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 My hometown 第3课时Grammar教学设计-新译林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3 My hometown 第3课时Grammar教学设计-新译林七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译林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21 17: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3 My hometown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3课时 Grammar 课型 语法课
语篇研读
What---本单元的语法语篇主要围绕 “a, an, the” 的用法以及地点介词展开。通过介绍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如天安门广场、颐和园、鸟巢等,在具体语境中呈现 “a, an, the” 的使用规则;同时,在描述北海公园和四合院的场景中,运用了多个地点介词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些语篇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还能了解中国的一些著名建筑和文化景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Why---借助对北京景点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a, an, the” 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以及地点介词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正确运用这些语法知识来描述事物和地点。通过介绍中国的文化景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文化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How---语篇体裁为说明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场景描述来讲解语法知识。在介绍景点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总体介绍景点的基本情况,再详细描述景点中的具体事物及其位置关系,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语法规则的运用。结构上,每个景点的描述都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为语法教学服务。例如,在描述鸟巢时,先提及它是一个现代化体育场,引出 “a” 的用法,再进一步描述其在城市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涉及 “the” 的用法;在描述北海公园和四合院时,通过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呈现地点介词的用法。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之前的英语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基本句型,对英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部分常见的地点介词,如 “in, on, under” 等,在日常生活和之前的学习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准确用法和其他一些地点介词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事物名称的单词,能够进行简单的物品指代和描述,但在使用冠词 “a, an, the” 时,存在较多的混淆和错误用法。 【未知】对于 “a, an, the” 的具体使用规则,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语境下的区别,如首次提及、再次提及、特定事物、唯一事物等情况下的正确用法,学生还不清楚,需要详细讲解和大量练习来掌握。地点介词的丰富含义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灵活运用,如 “above, below, beside, between” 等词在描述复杂位置关系时的准确用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何将语法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有效结合,运用所学语法进行准确、流畅的英语表达,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能知】通过对本单元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a, an, the” 以及地点介词的基本用法,能够在描述日常事物和场景时正确运用这些语法知识,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借助对中国文化景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并能够运用英语向他人介绍中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 “a, an, the” 来描述人或事物,在不同语境下正确选择使用 “a, an, the”,并能运用地点介词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够读懂含有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的简单英语文章,获取关键信息,并能够根据所给信息或图片,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 2.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法知识的有效方法,如通过上下文理解语法规则、制作语法卡片进行记忆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语法规则的能力,通过对语篇中语法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的使用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和改进。 4.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关于北京文化景点的语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和特色建筑,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运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同时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 “a, an, the” 的使用规则,包括首次提及、再次提及、特定事物、唯一事物等情况下的正确用法。理解并正确运用地点介词,如 “in, on, under, above, below, beside, between” 等,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 “a” 和 “an” 的用法,尤其是在以元音音素开头但首字母为辅音字母的单词(如 “hour”)和以辅音音素开头但首字母为元音字母的单词(如 “university”)前的正确使用。理解地点介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如 “over” 和 “above”、“under” 和 “below” 等,并能够根据具体场景准确选择合适的地点介词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进行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避免语法错误。 易错点:在使用 “a, an” 时,容易根据单词的首字母而不是发音来判断,导致错误选择。例如,将 “an apple” 写成 “a apple”,或者将 “a university” 写成 “an university”。对于 “the” 的过度使用或遗漏,如在不需要特指的情况下使用 “the”,或者在需要特指时忘记使用 “the”。例如,“I go to school by the bus.”(错误,应去掉 “the”),“I like the book on the table.”(如果之前没有提及过这本书,此处应使用 “a”)。 易忘点:一些特殊情况下 “a, an, the” 的用法,如在表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如 “the sun, the moon”)、乐器前(如 “play the piano”)等,由于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学生容易遗忘。地点介词短语的固定搭配,如 “in front of”(在…… 前面)和 “in the front of”(在…… 前部)的区别,“at the back of”(在…… 后部)等,学生在学习后如果不经常复习,容易混淆和忘记。 拓展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冠词和地点介词在英语中的习惯用法和特殊用法,如 “a number of”(许多)、“the number of”(…… 的数量)中 “a” 和 “the” 的不同含义;“across from”(在…… 对面)、“next to”(紧挨着)等与地点相关的短语用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英语标识、广告、新闻等,发现其中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的用法,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不定冠词 “a”“an” 和定冠词 “the” 以及地点介词的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观察、分析例句和文本,让学生理解并总结冠词和地点介词的基本用法规则。 任务一:Lead in 创设情境 中国“144小时免签”政策,让北京迎来了大量的外国游客,请带领游客游览北京。 2.Look and say. 