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我们前面所学的区域都位于东半球,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和拉丁美洲是怎样划分的呢?
二、创设情境
在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左上方有一个蓝色区域,里面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三、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地形、气候、河湖特点,以及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自主学习
1.领土组成和位置
(1)领土组成: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 和太平洋中的 。
(2)纬度位置:美国本土位于 。
(3)海陆位置:美国领土横贯美洲大陆,东临 、西濒 ,北、南分别与
、 相邻。
2.移民国家及其社会问题
(1)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也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2)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着 ,主要表现为 。
3.农业地区专门化与机械化
(1)根据 和 ,美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形成了传统的农业带,
是美国农业的显著特点。
(2)美国农业生产规模大,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 。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感受美国的种族歧视)
美国社会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阅读下列资料,说说你的感想。
资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北美大陆约有500万印第安人。自1800年到1900年,美国的印第安人从约60万人减少到不足24万。现在,在美国很难见到印第安人。美国的印第安人去哪儿了?欧洲殖民者到来后,为抢占土地,屠杀、驱逐印第安人。美国建国以后,这样的惨剧仍然在发生。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因饥寒交迫、劳累过度、疾病或瘟疫而死,幸存者被迫迁入西部由政府划定的“保留地”。大部分印第安人只能终身生活在“保留地”中。
资料二
2019年3月,一名白人男子因仇视拉美裔移民,在美国南部边境城市持枪袭击了超市,造成2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20年5月,一名非洲裔男子在美国街头被白人警察残忍跪压致死,引燃美国社会怒火。2021年3月,一名白人男子持枪袭击3家亚裔经营商店,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是亚裔女性。
二、合作共研(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形成的有利条件,认识美国农业特点)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农业带(区)是综合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多种条件逐渐形成的,是农业生产布局的结果。阅读材料,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有利条件。
1.阅读美国地形图和农业带分布图,归纳
美国的地形特点,描述小麦区、玉米带、
乳畜带的共同地形特点。
2.阅读美国降水分布图和农业带分布图,
归纳美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描述小麦区、
玉米带、乳畜带的共同降水量特点。
3.玉米是适应性很强的高产粮食作物。世界
各国都广泛种植玉米,美国的玉米产量居全
球之首。将下列代表内容的选项填入框图,
说明美国玉米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A. 主要位于中央平原,地形平坦
B. 工业水平高,科技发达
C. 可供食用和作饲料,工业用途广泛
D. 农业劳动人口少,劳动力素质高
E. 降水丰沛,春夏气温较高
4.另选一种农业带(区),结合地图并查找资料,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5.美国的农场大的可达上万公顷,小的也有上百公顷。这么大面积的农场为什么专门种植一两种农作物?在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基础上,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什么?
3、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移民国家及其社会问题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提升(提示:从运用材料归纳美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而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形成的有利条件等方面获取。)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特点进行感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拓展提高
农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像水稻、小麦等是属于种植业提供的产品,一般种植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像肉类、牛奶、鸡蛋等是属于畜牧业提供的产品,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降水较少或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上圈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大致范围,并说出理由。
(2)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上圈出水稻和小麦的大致范围,并说出理由。
(3)与往年相比,龙口市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美国的位置和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印度洋中的夏威夷群岛
B地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本土东面濒临太平洋,西面濒临大西洋
D本土北面与墨西哥相邻,南面与加拿大相邻
2、下列关于美国的人口和民族说法错误的是( )
A美国总人口超过3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B美国在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是主要的原因
C最早居住在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白种人
D不同人种移入美国后,在语言和生活方式方面融合一致,形成新的美利坚民族
3、下列关于美国的地形与河流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平原
B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是农业强国
C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长江
D地势特点是中间低,四周高
4、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
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
C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加 D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
5、下列关于美国的农业说法错误的是( )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周围地区
B农业的生产特点是地区生产专业化 C农业的生产特点是地区生产机械化
D热带农产品咖啡、可可等需要进口
6、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农业带是_________,
该农业带形成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农业带是_________,
该农业带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C区冬小麦和D区春小麦的主要原
因是( )
A地形差异 B土壤肥力差异 C水源差异 D热量差异
(4)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实行区域专业化。下面对这种生产好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势 B充分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需求
C利于集中管理和使用专业化的机械 D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出口
适合玉米生长
玉米带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阔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第一节《美国》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美国》(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影响美国农业带分布的因素都有哪些?
二、创设情境
你听说过硅谷这个词语吗?
三、学习目标
1.根据资料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3.通过美国工业部门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
1.资源消耗大国
美国消费水平很高,人均资源消耗量 世界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资源消耗大国。
2.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技术产业
(1)美国一方面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及其 ,另一方面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口 。
(2)美国科技发达,以 、 、 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世界领先。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讨论美国生活方式消耗的资源)
人们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耗的资源量有很大的差异。从日常生活细节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消耗的资源。
1.一位我国留学生观察美国生活方式后,记录了一些细节。阅读以下记录,说说这些生活方式过度消耗的资源。
①很多商店、图书馆、办公楼等场所整夜灯火通明。
②很多人喝水用一次性杯子,喝完就扔了。
③很多人喜欢大量购买食物,许多食物没来得及吃就过期了。
④很多家庭洗好的衣服不晾晒,用烘干机烘干。
2.大部分美国人认可自己的生活方式。据推算,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至少需要地球资源的5倍。请你谈谈对美国生活方式的看法。
二、合作共研(探究影响美国工业发展的因素,认识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工业中的地位)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请以美国为例探究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认识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工业中的地位。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读图对美国的矿产资源特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矿产资源分布集中 B稀土资源储量大
C矿产资源种类多 D 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
2.同学们读图发现美国五大湖地区钢铁工业比较发达,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3.美国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把许多微电子的装配工业迁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土地价格和劳动力工资都很便宜的地方。由此可见______等因素对工业的影响也很大。
4.旧金山的电子电器工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都比较发达。有同学说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旧金山市有著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及发达的航空运输有关。他持这种观点主要是考虑了_______和_______因素对工业的影响。
5.通过探究,同学们对工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 B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交通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D开放与合作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
6.1990年以后,美国在传统工业逐渐衰退的情况下,依靠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阅读下列资料,谈谈你对美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
资料一
资料二
美国一方面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资源及其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另一方面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口高技术产品。例如,美国出口一架大型飞机,可以换回上亿件衬衣。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提升(提示:从探究影响美国工业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获取。)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认识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工业中的地位,进而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二、拓展提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和环渤海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占全国比重表。
内容 土地 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 水资源
约占全国比例(%) 5.4 17.5 26.2 3.34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地区。其中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发展经济的劣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读右图回答1~2题
1、美国作为资源消耗大国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美国人均资源消耗资源与世界平均相比差异最大的是( )
A天然气消耗量 B石油消耗量
C用水量 D用电量
2、美国每年从墨西哥、越南等国家大量进口商品,
这种模式被称为( )
A南南合作 B南北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对话
3、下列不属于高技术产业的是( )
A信息技术产业 B生物技术产业 C新材料技术产业 D钢铁工业
4、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说法错误的是( )
A产品价值低于传统工业产品 B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C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D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非常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力推节能减排,开发清洁能源。据此,完成5~6题
5、生物质发电是我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新探索,电厂所需燃料全部为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树枝木屑、木材加工下脚料等。从生态角度分析生物质发电有利于( )
①节约资源 ②减少臭氧层空洞 ③减轻环境污染 ④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我国工业要实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其关键因素是( )
A丰厚的农业基础 B完善的基础设施
C领先的技术与人才优势 D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7、美国五大湖沿岸的克利夫兰市钢铁工业发达,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利用五大湖水运从西部运进铁矿资源
③水资源丰富 ④水运便利
A①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 )
A旧金山 B洛杉矶 C纽约 D华盛顿
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各方面,形成许多新的部门
新增就业机会最大的
产业部门
支柱产业,
发展迅速
其他产业应用信息技
术及其他产品,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价值
信息技术产业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巴西》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
情境1:播放巴西文化和自然景观组图,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2:提到巴西,不得不说它举世闻名的足球了,正是因为它的足球闻名,所以它又有“足球王国”的称号。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战,整个城市万人空巷,而赛场人山人海。巴西几乎人人都是球迷,巴西人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当不上巴西总统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巴西人认为,巴西足球理所当然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林。巴西人把足球称为“大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即使是在贫民窟,穷人家的孩子也光着脚把袜子塞满纸当球踢。巴西许多国际知名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从这里开始他们的足球生涯的。例如 承载了一代人足球梦的罗纳尔多,被誉为球王的贝利、还有足球新星内马尔等等。你知道巴西在哪里吗?除了足球巴西还有哪些东西闻名于世?
