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21 13: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4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9年)必修三
单元名称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单元课时 第1 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太空探索”这一话题展开,内容包括: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与成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宇航员的选拔和太空生活、火星探索、天文知识、人类是否值得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太空。新鲜有趣的话题,不仅能让学生关注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而且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积累相关的话题知识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励同学们向这些伟大的宇航员和太空探索者们学习,树立远大目标并锐意进取,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下为教材各部分教学内容简要分析及教学活动实施建议: Opening Page 开篇页的主题图描绘了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即嫦娥四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后行驶至月球表面的画面。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时刻。这一图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很快投入到本单元的学习中去。本单元的名言警句是“Mystery creates wonder and wonder is the basis of man's desire to understand.一 Neil Armstrong"。这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名言:“神秘引发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人们探索万物的前提。”人类太空探索的原始动机主要源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太空探索的成就背后是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只有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人类才能突破极限,走向广袤浩瀚的宇宙。 Listening and Speaking:Talk about how to become an astronaut 本部分的主题是: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关于探索太空,能够获得最直接感受和体验的非宇航员莫属。宇航员这一职业对于青少年充满了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该部分的听力文本是一段访谈,访谈嘉宾是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访谈中,杨利伟简单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宇航员的选拔,成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同时他也谈到我国宇航员的选拔条件和标准,包括教育背景、飞行时长、身体条件、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课程和训练等诸多方面。首先,通过听前提问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听的活动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训练学生获取细节信息和数字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话题讨论,让学生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引导学生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Reading and Thinking: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 该部分的阅读主题为:了解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阅读语篇是一篇科普文。通过阅读该文本,学生可以大致了解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历程及重大历史事件、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贡献,深刻体会人类为探索浩瀚的宇宙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上,读前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和配图预测文本内容,同时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读中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整体布局、逻辑层次、段落大意以及主题内涵的挖掘与探究。最后,读后活动训练学生解读作者的态度以及写作意图,并发挥联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的能力。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Describe space facts and efforts to explore space 本部分的主题为:描述关于太空的事实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努力。目标语法结构是不定式作定语和状语。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不定式作定语和状语描述已知的太空事实、太空探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成就。 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上,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语篇中的句子,理解动词不定式在句中的功能和意义,同时归纳不定式作定语和作状语的用法。然后通过使用动词不定式改写句子实现语言结构的内化。通过在语篇中的运用,进一步训练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作状语的能力。 Listening and Talking:Talk about life in space 该部分的主题是:谈论太空中的生活。关于太空的特殊环境、高速发展的太空科技,以及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该部分的听力文本是一段访谈对话。访谈嘉宾Captain Brown是刚执行完太空任务回到地球的宇航员,主持人围绕他的太空生活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包括:如何着装、如何进食、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度过休闲时光等。 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上,先通过听前活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后面听的活动扫除障碍,降低学生的焦虑。之后通过完成具体的听力任务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最后的输出环节要求学生基于单元所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正确运用表达好奇心的功能句式进行交流,深化学生对单元功能句式(Expressing curiosity)的理解,实现语言结构和谈论主题的有机结合。 Reading for Writing:Present an argument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该部分的活动主题是:阐述有关太空探索的论点。尽管人类在航空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关于人类探索太空是否值得这个问题,争议一直存在。学生先通过阅读一篇议论文了解人们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并梳理出议论文的写作结构,总结有用词块和句型,以为己所用。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根据议论文写作结构、运用好词好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写作。写作完成后,利用老师所给的评价清单润色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内容更加饱满,逻辑更为合理通顺,语言更为准确恰当。
主题学情分析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航天活动可以为他们树立一个很好的理念:学科学、爱科学并勇敢面对科学的风险,美好的科学目标才能实现。”面对“太空探索”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话题,先进而又充满科技感的领域,我们这群来自不怎么发达甚至可以说落后的宁南山区的孩子们的知识背景确实有限。大多数同学对于人类探索太空、我国的航天发展和成就仅仅停留在新闻课的短暂印象上。但是,这并不阻碍他们了解航天、走近科学、探索太空的热情以及对于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和骄傲。其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自我展示的主动性不强,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听说课、写作课、阅读课中遇到一些挑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才能完成预设的课堂任务,提升其语言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好学、勤奋也终会补足他们的这些短板,有利于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
开放性学习环境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助推学生的英语学习。本单元力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采用开放的学习工具,如媒体、网络、真实的学习素材,利用其信息多、趣味浓、效率高的特点,学习语言,动静结合,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 采用开放的教学手段,立足教材,拓展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使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进行自然的、有意识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开拓其情感空间,比如本单元就可以通过了解我国航空航天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探索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大胆提问和表达观点,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成长。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
