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作文 什么样
——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 4.什么样的线索可串珠————-合理安排线索
微技法
“线索串珠法”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全文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组织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一篇内容集中统一、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犹如用一根线把零散的珍珠贯串起来。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形成完整的文章。
(1)以人物为线索。用这种线索写出的作品往往真实感较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在故事中,线索人物可以是事件的直接参与人,也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人,但必须是见证人,因为他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一条眼线,是连缀故事情节的必要人物。
(2)以物品为线索。在记叙文中,“事物”是组织情节、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用事物作为线索安排事件内容,该物应与人的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人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
(3)以事情为线索。即以事件为轴心,来展露事件的全貌,这是一种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常用的线索安排方法。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这样构思别具匠心,富有艺术魅力,其中线索的安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以时间为线索。即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它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将诸多材料组合成文章。这种组材方法,费时少,文章层次清晰。
(5)以地点为线索。即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写作时用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地点转换,就是空间的转移,或立足点、观察点的转换。在许多情况下,事情发展的时间和地点的转换是统一的,写作时,要注意二者的结合。
(6)以情感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往往以作者的意念流动、情感转变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非常适合于抒情性强的文章。以情感作为动力,推进情节的发展,可以真实地表露作者思想,使文章充满整体感。但为了能使作品脉络清晰,不生枝蔓,写时就要注意对情感进行合理把握。
名家范
母 亲
肖复兴
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记得我的生母去世的时候,我和弟弟还很小。爸爸从乡下老家领来了一个小脚女人,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这就是你们的妈妈”爸爸说,望着这陌生的娘俩,我想起了那首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二、三岁呀,没了娘。”我恨爸爸,为什么给我们找了个后娘,说不出的一种心情,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搬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掉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可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
我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她亲生的闺女嫁到了内蒙那一天。那年,小姐姐才刚刚十七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外面飘着雪花,爸爸看小姐姐穿的太单薄了,便把家里惟一的一件粗绒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下来,“别,还是留给她两个弟弟穿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小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象枯枝一样的手背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在自个叨叨,“好呀,闺女大了,早点寻着个人家,好哇,好,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路上叨叨的那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呢,她送走了自己亲生的闺女,为的是自己那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界上有这样的后母吗?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的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的看着我,不敢相信是我在叫她“妈妈”,当她看清了真的是我在叫她,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的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不公和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 溶解了,母亲哪,你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那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拆线头。妈妈就是用拆线头、弹棉花攒的钱供养我和弟弟上了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线头子,我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儿,我常想,亲娘又怎样?在那以后的几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蜜,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的灯光总是亮着,金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了爱。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跳跃着,却从来没有想到,我们刚刚大学毕业,妈妈她却突然的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站起来。像往常出远门儿一样,妈妈她把家里所有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叠的整整齐齐,还给我和弟弟蒸好了一锅馒头。