三、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
2. 了解有大量混血人种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巴西混血人种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直接的相互影响;
3. 能用事实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4. 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四、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102-108,完成以下内容:
1、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2、巴西的人口中 种人数量众多,约占总人数的百五分之二。
3、列举巴西文化
4、巴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农产品有 。
5、巴西储量大、品质优,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是
6、热带雨林有哪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 图 2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
图 3 卞卡一家 图4巴西文化举例
1、读图1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简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2、读图二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说说巴西人种构成特点。
3、阅读图三卞卡一家及文字材料,理解巴西人种构成形成的原因。
4、读图4巴西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找出巴西主要地形,归纳地形特征。
2.找出巴西主要气候,归纳气候特征,说出气候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3.找到巴西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5. 讨论巴西农产品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读巴西工业图、人口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在巴西工业图上圈出巴西主要工业中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三个城市,归纳工业中心分布特点,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形成原因(提示可以从资源、交通、市场及劳动力方面分析)。
2、读“思与学”分析,巴西为什么要在汽油中添加乙醇?
二、合作共研
以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1、读图10.17,说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有哪些?
2、读图10.18,说说哪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热带雨林?造成哪些破坏?
3、为保护热带雨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关乎全人类的未来,谈谈你对保护和开发热带雨林的看法?
(提示: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56号开始发言,最后是12号归纳补充。)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巴西有大量混血人种,巴西多元文化桑巴舞、足球、狂欢节,、巴西工农业特点、热带雨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从学会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方法、描述位置的方法、归纳概括自然地理的方法等方面)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概括)
二、拓展提高
三、巩固练习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形象地称之为“地球之肺”。随着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雨林面积在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据此回答下列1-3小题。
1.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B.城镇建设破坏森林
C.森林大火 D.洪水使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2.“国际社会担忧”是因为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会造成( )
①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举措有利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的是( )
①加强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发展生态旅游 ④采育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美称属于巴西的是 ( )
A.花园城市 B.咖啡王国 C.钟表王国 D.风车王国
5.巴西矿产资源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的是( )
A.煤矿 B.石油 C.铁矿 D.锰矿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一章《漂洋过海的大豆》导学案
课题:《漂洋过海的大豆》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回顾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
二、创设情境
展示一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从巴西、美国等国家进口大量大豆。为什么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此多的大豆?这些大豆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大豆的主要产区分布,能够分析产区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掌握大豆国际贸易的运输路线,理解交通运输对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3.通过对大豆贸易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全球视野和人地协调观。
四、自主学习
1.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大豆原产国,早在4000多年前,大豆就在 广为种植,时至今日,大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 、 、 之后的第四大作物。
2.世界各国种植的大豆均直接或间接引种中国。公元前2世纪大豆由我国传入 ,而后又从 传至 。17世纪,大豆在世界广泛传播开来。
3. 、 、 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合计约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产量居世界第 位。
【合作探究】
师徒对研
探究不同国家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美国、巴西、中国是种植、生产大豆的主要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
二、合作共研
了解中国大豆的消费
1.阅读图11.13、11.14,说说我国大豆的产量和进口量有什么变化,进口来源有什么特点。
2.阅读图11.15,说出我国大豆的主要消费形式,分析我国大豆消费结构的特点。
3.我国大豆的消费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
2.技能的获得
3.情感的体验
二、拓展提高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中科技因素对大豆种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三、作业设计
以“大豆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分析大豆贸易带来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一章《极地地区》导学案
课题:《极地地区》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我们前面所学的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二、创设情境
今天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步入南北极科考观察团。
三、学习目标
1.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四、自主学习
1.南极地区:在 以南,临 、 、 。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地球 运动。
2.北极地区: 以北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 洲、 洲、 洲的陆地和岛屿(如格陵兰岛)。地球 运动。
3.方向:经线判断南北,纬线判断东西。顺逆时针定 ,自转指针定东西。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考点1 自然环境
1.南极地形:以 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2.气候:南极地区 、 、 (大风),被称为“白色荒漠”和“风库”。北极地区严寒、干燥,比南极气温高、风力小,有因纽特人生活。因为北极地区主要为海洋。
3.自然资源:南极有 资源;丰富 资源。北极有石油、天然气。
4.生物:南极有 、鲸鱼;北极有 、海豹、海狮等。
考点2 极地保护
1.科考宝地: ,科研价值高,南极地区,飞机无线电信号测冰层厚度,钻孔取“冰心”研究地球历史,每年 月到次年 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黄河站,每年 月到 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2.生态环境问题:乱捕滥杀,环境污染。
3.和平利用,保护环境:《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二、合作共研
问题一: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呢?
问题二: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问题三:为什么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队都在11月前后出发,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而北极科学考察队在7月出发呢?
问题四:阅读:穿越南极 讨论:为什么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洲考察?
3、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提升(提示:从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等方面获取。)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二、拓展提高
1.读极地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A为______ 洲,B为______洋。
(2)C为________(科学考察站),C地距离南极点约有________千米。
(3)根据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区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__________。
(5)两个极地地区相比较,哪个地区更寒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异想天开
小华突发奇想:要是南极大陆能漂移到温带或热带的海洋中来就好了,那么,人类将有新的居住地,南极丰富的资源也可以得到开发利用……小亮非常不认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人类将是一场灾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三、巩固练习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月7日正式选址莫基。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题。
1.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 )
A.164°E,75°S B.164°W,75°S C.164°E,75°N D.164°W,75°N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2.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 代表的大洲依次为( )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欧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读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和景观图,完成4-16题
4.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白色宝库”
C.地面泥泞,游客鞋子易弄脏 D.气候寒冷,很多旅行者感冒
5.“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圈,我的体长约3.4 米,体重约300到700千克。我的皮毛防水, 皮下脂肪又厚,所以不怕冷。我可喜欢吃海豹、海鱼啦。”这里的“我”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各动物分布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被誉为“高原之舟”,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
B.全球气候变暖,②的生存范围逐渐扩大
C.③被誉为“南极绅士”,分布在严寒的南极大陆沿海一带
D.④被誉为“草原霸主”,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上
7.以下关于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及其说法,合理的是( )
A.当地暖季,河流解冻有淡水,正值极昼,适合去科学考察
B.在“南极旅游”急剧升温之时,可大力开发南极旅游线路
C.南极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宜受到外界干扰,应停止一切活动
D.对南极洲适度的科学考察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多彩的亚洲文明》导学案
课题:《多彩的亚洲文明》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二、创设情境
情境:歌曲《声声慢——致文明》。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亚洲文明的丰富多彩。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 认识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对亚洲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四、自主学习
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在亚洲的文明古国有几个?
2.结合书中P18的图文资料和结合生活,你能说出亚洲辉煌的文明成果吗?