单元学习目标
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a: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科普类文本的写作特点,梳理出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积累天文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梳理出我国太空探索的卓越成就及最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把握语篇的逻辑层次,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并且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为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标b: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有效细节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提高对于数字信息的敏感度和精确度;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是否能胜任宇航员,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围绕“太空探索”表达自己的好奇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为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标c:归纳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状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正确运用该语法点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具体用法,并能运用其翻译语句、造句、进行语法填空。重点单词和短语如下:determined, succeed, launch, disappointed, desire, signal,carry on,etc. 目标d:阅读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梳理出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总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据确凿的议论文。 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 (1)阅读关于太空探索历史的科普文,观察和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把握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阅读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区分作者的论点与相关论据。 (2)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具体用法,并能运用其翻译语句、造句、进行语法填空。重点单词和短语如下:determined, succeed, launch, disappointed, desire, signal,carry on,etc. (3)能够分辨用作定语和状语的动词不定式,理解其功能和意义,并正确运用到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4)能够围绕“太空生活”这一话题积极交流,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够针对是否支持太空探索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2.学习能力 (1)能够在听的过程中准确获取与数字相关的信息。 (2)能够根据文章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判断并还原文本中缺失的信息;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段落大意。 (3)能够通过理解和记忆词块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语言运用能力。 3.文化意识 (1)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成就,积累天文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了解我国太空探索的卓越成就及最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学习太空工作者和宇航员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4.思维品质 (1)能够梳理出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发展、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能够分析和评判关于太空探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3)学会分析和甄别论据的可靠性,能用客观理性的观点来评判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单元课时安排
语篇主题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Talk about how to become an astronaut Listening & Speaking Period 1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有效细节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提高对于数字信息的敏感度和精确度;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是否能胜任宇航员,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 Reading& Thinking Period2 阅读关于太空探索历史的科普文,观察和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把握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阅读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区分作者的论点与相关论据。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 Language Study Period 3 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具体用法,并能运用其翻译语句、造句、进行语法填空。重点单词和短语如下:determined, succeed, launch, disappointed, desire, signal,carry on,etc.
Describe space facts and efforts to explore space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Period 4 归纳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状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正确运用该语法点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Talk about life in space Listening &Talking Period 5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有效细节信息,且能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围绕“太空探索”表达自己的好奇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Present an argument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Reading for Writing Period 6 阅读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梳理出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总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据确凿的议论文。
持续性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就能使评价更细致更全面。这些评价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依据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1.课堂观察评价法(classroom observation)实时了解学生交际语言运用的能力,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小组活动记录等得到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效果从而形成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2.面谈评价法(interview)针对学生参与学习所进行的对话,讨论,或参与阅读,写作活动,由老师把学生召集起来,可以召集一个或数个学生也可以召集整个活动小组的学生,,老师与学生就这些活动进行英语对话,从中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感受,进而对学生进行评价。面谈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思想借助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师生双方双向交流沟通的好形式,形成的评价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之上。 3.调查问卷评价法(questionnaire)既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执行,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执行。教学开始前,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已有的语言知识,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对学习活动的了解程度等等,教学结束之后,可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程度。问卷评价在实施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事先要认真思考和准备,这样,评价的有效度就会提高。
