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1 12: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qiáng) 煴火(wēn) 蔚为壮观(wèi)
B.揪心(jiū) 颤抖(zhàn) 按捺不住(nà)
C.嫣然(yǎn) 麻痹(pì) 巍然屹立(yì)
D.脊梁(jǐ) 邋遢(lā) 咄咄怪事(d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蔓延 撺掇 运筹帷幄 B.蹉跎 柠檬 肄意妄为
C.步署 喑哑 同频共震 D.迷罔 苔藓 奋发图强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和天空》 挪威 特朗斯特罗姆 散文
B 《大卫 科波菲尔》 美国 惠特曼 小说
C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 马尔克斯 小说
D 《致大海》 英国 普希金 诗歌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点发展为“仁政”学说。
C.老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道德经》。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墨子》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5.对下列句子中逻辑错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
②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
③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
④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可见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A.①强加因果 ②划分不当 ③自相矛盾 ④以偏概全
B.①强加因果 ②自相矛盾 ③划分不当 ④以偏概全
C.①强加因果 ②以偏概全 ③自相矛盾 ④划分不当
D.①自相矛盾 ②划分不当 ③强加因果 ④以偏概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豁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推崇,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遇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一赞三叹。
6.单选题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介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叫绝
B.推荐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而起
C.推介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叫绝
D.推荐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而起
7.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8.单选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过秦论(节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删节)
材料二
《尚德缓刑书》(节选)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泽加百姓,功润诸侯,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一远近,敬贤如大宾,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披肝胆,决大计,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太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后退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河:黄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齐有无知之祸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B.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 为武置酒设乐
C.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立有德,辅天而行 人而不仁,如礼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
B.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
C.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
D.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概括介绍了秦始皇在继承前代功业的基础上,通过武力征伐开疆拓土,威振四海。
B.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了维护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在国内采取“愚民”“弱民”“防民”的政策。
C.材料二作者列举了公孙无知、骊姬、诸吕等事例,是为了说明产生祸乱,将会为圣人出现开创机会。
D.材料二作者劝谏汉文帝要吸取前代教训,尊崇仁义,敬重贤人,推己及人,实行仁政,实现天下太平。
三、文言小题(本大题共1小题)
13.把下列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4)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5)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①。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②,谁念幽寒坐呜呃③。
【注】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一二句总写劝酒场面,客人对酒兴怀,主人举杯劝酒。寥寥数语,奠定了全诗感伤不平的基调。
B.“主父”两句与“吾闻”两句使用典故。前者从对面落笔,通过家人望眼欲穿突出久羁异乡之苦,后者则采用夸张表现困守的狼狈。
C.“空将”两句中的“空”,与“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空”含义相同,写出了诗人对马周凭借几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不屑一顾。
D.“我有”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虽然灵魂无所归依却仍旧执着不改,对个人志向能够受到赏识充满希望。
15.借酒抒情,是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共同的特色,但二者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就有道而正焉。(《论语》)
(2)物格而后知至,。(《礼记》)
(3)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4)民之从事,。 ,则无败事。(《老子》)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17.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18.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19.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七、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我当鼎力相助!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有人说: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赢得胜利。
还有人说:“战胜别人”和“战胜自己”并不矛盾。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
  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答案:D(3分)
  2.答案:A(3分)
  3.答案:C(3分)
  4.答案:C(3分)
  5.答案:A(3分)
  6.答案:A(3分)
  7.答案:D(3分)
  8.答案:C(3分)
  9.答案:B(3分)
  10.答案:A(3分)
  11.答案:B(3分)
  12.答案:D(3分)
  13.答案:
  (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4分,“兴”“逸豫”“亡”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4分,“见犯乃死”句式1分,“犯”“重”“负”各1分)
  (3)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4分,“质”“野”“史”各1分,句子大意1分)
  (4)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4分,“自是”“彰”“伐”各1分,句子大意1分)
  (5)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4分,“视”“恶”“恶施”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答案:C(3分)
  15.答案:
  ①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希望施展抱负的心情。(3分)
  ②李白在“悲—喜—狂”的情感变化中,说富贵“不足贵”,乃是出于愤慨。说古人“寂寞”,其实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愿长醉不醒。主要抒发的是有才者被贬抑的愤激之情。(3分)
  16.答案:
  (1)敏于事而慎于言(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知至而后意诚(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4)常于几成而败之(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5)慎终如始(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答案: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3分)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3分)
  18.答案:第三人称叙述。(1分)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3分)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3分)
  19.答案: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3分)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3分)
  20.答案:
  (1)“垂念”改为“常念”或“思念”(2分)
  (2)“高足”改为“得意门生”或“优秀学生”(2分)
  (3)“斧正”改为“指出”(2分)
  (4)“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2分)
  21.答案:(60分,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作为城墙,依据黄河作为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材料二:
汉昭帝驾崩后,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刚刚登上皇位。路温舒上书,主张应该崇尚道德,减轻刑罚。他的奏书说:
“我听说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杀死襄公的祸事,桓公却因此兴起;晋国发生了骊姬进谗那样的灾难,文公却因此成就霸业;近世,诸吕叛乱,而孝文皇帝称为太宗皇帝。由此看来,祸乱的发生,是为圣人出现开创机会。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扶植微弱的周室,振兴衰败的国家,恩泽施加到百姓身上,功劳润泽诸侯,天下人都归附于他们的仁义。汉文帝永远不忘最高的道德,来秉承天意,尊崇仁义,减少刑罚,使天下远近的政令统一,敬重贤人如同对待贵宾一样,内心宽恕自己认为适宜的事情,并且推广到全国,因此监狱空虚,一定有与以往不同的恩德,这是贤圣的君主用来显示天意的做法。
“过去,昭帝去世而没有继承人,大臣们为此忧虑,都认为昌邑王刘贺地位尊贵、血统亲近,就立他为皇帝。然而上天不授命于他,于是他自己招致灭亡。仔细考察祸乱变故的原因,这是上天用来开启至圣之人的方法。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武帝的遗命,披肝沥胆,决定大计,拥立有德行的人,辅助上天行事,这样以后国家才得以安定,天下都太平无事。
“我听说《春秋》很重视帝王登基的事,这是为了统一天下,慎重地对待开始。陛下刚登上皇位,与天意符合,应该改正前代的失误,端正刚开始接受天命的纲统,清除繁琐的法令条文,解除百姓的疾苦,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将要断绝的延续下去,来顺应天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