3.结合生活,说出中国对世界文明交流所做的贡献。
【合作探究】
1、师徒对研(5分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7.22 世界文明古国分布图 图7.23 亚洲气候分布图
图7.24 亚洲地形图
1.说出亚洲文明古国的异同点?(提示: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二、合作共研(8分钟)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思考讨论:
认识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水稻原产于亚洲,逐渐传播到世界。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不高,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大米。2006年,在袁隆平援非杂交水稻团队的帮助下,马达加斯加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很快实现了粮食自给。今天,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图7.25 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丰收场景 图7.26 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
图7.27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阅读图7.26并查阅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并分析水稻产区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2.阅读材料,说出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给马达加斯加水稻生产带来的变化。
3.说说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运用图文资料,了解亚洲文明的丰富多彩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亚洲的不同自然环境对亚洲文化的影响。)
3.情感的体验(提示: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认识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对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二、拓展提高
亚洲文明大会(文明之光,照亮未来)
三、巩固练习
搜集亚洲多彩的文明和中国对世界文化交流所做贡献的资料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导学案
课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3分钟)
1、根据下图回顾地球五带范围
序号 地形类型 海拔范围 地面起伏 对应颜色
① 平原 <200米 小,平坦 深绿色
②
③
④
⑤
2、根据“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二、创设情境
情境:在亚洲广袤的大地上,山脉如同条条巨龙横卧,巍峨耸峙,云蒸霞蔚;河流四散奔腾,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植被类型多样,有广袤无垠,有繁花似锦,有郁郁葱葱……
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描述你还有哪些补充?
三、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地图,了解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学会分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问题引导与归纳总结,理解区域主要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思维)
四、自主学习(5分钟)
1. 结合课本P2图7.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1)在图中描画出亚洲与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明确亚洲范围
(2)在图中描画出20°W,160°E两条经线并指出图中东西半球的范围
(3)在图中描画出0°, 23.5°N,66.5°N三条纬线并指出图中热带、北温带、寒带范围
(4)根据以上结论可知亚洲地理位置为:
半球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结合课本P2-3内容归纳亚洲的“大”表现在哪三方面: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6分钟)
活动一:根据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二:结合课本P6图7.5亚洲的地形及下面亚洲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
3、结合活动一与活动二可以推出亚洲的地形特征为:
2、合作共研(6分钟)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提示:了解亚洲气候分布特征;理解区域主要自然因素间的联系)
1、据图判断图二应为a、b、c哪一地的气候资料图?阐述理由?若对应的是其余两地,在画图时气温与降水应如何调整?并给出理由。
2、结合上题的思考,完成下面连线
3、结合课本P9图7.9“亚洲气候类型分布”,说出其他的亚洲气候类型?亚洲共有几种气候类型?(世界供11种)面积最大的是?世界共有三种季风气候,亚洲有几种?
4、据此可以得出亚洲气候分布特征是?
5、从影响气候三要素结合亚洲地理位置、地形分析亚洲气候复杂的原因?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了解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区域地理位置。)
2.技能的获得(提示: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学会分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特征。)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理解区域主要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地理的综合思维。)
二、拓展提高
结合课本P8图7.7北美洲的地形、P11图7.14 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 根据“北美洲的地形”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 根据“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北美洲的气候分布特征?
3、 从区域自然因素联系角度分析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气候呈现南北长条状原因?
三、作业设计
必做:
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雪量明显高于我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烟台市和威海市被称为我国冬季的“雪窝”。2023年12月19-22日,“雪窝”山东威海暴雪持续加剧,局部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
试着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烟威地区冬季成为“雪窝”的原因?
选做:查阅龙口市某条典型河流,从自然因素联系角度分析该河流量、不同河段流速、结冰期呈现如此特征的原因。
(1) 写出序号代表的纬线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
(2) 写出不同字母代表的热量带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
洋
海
3、由于亚洲“大”,为了方便认识,依据所在亚洲方位将其划分为___大分区,依次为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__,中国属于_____,印度属于_____;沙特阿拉伯属于______
1、 图中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
注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注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特征为由____向四周入海。
2、根据河流分布及流向可知亚洲地势为___高_____低。(注:地势指地表高低起伏状态。)
3、世界长度排名前十的河流中亚洲占一半,说出亚洲多长河的主要原因。
1、 完成下面连线
<200米 >3000米 1000-3000米 500-1000米
高原 山地 平原
2、左图为“亚洲地形类型占比图”,结合亚洲地形图推测图中75%指____;25%指_____
A 平原盆地丘陵
B高原山地
复杂;以_____、_____为主(填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_____、_____分布在中间;____分布在四周(填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_____高_____低(填方位);地势起伏大
地势特征
图一:亚欧大陆区域示意图
图二:亚洲某地气候资料图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c
b
a
气候________(复杂/单一)
气候分布特征
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填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显著
6、左图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三地中的河流,水量最大的是?结冰期最长的是?阐述理由?
7、结合本节课所学,试着用思维导图表达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四大自然因素的联系。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人文环境》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数一数,四大文明古国有几个位于亚洲?(利用历史知识引入亚洲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人口情况及人文环境)
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北纬30°附近,气候好,都有河流流经,并且都有大型平原,适合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由于亚洲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农业经济和农家生活比较安定平稳,因而亚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创设情景
观看亚洲介绍图片,初步了解亚洲的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文化环境了解的综合性思维)
3、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原因。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信息学会如何描述人口信息及经济信息。
3.学会利用数据信息,分析亚洲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知道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四、自主学习
一:读P12,图7.15及文字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完成下题
1.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分别是 、 、 、 、 、 、 、 、 、 、 、 、 。
2.亚洲人口数量居世界第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个,分别是 、 、 、 、 、 、 。
3.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在 、 、 。(地理分区)
二:读P13文字,图7.16 各大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完成下题
1.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较低、但占世界比重排名世界第 。
2.近年来, 人口占世界比重上升, 人口占世界比重下降。
【合作探究】
1、师徒对研
亚洲热带地区和季风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2、合作共研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亚洲人口稀疏的地区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3.读世界平均人口增长率图及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图,说出你的发现。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世界最高的大洲
(2)说出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_____洲和____洲的比重降低,______洲的比重明显增高。
(3)根据数据计算亚洲和非洲年出生人口数。
生:亚洲46.41亿×0.91%= ______万;非洲13.4亿×2.54%= ______万
(4)虽然亚洲的人口增长率低,但是由于人口______大,亚洲每年新增人口数仍为世界之最。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
1..总结如何描述某地人口特征。
Ⅰ人口数量:应看该地区的人口总数的多和少,占世界的比重。
Ⅱ人口增长:应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快慢和增长数量的多少。
Ⅲ人口分布:应分析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区。
2.:根据所掌握知识描述亚洲的人口特征。
Ⅰ人口数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比重大,但比重有所下降
Ⅱ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较慢,但人口增长数量多。
Ⅲ人口分布: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是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
2.技能的获得(提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的体验(提示:通过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经济观、科学价值观。)
二、拓展提高
1.归纳北美洲人口分布特征
①计算北美洲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将计算结果填入表7.1,简述北美洲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②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狭窄地带。说明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狭窄地带及中北部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三、巩固练习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共有8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亿(2024年),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图1)与亚洲河流分布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从方位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
A.东部和东南部B.南部和西部 C.东部和南部 D.东南部和中部
2.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
3.亚洲的人口稠密区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等自然条件,但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水热充足 D.高温多雨,气候潮湿
4.亚洲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人口聚集的优越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气候湿热 ③开发历史悠久 ④工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位于亚洲的国家共有( )
A.10个 B.9个 C.6个 D.1个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人文环境》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亚洲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知道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创设情景
与来自欧洲的旅游博主进行对话交流。
小欧: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既然亚洲的面积大,人口也这么多,那亚洲的经济发展一定很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高吧?