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太空探索”这一话题展开,内容包括: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与成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宇航员的选拔和太空生活、火星探索、天文知识、人类是否值得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太空。针对不同课型,做如下教学反思。 1.第一节听说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起着话题引领和开篇作用,对于后面各个课的展开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进行阅读、写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话题基础。本课主题为“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学生对本话题充满好奇和兴趣,这使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基础,难点在于该话题离学生生活较远,且涉及的专业性知识和专业术语较多,这会造成学生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导致把握不住重点。因此,在每个听力环节进行之前,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学生扫清本部分的理解障碍,为听力做好铺垫。在输出环节,不仅要引导学生巩固在听力过程中输入的主题词汇和句式,更要适时渗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话题相对生疏,制约了学生的表达。 2)学生在获取并归纳听力信息的能力上存在欠缺。 改进措施: 1)教师要评估听力环节的难易度,在处理较难环节时,给学生以充分的支撑,降低难度。 2)在日常听力过程中优化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养成速记习惯。 2.阅读课的文章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介绍了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课文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为探索浩瀚的宇宙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对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贡献,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本节课的总体设计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梳理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引导学生利用语篇知识把握语篇的逻辑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同时启发学生解读作者的态度及写作意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一系列理解活动,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顺序。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文本的细节信息处理不够。在以后的阅读文本挖掘中,要兼顾整体和细节,注意与二者有关的活动比例的设置。 3.语言学习课的新授词汇不多,以基础词汇的巩固、拓展和强化训练为主。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充分练习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掌握这些重点单词的用法。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语境,观察词汇在语境中的应用并进行归纳,是学习和掌握新词和短语的有效途径。此外,以高考为导向,全方位、多角度设置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练习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词汇,是否达到评价目标,也可以促使学生更灵活地使用词汇。 4.语法课的主要内容是不定式作定语和状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观察一发现一总结一运用”的模式,教学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大部分学生对不定式的用法有一些了解,但不够系统、准确,通过精讲点拨和巩固练习,同学们对不定式作状语和定语的结构、功能和含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各种情景中。不足之处在于个别练习题中涉及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可将这两种情况和不定式作定语相区分。 5.听说课的主题是“谈论太空中的生活”,由听和说两部分组成。课堂上先结合图片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启发思考,同时导出听的话题,并扫除听力理解障碍。通过听力练习,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为后续的口语表达提供语言积累。输出环节通过假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运用本单元的功能项目-表达好奇心的句式进行交流。整个课堂活动的设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注重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最后的语言输出水到渠成。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最后的口语表达环节中,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提问的角度有限,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不够。 改进措施如下: 1)功夫在平时,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口语表达的积累。 2)要将大问题化解成学生可操作的小问题,层层铺垫。 3)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并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展示。 6.读写课的主题是“阐述有关太空探索的论点”。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最终引导学生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据确凿的议论文。整个课堂环节的设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过程贯彻了读写一体的课堂教学思路,将语言学习、文化渗透和思维发展融为一体,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同学们思路较窄,视角打不开,内容较单一。所以,平时要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在写作前老师可就解读视角给出一些提示,降低思维难度。
单元测试
(附件提供)
三、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Listening& Speaking:Talk about how to become an astronaut
语篇研读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起着话题引领和开篇作用,对于后面各个课的展开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进行阅读、写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话题基础。开篇页的主题图描绘了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即嫦娥四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后行驶至月球表面的画面。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时刻。这一图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很快投入到本单元的学习中去。 本部分的主题是: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关于探索太空,能够获得最直接感受和体验的非宇航员莫属。宇航员这一职业对于青少年充满了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该部分的听力文本是一段访谈,访谈嘉宾是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访谈中,杨利伟简单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宇航员的选拔,成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同时他也谈到我国宇航员的选拔条件和标准,包括教育背景、飞行时长、身体条件、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课程和训练等诸多方面。首先,通过听前提问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听的活动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训练学生获取细节信息和数字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话题讨论,让学生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引导学生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学活动的设置主要围绕个人作业、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全班作业展开,以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的舞台,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关键能力。
学情分析
面对“太空探索”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话题,先进而又充满科技感的领域,我们这群来自不怎么发达甚至可以说落后的宁南山区的孩子们的知识背景确实有限。大多数同学对于人类探索太空、我国的航天发展和成就仅仅停留在新闻课的短暂印象上。但是,这并不阻碍他们了解航天、走近科学、探索太空的热情以及对于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和骄傲。其听说能力较弱,自我展示的主动性不强,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听说课中遇到一些挑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才能完成预设的课堂任务,提升其语言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有效细节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提高对于数字信息的敏感度和精确度;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是否能胜任宇航员,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为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了解有关杨利伟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具体细节; b.总结成为宇航员的具体要求。 c.在听中能够获取有效细节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提高对于数字信息的敏感度和精确度。 d.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是否能胜任宇航员,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听录音,获取有关杨利伟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具体细节; 依据宇航员的选拔要求衡量自己是否能胜任宇航员,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自主表达。 教学难点: 1.总结成为宇航员的具体要求。 2.在听中能够获取有关数字信息有效细节信息。
教学方法
