岁之间,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阶段。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地域,对家乡的认知和体验存在差异,这为课堂上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已有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和简单句型,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上还有待提高。在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开始逐渐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预习和复习,但整体上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存在问题
语法知识方面,对于冠词(“a/an/the”)的用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 如首次提及和再次提及事物时冠词的选择、在特定名词前冠词的使用等。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但在与家乡文化相关的主题词汇上还不够丰富。学生在阅读较长语篇时,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难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 (四)解决措施 通过创设丰富的语境,如描述家乡景点、讲述旅游经历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和理解语法规则。结合家乡文化主题,采用图片、实物、故事等多种方式呈现词汇,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拼写和含义。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交流环境,如英语角、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口说英语。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如何快速浏览文章获取大意、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等。
单元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简单对话和独白,获取关键信息,如关于家乡景点介绍、旅游计划安排等方面的对话和短文。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晰、语调自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就家乡相关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如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感受。能读懂与家乡文化、旅游等相关的简单文章和短文,理解文章大意和细节信息,如介绍家乡景点的宣传资料、旅游攻略、文化介绍等,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某个方面,如写一篇短文介绍家乡的一个景点或一种美食,表达基本完整的意思,语法和词汇运用基本正确。理解并掌握冠词(“a/an/the”)的基本用法,能在描述家乡事物时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后,能够: 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拼写与家乡主题相关的词汇,如景点名称、特色美食、传统建筑等词汇,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结构(“a/an/the” 的用法、地点介词用法、There be 句型等)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表达清晰、流畅、自然,语法正确,词汇运用恰当。能够读懂关于家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文章、宣传资料、博客等不同类型的语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和作者意图,掌握略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如读懂介绍家乡景点历史文化的文章、他人分享家乡旅游经历的博客等。 2.深入了解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生活方式、特色美食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如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古代皇家文化、四合院背后的传统居住文化、北京烤鸭的独特饮食文化、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对比不同地域的家乡文化,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欣赏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 3.在学习家乡文化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家乡不同景点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当地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 在规划家乡旅游路线、描述家乡场景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家乡相关的信息资料,如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调查、采访长辈等方式获取家乡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够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如制作家乡文化手抄报、撰写介绍家乡的短文等。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及教材板块 课型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Welcome to the unit 听说课 听懂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简单介绍,获取关键信息,如景点名称、特点、历史地位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就家乡景点展开简单的对话,询问和回答关于家乡景点的问题。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如提问学生听到了哪些家乡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等,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对话中的表现,包括发音、语调、语法运用、词汇使用、表达流畅性以及与小组成员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讨论和对话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第二课时 Reading 阅读课 学生能够读懂关于北京家乡文化的 vlog 脚本,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和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略读、精读、猜词等阅读技巧。 布置与阅读文章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细节信息的把握、主旨大意的概括以及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运用能力。查看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对文章结构、重点内容的梳理和总结能力,以及对文化知识的记录和理解情况。
第三课时Grammar 语法课 理解并掌握冠词(“a/an/the”)和地点介词的基本用法规则,包括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如首次提及、再次提及、特定事物、表示位置关系等情况下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家乡的事物和场景。 布置针对性的语法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冠词和地点介词用法的掌握情况,统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片或场景,运用冠词和地点介词进行口头描述,评价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语法的正确性、词汇运用的合理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描述位置关系和事物特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介绍家乡的一个地方,从语法运用、词汇选择、句子结构、内容完整性和逻辑性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第四课时 Pronunciation 语音课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的正确发音,包括元音、辅音的发音,以及连读、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教师在课堂上仔细聆听学生逐个朗读重点单词和短语,根据发音标准直接判断学生对元音、辅音发音的掌握情况。利用语音识别软件,让学生朗读包含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句子或短文,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发音的准确性,并给出详细的评分和错误分析报告。
第五课时 Integration& Assessment 综合课 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完成关于家乡的综合性任务,如制作家乡文化宣传海报、撰写介绍家乡的演讲稿等,展示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掌握和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制作的家乡文化宣传海报,从内容完整性(是否涵盖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方面信息)、语言准确性(词汇拼写、语法运用、句子结构是否正确)、设计创意(海报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协调、是否有吸引人的元素)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表,让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综合各方评价得出每个学生的海报制作成绩。
单元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通过一系列听、说、读、看、写等学习任务,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每学完一个Section,利用听写小卷,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单元检测,检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