小乐:不一定哦,你所在的大洲欧洲面积很小,人口也不多,但是你们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名列前茅,所以说面积和人口与经济发展情况不一定划等号。
3、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原因。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信息学会如何描述人口信息及经济信息。
3.学会利用数据信息,分析亚洲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知道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四、自主学习
1.读P14,图7.17 六大洲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世界的比重(2020年),完成下题
1.经济总量最高的大洲是 。经济总量最低的大洲是 。
2.亚洲的人均GDP 。 世界平均水平。
2.读P16,图7.19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完成下题
1.亚洲人均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都有哪些? 、 、 、 、 等。
2.亚洲的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 ,有 、 。
【合作探究】
1、师徒对研
1.了解由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
2.读中国GDP变化,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合作共研
1.影响国家GDP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是 、 、 、
。
2. 为什么亚洲多为发展中国家
3. 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十年来为什么显著下降?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方法。
Ⅰ经济总量:是世界经济总量的 ,占世界 的大小。
Ⅱ经济增速:经济增速的 ,占世界比重的 。
Ⅲ经济差异:内部经济发展的 , 国家数量的多少。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亚洲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原因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的体验(提示:通过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经济观、科学价值观。)
二、拓展提高
认识北美洲经济发展差异
3.简述北美洲经济发展差异。
三、巩固练习
制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2023年全球制鞋行业报告显示,部分大洲2022年制鞋业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大洲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南美洲
生产量 (%) 87 1.8 3、2 4.7
消费量 (%) 54 15、9 14、9 6.1
1.据表判断,下列大洲中制鞋业生产量占比最小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南美洲
2.亚洲制鞋业消费量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温和 C.交通便利 D.人口众多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亚洲各国 也
存在显著差异;亚洲各国国情各异 。 。
1.说出北美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
旅游小活动:认识北美洲经济发展差异
2.在图中找出美国、墨西哥、海地3国,完成表格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认识欧洲西部的世界遗产》导学案
课题:《认识欧洲西部的世界遗产》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欧洲西部为什么具有繁荣的旅游业?
二、创设情境
分享一处印象最为深刻的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
三、学习目标
1.举例介绍欧洲西部的世界遗产。
2.通过了解欧洲西部的文化遗产,培养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自主学习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在地理、历史、艺术等领域具有特殊意义,是全人类的瑰宝。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遗产多姿多彩的风貌吸引着人们前来观光和体验。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世界遗产众多,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在欧洲西部的各类世界遗产中分别选择一处,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世界遗产名称 类别 所在国家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在地图上标注世界遗产的地点,有助于直观了解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自主设计图例,将上表中列出的世界遗产标注在欧洲西部地图上。
二、合作共研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表中一处世界遗产,调查其地理、历史背景,入选世界遗产的原因,保护与利用情况等,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一张墙报,在班级展示。(要点提示:墙报应图文并茂。内容上应完整地呈现调查结果;形式上可采用手绘画、地图、图片等,还可以结合典型建筑或独特景观特征进行艺术设计。)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从世界遗产分类、欧洲西部世界遗产的分布、背景、入选原因与保护和利用情况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提升(提示:从绘制地图,制作墙报等方面获取。)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认识欧洲西部世界遗产进行感悟,取长补短,在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
二、拓展提高
各组规划一条从学校所在地到所选世界遗产的旅游线路,安排游程、交通和旅游装备,介绍该处世界遗产可供旅游的内容与价值,设计多种观光、体验等活动。(各组设计方案经展示、交流可形成方案汇编。)
欧洲西部的世界遗产举例
欧洲西部地图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一节《西亚》导学案
课题:《西亚》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回顾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2.复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二、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展示西亚独特的沙漠风光、繁忙的石油运输场景、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的视频,提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独特的景象?为什么西亚地区会有这么多油轮运输石油?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三、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明确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 ;记住西亚主要的国家和城市;掌握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了解石油对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等资料,培养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总结西亚地理特征。
3.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关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自主学习
任务一:三洲五海之地
(1)在图中标出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红海。
(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地跨 带与 带。
(3)海陆位置:位于亚洲 部;沟通 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位于① 海、② 海、③ 海、④ 海和⑤ 海之间。
任务二:世界石油宝库
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及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1.西亚是目前世界石油 最大、 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具有 、 、 等特点。
2.西亚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运出口到 、 、 等,西亚作为世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务三:匮乏的水资源
1.地形:以 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2.气候:以 气候为主,气候 ,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的沙漠地区没有 。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一)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找出西亚地跨两洲的国家,并完成表格
2.在下列框图中填出相互联通的海洋名称。
3.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西亚石油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 观察地图9.2,找出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思考西亚石油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
2. 西亚石油要运往世界各地,结合世界地图,找出波斯湾石油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的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完成下列表格。
航线目的地 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运河(按顺序填写)
东亚
欧洲西部
北美
3. 大量开采石油给西亚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当地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
4. 石油产业是西亚很多国家的经济支柱,思考过度依赖石油经济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从长远发展看,西亚国家应该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二、合作共研
探究西亚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
1.读西亚地形图,请从图中找出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总结西亚的地形特征。
2.思考:读西亚气候分布图,请指出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据此归纳西亚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运用右图,描述沙特阿拉伯地区的河流特点。
4.西亚的农业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
5.你有什么方法帮助西亚的国家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归纳整理
知识的获得:(认识到了西亚的地理位置;知道了这里水资源匮乏制约这里的经济发展;知道了这里国家的经济支出产业多依赖于石油的开采。)
方法的获得:(从一个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往往要考虑哪些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物生长习性等自然要素;市场、政策、科技等社会要素。)
情感的体验:(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来当地的资源,资源的多少影响着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所以人与自然的相处应该秉承着和谐共处的原则。)
二、巩固练习
新海口”轮于当地时间2024年4月28日19时抵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哈里发港,意味着海南的货物出口至西亚地区不用再中转,企业的货物运输成本更低,航期大为缩短。读西亚地区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上,该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地中海及其周围 C.阿拉伯海及其周围 D.红海及其周围
2.海南的货物出口至西亚地区不用再中转,企业的货物运输成本更低,航期大为缩短,此航线需经过( )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好望角 D.苏伊士运河
西亚地区航空业发达,有多条连接全球各地的航线。为增加上座率、避免长距离飞行,一些航空公司常采用中转联程的运输方式,即旅客可先到达西亚地区的机场,再换乘另一架飞机前往目的地。下图为西亚地区主要国际枢纽机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西亚地区航空业发达的主要优势条件包括( )
①全年气候湿润,风景优美如画
②未利用土地多,易建大型机场
③石油资源丰富,燃料成本低廉
④“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为吸引旅客,西亚地区的一些航空公司为旅客免费提供一晚的酒店住宿。当地因此直接获利最大的产业是( )
A.畜牧业 B.仓储业 C.旅游业 D.冶金业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西亚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图1为西亚地区水资源分布图,图2为麦地那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5-7题。
5.西亚地区很多国家无河流,被称为“无流国”。以下属于“无流国”的是( )
A.伊朗 B.伊拉克 C.叙利亚 D.也门
6.关于西亚地区的河流,说法正确的有( )
①幼发拉底河流经伊朗
②底格里斯河流经多个国家
③伊朗季节性河流多
④幼发拉底河结冰时间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缓解西亚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是( )
A.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B.大水漫灌
C.大力发展种植业 D.大量使用洗涤剂
三、作业设计
必做: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如果苏伊士运河因某些原因关闭,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选做:
查阅资料,了解西亚地区除了石油资源外,还有哪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并以“西亚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撒哈拉以南非洲以_________气候为主,_________气候分布最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
长期的干旱正在加剧非洲之角的饥饿危机。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经;
2.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特征、影响及对策。
四、自主学习
旱灾频发,粮食短缺,很多人面临饥饿。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地区。读图9.26和9.27(课本79页),完成下列各题。
1、热带草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湿季如果降水及时,雨量充足,农业就有好收成;如果降水延迟到来或不足,就会发生__________,造成粮食减产和牲畜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__________,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剧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
3、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进几十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阅读课本81页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出口_______________,进口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工业产品的价格比初级农矿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地位。
3、从历史角度分析经济长期落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1、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到相应的方框中。
A土地肥力下降B人口增长过快C土地荒漠化D草场退化E水土流失F开垦草原G砍伐森林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关系
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必须做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适应。根据你的理解,按最重要(1项)、次重要(2项)、一般重要(3项),把下列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建议的代号,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合作共研
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向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阅读课本83页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加纳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比较加纳2008年和2018年主要进出口产品的类型。