1.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 首先,教师设置学生要根据听说进行语言产出的语境。然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先进行语言输入。最后,教师就学生听说输出作业进行评价。 2.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 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听中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并适度地做笔记,从而获得解题的一手资料。学生通过两人合作,交换、整理有效信息,并且模仿、重现听力对话。 3. Activity-based approach活动教学法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会通过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学活动的设置主要围绕个人作业、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全班作业展开,以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的舞台,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关键能力。
教学工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学案、黑板、粉笔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及互动方式(时间)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理解和交际层次: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图片内容,了解我国“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后驶抵月球表面的画面,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Step I Lead in Look at the opening pag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 Who do you think take the photo 2.Have you heard of Neil Armstrong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im How do you understand his quote”Mysteries creates wonder and wonder is the basis of man’s desire to understand ” Suggested answers: The picture looks like a photo of a rover on the moon. Perhaps it was taken by a robot camera.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photo is the Jade Rabbit 2 rover travelling on the moon, which was taken from the Chang’e 4 lander. Chang’e 4 made a soft landing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on 3 January 2019. The Jade Rabbit 2 rover was deployed twelve hours after Chang’e 4 landed. ) Yes. He was once an American astronaut, who was the first man to set foot on the moon. The quote means that because we cannot explain something, we are amazed by it. The amazement cause us to become curious about it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 通过提问,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后驶抵月球表面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思考本单元的引言,使学生明白正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推动人 类社会不断发展,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其对太空探索的关注,从而顺利进入到本单元的主题语境。 学生对于“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后驶抵月球表面的画面比较熟悉,有话可说。但是对于阿姆斯特朗的了解甚少,可要求学生提前上网查阅资料,上课分享。
理解和交际层次: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简要交流了解中外宇航员的姓名,国籍。 操练与巩固层次:学生学习一些关于航空航天的专业词汇,并通过听力练习,巩固所学词汇,正确理解听力材料 。 操练与巩固层次:学生学习了解听力中数字题目的解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到解题中。 操练与巩固层次:学生在前面三个活动的基础上,边听边速记重点词汇,梳理出成为宇航员的必备条件。 Step II Listening:Talk about how to become an astronaut Activity 1 Before listening,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in groups.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2.Can you name any other famous astronauts from home or abroad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astronauts Make a list of the possible requirements. Suggested answers: I can see Chinese astronauts:Yang Liwei and Liu Yang. Chinese astronauts: Zhaizhigang, JIng Haipeng, Wang Yaping. Fei Junlong, Nie Haisheng.... Foreign astronauts:Yuri Gagarin, John Glenn, Neil Armstrong, Valentina Tereshkova... In America, p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stronauts was originally for test pilots or military pilots, because they were most excellent pilots and in wonderful physical shape. But today, it’s no longer a requirement for astronauts to be pilots generally, they must be very outstanding in the scientific fields and have very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Good education, flying experience, excellent health, rich knowledge and special training are required. Activity 2 Prediction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m. The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nd tick the correct statem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lexical chunks: pilot training, flying experience, space equipment, mental and physical training. 1) The audience is curious about how Yang Liwei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astronaut. 2) Mr Yang always believed that he would become an astronaut one day. 3) Mr Yang was selected to attend pilot training with 13 other people. 4) To become an astronaut in China, you have to have 1,350 hours of flying experience. 5) Astronauts not only had to learn how to use space equipment, but also had to do a lot of mental and physical training. Suggested Answers: 1),3), 5) Activity 3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numbers. Yang Liwei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t the age of . Before he joined China’s space programme, Mr Yang trained as a fighter pilot for years. Mr Yang was one of the pilots who were chosen to train for space flights. At the time when Mr Yang entered the space programme, astronauts had to be shorter than cm in height and less than kg in weight. Mr Yang became China’s first astronaut when he was years old. Suggested answers: 22 2. 10 3. 14 4. 172;70 5. 38 Activity 4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gain and make a lis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becoming an astronaut. Education background: Experience: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Special training: Suggested Answers: Education background:college degree Experience: rich experience of fighter Health Education: perf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body shape; proper height and weight; Courses: English, science and astronomy Special training:using space equip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training 该任务是听前热身活动,用图片和问题导入,通过看图、讨论,开展“头脑风暴”,激活其背景知识,为后续听力活动做好铺垫。 、 该环节包括听前预测和听后验证,因本部分涉及有关航天航空的专业词汇,教师可在听前引导学生熟悉 这些表达,扫除不必要的理解障碍,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由于不熟悉词块而感到焦虑,从而提高听的准确率。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听的重点是获取数字信息,同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听时抓住细节,记录关键数字,训练学生掌握在听力过程中捕捉数字的听力技巧。 通过再一次听录音,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快速做记录的能力,锻炼学生采取简写或不完全记录的方式记录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获取并归纳听力任务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于中国宇航员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国际宇航员知之甚少,可要求其在课前上网查阅资料,上课交流,互相分享学习。 听前预读材料进行合理猜测,扫除词汇障碍,是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做听力题目的信心的。 有了听力技巧的点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能抓住重点。 要在平常的听力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快速做记录的能力,锻炼学生采取简写或不完全记录的方式记录关键信息。