游览北京的景点,并用“a/am/the”描述景点,学生初步感知冠词的用法。 任务二: Presentation- Using a, an and the Let’s learn- a vs an 通过游览北京的景点,总结“a/an”的用法 Let’s learn-定义 Let’s learn-“a/an”的用法 Let’s learn- a/an的区分 Let’s learn- a/an的区分练习 Let’s learn- a/ an vs the a/ an vs the的定义 a/ an vs the的用法 ③a/ an vs the区分使用 3. Read the text below.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a, an and the. 4.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it. 5.练习 游客选一选,区分a/ an /the 6.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a, an, the or/. Daniel is reading a short text about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7.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it, using a, an and the. The Water Cube is another place of interest in Beijing. 任务三: Presentation- Prepositions of place
1.情境创设 The exchange students are now in Beihai Park.
2. Look at the picture below and read its descrip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prepositions of place. 3.Work out the rules.
任务一: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积极思考并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景点。评价学生描述景点时冠词使用的准确性,重点关注是否能正确区分 “a” “an” 的使用以及 “the” 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如对于专有名词(如 the Great Wall)和上文提及事物(如再次提到 a historical site 时用 the historical site)的冠词使用。 任务二: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 “a” “an” 定义和用法的理解,如询问学生 “在什么情况下用 a,什么情况下用 an”。观察学生在区分练习中的表现,统计正确率,了解学生对 “a/an” 选择的掌握程度。 任务三: 在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描述时,观察他们对图片中方位信息的关注程度。若学生能主动指出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关系,并准确说出对应的方位介词。根据学生总结方位介词使用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总结出方位介词表示物体间空间位置关系,且能举例说明不同介词的具体用法。
设计意图 利用北京的旅游情境,结合实际景点和场景,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具体语境,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让学生在新的场景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冠词和地点介词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完成描述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书面表达。 任务四:Practice Look and choose.
Daniel is showing the exchange students a picture of Prince Gong Mansion. 2. Complete the description with the correct prepositions of place.
Daniel is showing the exchange students a picture of a siheyuan. 任务四: 检查学生选择答案和填空的准确性,统计错误率,了解学生对冠词和地点介词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掌握程度。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在不同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冠词和地点介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准确性。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冠词和地点介词知识迁移到对家乡场景的描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任务五:Production Take a picture of a place in your hometown. Write a short text about the place, using a, an, the and prepositions of place. 任务六:Summary 1. The words we have learned. 2.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3. Th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4. The grammar we have learned. 5. The passage we have learned.
任务五: 从家乡场景描述的丰富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观察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帮助修改短文、共同完成任务等。评价学生代表在展示照片和朗读短文时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流利程度、自信程度等。同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倾听态度和提问质量,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任务六: 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观察学生在分享总结内容时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 任务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家乡场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任务六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熟读课本上含有这些语法知识的语篇,做到准确朗读,语音语调正确。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熟读语篇,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语法知识的运用,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熟读语篇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为后续的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题: 用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描述自己的房间,包括房间里的物品及其位置关系,至少写 5 句话。可以先画出房间草图,再根据草图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描述自己熟悉的房间和校园,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环境,并用英语准确表达,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提高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描述房间和校园的作业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拓展题: 查阅资料,了解一个国外著名景点,用英语写一篇介绍该景点的短文,注意正确使用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同时介绍一些该景点的特色文化或历史背景,短文不少于 120 词。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景点,同时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英语写作能力。在介绍国外景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拓展题旨在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介绍国外景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通过创设北京文化景点这一真实情境,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具体的语篇和场景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a, an, the” 和地点介词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和完成较难的作业任务时仍存在困难,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 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分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