3.加纳2008年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一半,2018年出口额已经超过了进口额。说说这样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4.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知识的获得:(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特征、影响及对策。)
技能的获得:(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情感的体验:(树立人地协调观,树立发展眼光)
二、巩固练习
1.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四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据图推断,图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 )
A农业十分发达,出口量大 B资源短缺,经济落后
C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D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2.据图推断,图中四国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是( )
A赞比亚 B博茨瓦纳
C尼日利亚 D刚果(布)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过分依赖工业产品出口
B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C自然资源匮乏
D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广布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大部分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生物资源丰富
5.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贫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期殖民主义者的统治
B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6.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太快 ②矿产资源短缺 ③粮食短缺 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目前,全球仍有8.52亿人饱受饥饿的困扰,其中2.4亿人居住在撒哈拉以南。读非洲的人地关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7.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 D.滥伐森林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欧洲西部》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目前,世界上共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有 洲的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 、 ,亚洲的 、 ,大洋洲的 、 。
2、创设情境
文化艺术之旅,领略欧洲西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了解其工业特点;
3.举例分析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
四、自主学习
读图9.1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地形图(课本68页),完成下列各题。
1、欧洲西部指 。欧洲西部=北欧+西欧+中欧+南欧
2、半球位置:全部位于____半球,大部分位于____半球,小部分____半球。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40°N~66.5°N,主要在________纬度地区。________(特殊纬线)穿过本区北部,大部分位于______带,小部分位于_______带。
4、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____ 大陆西部,北临 ____________洋,西临 __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____海。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提示: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
活动一:认识欧洲西部主要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在图9.11中,找出图9.12中所列的发达国家。
2、概括这些国家在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
二、合作共研
提示: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1、欧洲西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找出图9.20中旅游景点所在的国家。
2、选择图9.20中你想前往的两个旅游景点,说明选择的原因。
3、旅游资源、经济、交通、政策等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以上方面,说说欧洲西部旅游业的优势。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知识的获得:(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工业特点、繁荣的旅游业)
技能的获得:(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情感的体验:(热爱世界,尊重多样的文化,对世界充满憧憬)
二、拓展提高
欧洲西部的人们为什么钟情于海滨浴场?
在地中海沿岸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有的人在海中畅游、戏水,有的人安静的躺在沙滩或躺椅上沐浴阳光,有的人三五结群在沙滩上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景象,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欧洲西部的人们为什么钟情于海滨浴场呢?(参考课本71页图9.1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区大多数国家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丹麦、冰岛
B. 本区共有三十多个国家,各国面积都很大,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C. 本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D. 本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比重很大
2.有关欧洲西部的说法,不符合该区域实际情况的是( )
A.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B. 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C. 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D.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
3.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地区的国家绝大部分是( )
A.发展中国家 B.贫穷落后的国家 C.石油富国 D.发达国家
4.欧洲西部地区各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 )
A.畜牧业 B.工业 C.服务业 D.石油出口
5.“一带一路”将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欧洲西部具备的优势是( )
A. 工业历史短暂,发展潜力大 B.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C. 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 D. 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
6.欧洲西部风景名胜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
A. 巴黎凯旋门 B. 阿尔卑斯山雪景
C. 水城威尼斯 D. 古罗马斗兽场
7.关于欧洲旅游胜地组合正确的是( )
A. 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B. 观看斗牛比赛——法国
C. 参观埃菲尔铁塔——英国
D. 参观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8.(1)将图中海、洋填在横线上。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国家名称。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
四、作业设计
必做:绘制一幅独特的欧洲西部旅行地图,标注出至少5个自然景观(如挪威峡湾、瑞士阿尔卑斯山)和人文景点(如法国卢浮宫、英国大本钟)。
选做:研究至少三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欧洲西部品牌(如汽车品牌奔驰、时尚品牌香奈儿、科技品牌诺基亚),分析品牌起源、发展历程、品牌理念,以及在全球市场推广策略。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集中。
2、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集中。
二、创设情境
你知道欧洲西部的饮食结构吗?
为什么欧洲西部的人酷爱乳制品和牛羊肉?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对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图和地形图进行分析,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学会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理解一个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观。
3.了解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自主学习
1、读图找出各数字所代表的地形区,并总结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读图找出欧洲西部海岸线特点。
3、阅读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
4、读图归纳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与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材料1:多汁牧草是一类含水量高、营养丰富的牧草,主要有以下生活习性:
气候条件:它们偏好温和湿润的气候。常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空气湿度较大,这使得多汁牧草能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利于其生长。例如,在英国、爱尔兰等地的气候条件下,多汁牧草可以四季常绿。
材料2:欧洲西部每个乳畜农场都有自动运行的挤奶棚,挤出的鲜奶用大容器储存并冷藏。每天由运奶车将收集的鲜奶运往附近的乳品加工厂。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与畜牧业发展有何关系呢?
2、欧洲西部的地形对温带海洋性的面积有何影响呢?(图9.11和图9.14)
3、总结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二、合作共研
认识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运用图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植物的根、茎、叶等往往具有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油橄榄是一种常绿树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喜光、喜温、耐旱。油橄榄是一种油料作物,其果实可以榨取橄榄油。位于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是世界最主要的油橄榄种植国。
1、以罗马为例,描述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2、在图9.14(课本71页)中找出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3、油橄榄的叶片革质,形状多披针形或椭圆形,根系发达。说明油橄榄的这些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知识的获得:(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畜牧业、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技能的获得:(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情感的体验:(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拓展提高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为什么巴黎盆地能够发展种植业,说说巴黎盆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三、巩固练习
1.欧洲西部的居民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这是因为( )
A. 工业发达,人们的收入高,可以用钱大量购买乳畜产品
B. 气候寒冷,乳畜产品脂肪含量高,可以增加热量来御寒
C. 种植业不发达,粮食产量低,用畜产品来补充食物的不足
D. 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2.被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金子”的是( )
A. 牧草 B. 绿宝石 C. 小麦 D. 水稻
3.有关欧洲西部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B.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 地形多山地,平原只分布在南北两侧 D.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欠发达
4.材料一:地中海沿岸地区橄榄油出口国示意图。
材料二:油橄榄是亚热带树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畏寒、耐旱、喜长时间光照
,不耐水湿,年降水量一般500~750mm。油橄榄对其生长的土壤要求不严,pH值在6.5~8.0
之间,土壤疏松、透气、沙质,无论是硅质土还是钙质土都能生长。
材料三: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图及伊比利亚半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对该地区位置特征的描述。
从纬度位置看,橄榄油出口国主要位于________(选填“高纬度”“中纬度”或“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世界最大的橄榄油出口国意大利位于______(大洲)南部,南邻______海。
(2) 结合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图,分析西班牙的地势特征。
(3) 结合材料,分析该区域有利于油橄榄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对交通:①
②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学习与探究——中俄能源合作》导学案
课题:《学习与探究——中俄能源合作》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复习回顾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世界能源大国、细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
二、创设情境
看视频回答问题:
1 . 年末中俄 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入投产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2.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在中国段的起点是北起黑龙江省的 ,南到 。
3.你认为中俄能源合作对两国各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针对时代背景,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角度来认识能源合作
四、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1.中俄能源合作的背景
中国 的快速发展,对 和 的消费迅速增加,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 、 、 居世界前列,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是我国能源 的资源组成部分。
2.中俄能源合作的互补性
俄罗斯优势:在油气资源的 、 、 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中国优势:在 、 、 等新能源领域的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世界领先。
合作领域: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已经从 领域向 、 、 、 等多领域扩展。
3.中俄能源合作的意义
中俄能源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既缓解了我国 问题,又推动 ,为应对全球 和 作出积极贡献。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读课文56-58页图,找出中俄之间油气合作的具体项目,并介绍给大家。
二、合作共研:认识中俄油气合作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2022年11月29日,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举行,中俄两国90多家单位的44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与会代表围绕“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推进能源绿色清洁转型,助力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两个主题,就中俄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
1.在图8.54中找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四大通道,分别说出四大通道油气来源地和运输方式。相比其他通道,中俄油气管道对我国油气稳定供应有什么作用?