交际层次: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和体验,深入思考并分享是否有意愿成为一名航天员。结合听力素材进行综合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说的活动巩固在听力过程中输入的主题词汇和句式。 Step III Speaking:Talk about how to become an astronaut Activity 1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whether you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an help you. Suggested Answers: The answers may vary. Activity 2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whether you would like to be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Use what you have learned form the interview in the listening text. Example: A:You know,I think being an astronaut would be cool. B:Do you want to work in space in the future A:I'm not sure,but I think it might be too difficult for me. There are so many requirements. First of all,you must be intelligent enough to get a related college degree.Then you have to... B:So what might b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for you A:I guess it might be the... Suggested answer: A:You know,I think being an astronaut would be cool. B:Do you want to work in space in the future A:I'm not sure,but I think it might be too difficult for me. There are so many requirements. First of all,you must be intelligent enough to get a related college degree. Then you have to work hard to be a great fighter pilot for rich experience. In addition,you have to keep in a perf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learn science and astronomy well. B:So what might b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for you A:I guess it might be the astronomy,which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本活动为开放性、拓展性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和体验,深入思考并分享是否有意愿成为一名航天员。结合听力素材进行综合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说的活动巩固在听力过程中输入的主题词汇和句式。 通过热身部分的讨论和听力活动的操练,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学习了背景知识和相关的语言知识,所以语言产出的交际活动显得自然流畅。
Step IV Homework 1.Review the new words learned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 2. Select one astronaut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d surf the internet to see how he or she became an astronaut.Then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him or her in about 200 words. 设计意图见课时作业设计专项。 课时作业既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呈现,也要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延伸。根据学生课后的作业表现,这个任务的设置比较成功。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1.Review the new words learned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 2. Select one astronaut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d surf the internet to see how he or she became an astronaut. Then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him or her in about 200 words. 设计意图:任务1让学生通过复习听力材料中与太空探索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有关的词汇,为任务2的书面表达奠定词汇基础和做好话题准备。任务2让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宇航员的资料,结合任务1的词汇和话题准备完成一篇短文写作。这两个任务不但可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a:了解有关杨利伟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具体细节,也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d:依据宇航员的选拔标准,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理想和感受。
课后反思
本节听说课的主题为“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学生对本话题充满好奇和兴趣,这使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基础,难点在于该话题离学生生活较远,且涉及的专业性知识和专业术语较多,这会造成学生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导致把握不住关键信息。因此,在进行听力环节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词汇和理解方面的障碍,为听力做好铺垫。在输出环节,不仅要引导学生巩固在听力过程中输入的词汇和句式,更要适时渗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话题比较生疏,缺乏知识背景,制约了其表达。 2.学生在获取并归纳听力信息的能力上存在欠缺。 改进措施: 教师要评估听力环节的难易度,在处理较难环节时,给学生以充分的支撑,降低难度。 2.在日常听力过程中训练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养成速记习惯。
单元整体评价
语言能力方面: 首先,只有少数同学能够遵循英语的重读规则,分辨哪些词需要重读,哪些不需要重读,且能够有节奏地朗读或口头表达;对于用作定语和状语的动词不定式,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其功能和意义。相较于动词不定式做定语,同学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对于动词不定式做状语运用得更为正确和熟练自然。 其次,几乎所有同学比较喜欢阅读关于太空探索历史的科普文,能够观察和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把握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但是,在阅读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中,区分作者的论点与相关论据方面,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最后,除了几个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其他同学能够围绕“太空生活”这一话题积极交流,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够针对是否支持太空探索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文化意识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成就,积累了天文百科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同时,他们也了解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史成就以及最新发展,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且纷纷表示自己要学习太空科学家和宇航员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思维品质方面: 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仅能够梳理出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发展、成就及其重要意义,且能够分析和评判关于太空探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但是在学会质疑、分析和甄别论据的可靠性以及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评判科技发展带来的利弊方面,其缺乏足够的训练和经验,应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加强。 学习能力方面: 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在听的过程中准确获取与数字相关的信息,少数同学在听力过程中不能正确读出或写出与相关的数字信息。在阅读课堂中,所有同学能够根据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上下文逻辑关系判断并还原文本中缺失的信息,但是只有一半同学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所有同学能够通过理解和记忆词块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