2.讨论不断深化的中俄能源合作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三、学生展示
(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
(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中俄能源合作的背景
2.中俄能源合作的互补性
3.中俄能源合作的意义
1.知识的获得(提示: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技能的获得(提示:探究活动分析归纳影响因素,初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角度来认识能源合作。)
二、巩固练习
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提到,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完成1—3题。
1.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 )
A.开采更容易
B.成本更高
C.更利于管道运输,管道建设周期长、运输费用高
D.清洁,对环境影响小
2.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对西线的优势为( )
A.天然气开发成本较低 B.地形平坦,管线建设成本低
C.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 D.劳动力充足,管线建设成本低
3.有关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我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B.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C.将彻底改变我国能源结构 D.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图8.54 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路线示意
俄罗斯优势
合作领域
中国优势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日本》导学案
课题:《日本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六大板块有哪些?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
情境:去日本旅游所见所感。
三、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区域认知)。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综合思维)。
3.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整合信息,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技能。了解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防震防灾等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四、自主学习
(读教材P20的内容查找、分析、归纳并完成)
1、阅读P20图8.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组成。
(1)半球位置:日本位于 半球、 半球(提示:半球位置主要是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2)经纬度位置: 。
(3)海陆位置: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亚洲的 的岛国。西邻 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临 ,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4)日本的主要组成:主要有 、 、 、 四个大岛及一些邻近的小岛组成。
(5)和非洲相比,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会产生什么影响?
2、自然环境。
(1)地形: 观察图8.1,找出日本的主要地形,试试归纳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
(2)气候:读下图,说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北京气候相比较,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3分钟)
1、观察日本的河流分布图、读图8.1日本的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对于河流产生的影响。
日本河流分布图
二、合作共研(10分钟)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思考讨论:
1、阅读P21-P22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8.2,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读图8.3、8.4、8.5,说出火山、地震带来的利与弊。
(3)阅读思与学,说出日本人为什么爱泡温泉。
2、阅读P23活动题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那些措施?
(2)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哪些防震减灾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你参加过地震演戏吗?地震时怎样做更安全?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整合信息,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技能。)
3.情感的体验(提示:了解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防震防灾等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二、拓展提高
如何应对地震,保卫自身安全。
三、巩固练习
日本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每年春天是日本人赏樱花的季节。当第一朵樱花在九州岛南部绽放后,媒体就开始向人们播报樱花开放的时间(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4题。
1..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中,纬度最高的是 ()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2.樱花开放的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树种
3.日本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普遍较轻,因为该国 ()
A.地震多发 B.全年温和多雨
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
4.关于日本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是因为其处在板块交界处
B.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C.火山爆发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D.火山能为人类造福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日本》导学案
课题:《日本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二、创设情境
情境:到日本去旅游所见的景观。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年龄结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经济状况、问题及工业分布,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四、自主学习
(读教材P24的内容查找、分析、归纳并完成)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2.读图8.7日本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和图8.8日本和部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2020)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日本的人口特点是什么?
(2)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位置如何?
3.日本工业的特点
阅读P27图8.11、图8.12、图8.13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8.11和图8.12,和图8.13,分析日本工业的原料和燃料来自 地方,利用 和 优势,将进口的原料加工成工业产品并大量 ,形成日本工业的特点: 。
4.(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日本的工业出现什么问题?
(2)日本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3)通过阅读图8.14说出日本到海外投资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8分钟)
结合P25-P26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3.阅读P26页的活动题的资料举例说明,为应对该问题,日本采取的相关措施。
4.你认为这些措施对解决人口老龄化会有帮助吗?可能会带来哪些新问题?
5.你还想到哪些措施?就此同学讨论一下。
二、合作共研(8分钟)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思考讨论:
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日本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修筑深水港口和专业码头,发展海洋运输,为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1. 阅读图8.15,描述日本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
2. 解释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提示:与海运关系、与地形关系、与市场的关系)并将代表下列内容的选项填入框图中。
A 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 原材料和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D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年龄结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经济状况、问题及工业分布,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3.情感的体验(提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二、拓展提高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人口的现状
2.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国家如何应对?
三、巩固练习
1.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利于产品出口 ④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日本需要进口的是 ( )
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纺织品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四节《俄罗斯》导学案
课题:《俄罗斯》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回顾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二、创设情境
说起俄罗斯,你能想到什么?
有个网络热词这样形容俄罗斯:战斗民族,一个开了挂的战斗民族。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通过图片感受(图片展示俄罗斯人民的勇敢、抗寒、强悍)。
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俄罗斯人民的强悍,强悍的人生需要解释,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分析归纳影响俄罗斯农业、能源、交通分布的因素,初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俄罗斯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初步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观念。
四、自主学习:
1.范围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 部,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 洲国家。
2.地理位置和气候
(1)读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描述俄罗斯海陆位置:北临 洋,东临 洋,西邻
海,横跨 大陆的北部;纬度位置: 穿过其北部,跨 带、 带。
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高,气候 。
(2)读俄罗斯东部雅库茨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俄罗斯气候特点。
说出最低气温 ,一年有 个月在0℃以下,气温最高 摄氏度,一年有 个月在0℃以上,分析出俄罗斯气候特点:冬季 ,夏季 。
(3)教师结合烟台冬天最冷气温-16℃让学生对比感受,出示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及寒冷图片,感受气候寒冷,并出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按要求找出相应的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找出图中A处气候类型: 气候,北冰洋沿岸: 气候,太平洋沿岸: 气候,分布最广泛的是: 气候。
教师引导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差异,并出示莫斯科和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个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学生活动:莫斯科气温更 ,降水更 。原因:受到了 的影响,西部气温更高,降水更多,并在北冰洋沿岸形成了一个终年不冻的港口 。
(4)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在 部和 部,耕地面积在世界前列。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教师提出其西部条件优越不只是有气候的原因,还有地形的原因。
读俄罗斯地形图,圈画出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产生什么影响?
图8.37 俄罗斯位置和地形图
1.地势特点:东 西 ,南 北 。亚洲河流自 向 流,且结冰期长,有凌汛。
2.地形特点:西部以 为主,东部以 、 为主
二、合作共研:说明俄罗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俄罗斯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读图8.39,8.40,8.37,以小麦为例,说明俄罗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图8.39 俄罗斯的小麦收割 图8.40 俄罗斯小麦的主要产区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找出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的地形类型。
2.描述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年平均气温的范围。
3.比较俄罗斯与印度的纬度差异,说明纬度位置对两国农业的影响。
世界能源大国
(1)自主学习:
1.资源特点: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多, 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 的大国之一。俄罗斯的 、 、 、 等的储量和产量,以及 的蓄积量、 资源的存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2.在世界能源供应中, 、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出口 、 等亚洲国家,以及 国家,获得丰厚的收入。
3.近年来,俄罗斯为了改变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的状况,增加对的 投入,加强 建设,促使经济稳定增长。
(2)师徒对研:了解俄罗斯能源开发的国际合作
能源开发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的投入。随着国际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俄罗斯加强能源开发的国际合作。俄罗斯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我国是该项目主要的国际合作伙伴。
1. 在图8.37中找到亚马尔半岛。
2. 查找资料,结合图8.45讨论气候等条件对该项目建设的影响。
3. 该项目生产的液化天然气通过轮船运往我国。在地图上指出最近的海运路线。
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
(一)自主学习:
1.俄罗斯铁路通车里程仅次于 ,居世界第 ,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 等。
2.俄罗斯的铁路主要集中在 部分,形成以 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较 。 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3. 是俄罗斯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方式,油气主要输往 其他国家和 洲,分布也呈 密集 稀疏的状况。 被称为“俄罗斯的生命线”
(二)师徒对研:说明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途径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全长9288千米。
图8.47 俄罗斯主要铁路运输线路图
1.读图8.47,在图中找出这条铁路线,并找出沿线的主要城市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2.在山区修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对照图8.37和图8.47,想想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气候的影响:
资源的影响: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六、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1、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图文资料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技能的获得(提示:探究活动分析归纳影响俄罗斯农业、能源、交通分布的因素,初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俄罗斯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初步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观念。)
2、巩固练习
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将于2021年3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和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最可能有( )
A.石油、服装B.煤炭、稻米
C.石油、天然气D.有色金属、玩具
2.俄罗斯人爱喝酒,世界闻名。下图是俄罗斯人喜爱喝的伏特加、威土忌、白兰地以及中国二锅头等烈性酒。关于酒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请选出正确选项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B.冬季寒冷漫长,御寒保暖
C.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D.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3.2017年2月27日,第三届世界军人冬季运动会在索契闭幕。索契是黑海岸边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当地有迷人的海滩和雪山,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
索契成为俄罗斯最大冬季疗养地的原因是( )
①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索契纬度较低,冬季温暖②索契有迷人的海滩和雪山,风光秀丽,环境优美③位于亚欧大陆的分界线附近,地处欧洲部分
④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
课题:《印度》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回忆如何学习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创设情境
看到图片,你想到哪个国家?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
1.阅读气候图和地形图,探究粮食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3.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自主学习
1、印度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2、邻国
(1)陆上邻国:
(2)海上邻国:
3、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印度,是南亚 的国家。
4、服务外包产业
(1)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印度利用本国 、 、
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了软件产品外包产业。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好处: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 ,
, ,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合作探究】
1、师徒对研
1、探究印度的地形特征:
(1)从印度最南端驾车到最北端,会经过或遇到哪些地形区?
(2)根据“沿78°E南亚地形剖面图”,描述印度的地势特征。
2、探究印度的河流特征:
印度的“圣河”是 ,发源于 ,河流流向是 ,注入 。
3、探究印度的气候特征:
(1)印度的气候类型:
(2)印度的气候特征:
(3)为什么印度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时间 风向 原因
旱季
雨季
(4)为什么印度要“看天吃饭”?
【提示】
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 → 雨季长 → 降水多 → 水灾
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 → 雨季短 → 降水少 → 旱灾
2、合作共研
活动一
人是生产者,可以作为劳动力创造财富;人也是消费者,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耗物资。印度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密度较高,是世界人口大国。
1、读图8.28,分析印度人口年龄构成有什么特点,与日本比有什么差异?
2、读课本P42—43材料,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印度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如何解决?
活动二
认识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农作物的分布守自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读图8.33,并结合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印度水稻、小麦主要产区分布的形成条件。
1、水稻生长需水量大。认识印度水稻主产区的分布。
(1)从地形、降水两方面,说说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种植水稻的优势自然条件。
(2)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说说德干高原降水量较少的地方种植水稻依赖的主要条件。
2、小麦耐旱能力较强。从方位、地形、降水等方面,描述印度小麦主要产区的分布特点。
3、从粮食作物主要产区的分布,谈谈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
2.技能的获得(提示: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
3.情感的体验(提示:科技进步、祖国强大)
二、拓展提高
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三、巩固练习
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风
D.东北信风
2.印度解决粮食生产的合理措施是( )
A.实现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区域化
B.大规模进行垦荒种植,缩小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
C.发展其他产业,增加出口,以便向国际市场换取更多的粮食
D.兴修水利,培育良种,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3.图中a海港为( )
A.加尔各答 B.孟买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4.一艘海轮由a港口驶往日本,船上所装货物最有可能是( )
A.钢材 B.黄麻 C.小麦 D.棉花
5.印度和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②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居世界前列
④工业高度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
课题:《东南亚》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区域地理位置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
2018年,我国出境游到地人次最多的十个国家,东南亚占了一半名额,这五个国家的旅游人次也高达2466万,占比也达到十个国家总数的54.5%。那么东南亚在哪里呢?为何能够吸引众多的我国游客前往旅游呢?
三、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东南亚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描述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并分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区域认知)
2.结合运用气候分布图与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阅读地形图,分析东南亚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和农业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的作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
四、自主学习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半球位置:地跨 半球,全部位于 半球
(2)纬度位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 (温度带)
(3)海陆位置:位于 (大洲)的东南部,北靠 (国家),南部隔海与 (大洲)相望,东邻 (大洋),西临 (大洋)
(4)交通位置:东南亚地处 和 (大洲)、 和 (大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 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亚洲太平洋沿岸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 与 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 ”
(5)组成:东南亚包括 和 两大部分,由11个国家组成,唯一一个内陆国是 ,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 、 、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
2.气候
(1)气候特征:东南亚绝大部分属于 气候和 气候,全年 ,降水 ,有利于 的生长。
(2)作物类型:东南亚的气候还有利于 的生长, 、 、椰子、 等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 等热带水果产量和出口量也很大。
3.地形和河流:中南半岛与我国西南部 ,高山、大河由 向 延伸,形成 的分布特点。
【合作探究】
师徒对研
活动一:东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分钟)
1.在图中标注出这个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2.阅读课本图8.18,说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大洲和大洋?
3.图中从欧洲直达东亚①②③航线中,哪条距离最短?
4.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第一大国,进口石油有接近一半来自西亚,还有不少来自非洲和欧洲。结合以上问题,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活动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3分钟)
1.读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地区?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东南亚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总结东南亚气候的共同特点?完成下方表格。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共同特点
图甲
图乙
甲 乙
2.湿热的气候有利于东南亚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原因?(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二、合作共研(5分钟)
1.结合“地形图的判读”相关知识,读图8.23,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
2.读图8.23,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其流向的共同特点?找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1)河流流向:
(2)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3.对比湄公河上游和下游的地形差异,并分析影响?
河段 地形类型 流速 影响
上游
下游
4.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所在国家及其附近的大河?完成下方表格。
城市 临近的大河 所在国家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仰光
5.城市的分布受地形、河流的影响,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6.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热点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等方面概括)
2.技能的获得(提示:学到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的体验(提示: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等角度进行总结)
二、拓展提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老挝自此迈入铁路时代,旅客乘坐中老铁路动车组列车,可以便捷体验沿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作为“一带一路”的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将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二:下列图片从左到右分别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中老铁路路线示意图、昆明和万象气候资料图”。
(1)写出中老铁路由北向南沿途穿过的气候类型名称。
(2)描述中老铁路终点站万象的气候特征。
(3)昆明和万象相比,哪座城市的气温年较差较大?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三、巩固练习
读“亚洲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东南亚 B.南亚 C.西亚 D.东亚
2.区域内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大致是( )
A.山河相间,东西横列
B.山环水绕,南高北低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高原为主,河流短小
如图是东南亚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4.下列关于该海峡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B.位于马来群岛和大洋洲之间
C.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D.地处亚、非、欧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5.我国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被列入订单的是( )
①棉花②油棕③橡胶④小麦⑤椰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右图中序号所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位于10°S至23.5°S之间
B.②—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
C.③—全年高温多雨,降水的季节差异小
D.④—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自然环境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下列关于中南半岛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②气候湿热,当地大面积种植水稻,居民以米饭为主食
③高脚屋是当地的传统民居,由于降水丰富,屋顶坡面长而陡
④劳动力丰富,大量进口天然橡胶,是世界重要的轮胎生产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澳大利亚》导学案
课题:《澳大利亚》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回顾学习一个区域如何认识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二、创设情境
这个国家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羊,这个国家羊的数量比人还要多,这是哪个国家?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记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
3、运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情况。
4、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
5、读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情况。
6、运用地图,分析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自主学习
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B (国家)、
C 岛、D 洲、
E 洋、F 洋。
(2)穿过A国的纬线为 纬线,这说明A国位于 半球。
(3)从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大陆上有 个国家,国名是 。
(4)A国领土包括 大陆、 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在今天看来,他们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亚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数量和种类 。
(2)澳大利亚被誉为 。
(3)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5分钟)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2)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3)读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①中、北、西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干燥 ,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农牧业生产方式为 式牧羊带;
②东南部为 气候和 气候区,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 气候,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农业生产方式为 。
③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是:
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平坦。而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只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 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低投入低产出。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分别说出小麦种植期、绵羊饲养的农忙期和农闲期。
②从农事安排的角度,说说小麦种植期和绵羊饲养是如何协调的。
③说说开展绵羊-小麦混合经营的好处。
二、合作共研(5分钟)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 澳大利亚有哪些矿产资源?其矿产资源有何特点?
2. 铁、煤的分布地区?
3. 读课本90页材料,分析澳大利亚矿产出口比重?矿产出口哪些国家?
4. 分析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
5.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的分布特征
6. 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提示: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农业、矿产)
2.技能的获得(提示: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好处)
3.情感的体验(提示:国家经济对外联系的特点)
二、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大城市悉尼是其首都 B. 最低点是艾丁湖
C. 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D. 南回归线穿过其大陆
2. 如果你的家人暑假到澳大利亚东南部去旅行,请你告诉他们那里当时真实的情况
A. 那里房子大多坐南朝北 B. 那里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C. 那里现在气候和海口差不多 D. 那里有广阔的维多利亚沙漠
3.关于澳大利亚的地形,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 B. 西部高原、中部山地、东部平原
C. 西部平原、中部山地、东部高原 D. 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4.墨尔本的学校寒假放假时间一般是在
A. 7月 B.10月 C.4月 D.1月
5.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独有的是:①大食蚁兽 ②鸭嘴兽 ③长颈鹿 ④袋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主要是:
A. 石油 B. 煤和铁矿石 C. 铅锌矿 D. 黄金和金刚石
7.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农场规模很大 B.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主要农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 D.由于服务业和工矿业的发展,农牧业已不占重要地位
8.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B.澳大利亚出口的农牧产品主要是牛肉、羊毛、小麦
C.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最后注入太平洋
D.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9.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10. 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A.农牧业 B.采矿业 C.服务业 D.制造业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 __地区。
(2)从气候条件方面说说看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再从对外交通方面说说原因。
(4)试从经济发展方面找找原因。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人种的划分,根据体质特征,人类可以分为 、 ,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
二、创设情境
提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等称谓产生的原因,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环境特征;
2.运用图表,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自主学习
读图9.2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地形图(课本76页),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描出20°W和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概括其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位于_______半球,跨_______半球
纬度位置:__________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大部分位于 _________带。被称为“热带大陆”。
2、在图中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概括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沙漠以南;西临_____________洋;东临_____________洋;西北临_____________海,南至_____________ ;
3. 读图,找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概括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9.22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课本77页),概括气候特征。
4.气候特征:以_________气候为主,_________气候分布最广。赤道附近刚果盆地为_________气候,其两侧依次为_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气候分布特征:大致以_________为中心,_________分布。
5.找出主要的河流、湖泊:尼罗河、刚果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
【合作探究】
一、师徒对研
1、结合图9.21和图9.22思考: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为什么它的流量比刚果河小?
2、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茅草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往往与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茅草屋是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树枝、藤条、泥土等筑墙,房顶铺茅草(图9.24)。
1. 运用图9.25,以恩贾梅纳为例,描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2. 谈谈图9.24所示茅草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合作共研
为什么非洲大草原的食草动物要进行大迁徙?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6月开始为B坦桑尼亚的_________季、A肯尼亚的_________季,动物开始向_________迁徙;11月开始为A肯尼亚的_________季、B坦桑尼亚的_________季,动物开始向_________迁徙。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知识的获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
技能的获得:(总结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情感的体验:(激发探索热情,尊重自然)
2、拓展提高
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北美部分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岛,其中只有马达加斯加岛还保存有成片的猴面包树林。猴面包树喜热、耐旱。树高二十米左右,树干周长可达三十米。 猴面包树根系发达,利于吸收水分;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存水分。在湿季时,猴面包树在粗壮的树干中储存大量水分;在干季来临时,它会迅速落光叶子,减少水分蒸发,并利用储存的水分熬过漫长的干季。下面图乙为猴面包树分布区示意图,图丙示意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
(1)根据材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观赏“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当地合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
1.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 )
A.位于西半球 B.东临大西洋
C.位于中纬度 D.地处热带
2.与欧洲西部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 )
A.海岸线更平直 B.温带面积更广阔
C.拥有更多峡湾 D.有更多岛屿、半岛
3.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海岸线曲折,海湾、岛屿众多
C.位于热带,气候湿润
D.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4.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5.假如你去撒哈拉以南非洲旅游,下列景象基本看不到的是( )
A.颇具特色的击鼓文化
B.以茅草屋为主的民居
C.蜷缩在树上的大熊猫
D.大面积干旱的土地
6.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B.位于西半球,与欧洲相望
C.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的全部 D.北临地中海,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7.非洲茅草屋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屋顶铺茅草。茅草屋充分考虑了( )因素
A.地震 B.寒潮灾害 C.风沙灾害 D.遮阳避雨,就地取材
东非高原上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季节性大迁移,读“左图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和“右图马赛马拉塞伦盖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大规模迁徙以食草动物为主,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9.每年4月到10月,野生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 )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2025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第二节跨学科主题学习《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导学案
课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
展示热带雨林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森林如同二氧化碳的银行”,这个比喻很形象。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就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中。热带雨林占据地球陆地面积的7%左右,固碳功能显著,对减缓全球变暖有重要影响。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图文材料,了解森林的固碳原理,并画出原理图。
2. 运用图文资料,了解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3. 收集相关材料,探究热带雨林和全球气候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
四、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 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
【合作探究】
1、 师徒对研
活动一了解森林的固碳原理,对照课本P111结合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森林通过什么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试着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原理。
活动二认识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
1.阅读图1,计算、设计、绘制不同热量带的世界遗产地森林碳储量统计饼状图。
2热带的森林主要为热带雨林。根据所绘饼状图,讨论热带雨林在全球森林固碳中的贡献。
二、合作共研
组研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从6号5号开始发言,最后是2号1号。
提示:热带雨林的固碳能力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森林固碳功能的视角探究热带雨林对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
1.热带雨林面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全球气候三者之间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系。
2.以漫画,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展示(针对对研共研内容展示)
四、生评师评(针对对研共研内容生生互评,教师精讲、评)
【整理提升】
一、归纳整理
1.知识的获得:(从森林的固碳原理,固碳功能等方面说明)
2.技能的获得:(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的体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改造自然)
二、巩固练习
1.森林通过 _________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B.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被吸收的物质a是 ________,释放出来的物质b是________ 。
3.结合图文材料,判断下列关于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与能量的说法是否正确。
(1)阳光照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
(2)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