望着妈妈留下的这些遗物,我和弟弟失声痛哭,乞求妈妈的在天之灵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可我却永远不能原谅自己。妈妈还记得吧,那次您兴匆匆的去学校开家长会,我嫌您是一双小脚,嫌您穿的是对襟小褂,嫌您长得太土气了,我愣是把您堵在学校的门口,我和同学们说“她不是我的妈妈”。就这样,妈妈还原谅了我,说我小,不懂事。
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为我操劳一生的您,您一生一个大字不认得,却培养了两个读书的我们,甚至到您去世了,还没有人知道您叫什么。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点评】
就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母亲去世,父亲带回一个带着女儿的女人,“我”和弟弟很反感,而且“我”对同学们说“这不是我妈”;继母并不介意“我”把母亲的照片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而且反对父亲要把母亲照片取下来的提议,“我”由此“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我”玩耍的时候被自行车撞晕过去,继母背着“我”跑去医院,“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生活困苦时,为了省出一口饭,继母把自己的女儿嫁去了内蒙,“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父亲去世后,继母辛苦工作供“我”和弟弟读书,日子虽清苦,但“我”“觉得很甜美”;大学毕业时,继母去世,“我”“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作者对继母的情感贯穿着全文,由最初的不接受,到对她产生好感,再到对她表示感激,直至最后满心怀念她,由此凸显了一个不抱怨、不计较、胸怀宽广、勤劳朴实、善良坚韧的母亲的形象,令人潸然。
同龄作1
瞄准自己的靶心
射击,最重要的是瞄准靶心。
——题记
【题记简明扼要,凸显主旨。】
前年暑假的一天,老爸微笑着走进我的房间,将一张报名表递给我:“学校暑假足球比赛,有没有兴趣?”我看了看报名表,立马面向老爸站了一个“军姿”:“当然!等着看我的精彩射门!”【略写事情的起因,引入正题。】
一环
第二天一早,我便来到训练场。见到报名参加比赛的其他队员,我无比兴奋。人员到齐了,在列队训话后,我们便在教练的安排下开始训练。第一天的训练项目是跑步,但和以往不同,跑步的路程很长。中途,我好几次都想要放弃,可一想到昨天在老爸面前夸下的“海口”,我就给自己打气:说什么也不能放弃,不能让老爸看“笑话”!于是,体内仿佛又平添了一股力量,推动着我继续向前。
回家后,阵阵酸痛从腿部袭来,我瘫倒在床上。老爸走进房间,坏笑着问:“怎么样啊?”我挤出一个笑脸:“还行!”【具体描写第一天的跑步训练,“我”的心理感受真实可信,初步凸显“靶心”的力量。】
五环
几天之后,我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跑步训练,肺活量也明显提高。接着,我们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踢球技巧。教练在前面悉心示范和指导,我们在后面认真模仿和练习。起初,我练习得倒也顺利,感觉轻松自如。可到了后来,看似简单的动作我却很难完美做出。怎么办?放弃的念头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看着别人一个接一个地过了关,我不禁有些急躁,汗水从额头流到脸颊,滴到地上。
这时,老爸的“坏笑”和我立下的“精彩射门”的目标在眼前交替闪现。我猛地清醒过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写训练踢球技巧的过程,用“清醒”之语暗扣主题。】
十环
终于,漫长的训练结束了,我们奔赴梦寐以求的赛场。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都如猛虎下山,分毫不让,比赛进行到了第三场,双方都还没有进球。我瞅准机会带球突破了对方的“封锁”,右脚往后一蹬,将球传给了队友。队友接过球,轻巧地踢着近身球,往对方球门冲,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紧紧地盯着他,准备伺机将球“劫走”。队友寻机开了个大脚,另一名队友“见缝接球”,旋即将球传到我的脚下。机不可失!我瞄准球门,一抬右脚,球进啦!
观众席上,老爸站起身来使劲鼓掌…… 【跳过前面的比赛,重点写第三场快结束时的胜负之战,裁剪得当。】
如同射击需要瞄准靶心一样,无论是参加足球比赛,还是做其他事情,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可能“弹无虚发”,命中“靶心”。【照应题记,深化中心。】
【名师点评】
1.构思巧妙,线索清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本不算什么特别;但“一环”“五环”“十环”巧妙地呼应了标题,并且暗示了“我”渐次进步的阶梯,这便独具匠心了。全文首尾照应,中间的三个部分结构相似,使得文章层次分明。
语言生动,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是本文一大特色,比如“军姿”“海口”“瘫倒”“吃素”“劫走”“见缝接球”等词句,活泼、有趣,令人会意一笑。文章还综合运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场景等描写方式,让人如临其境。
同龄作2
爸爸的手
从我一生下来就有一双手牵着我学会走路;有一双手时常把我搂在温暖的怀里撒娇,让我倍感快乐与温馨;有一双手常常把我高高举起“开飞机”;有一双手时刻把握着我的方向,教我做事一丝不苟;有一双手把曾迷恋电脑游戏的我拉回,扶上正轨……,那就是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如今已陪伴了我14个春秋,使我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小毛孩长大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爸爸的手很温暖。在我小的时候,睡觉时总要“大闹天宫”蹬被子,而这时,爸爸就会用他那温暖的手把我抱起,轻轻地拍着我,唱着我喜欢听的歌谣,直到哄我进入梦乡。
爸爸的手非常宽大。我从小就想当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在碧蓝的天空中翱翔。每当爸爸下班后,我总是嚷嚷着让爸爸举起我开“飞机”,爸爸会用他那强健有力的双手把我高高举起,在屋子里做着“乱轰乱炸”的姿势。此时,妈妈却在一边提心吊胆,时不时提醒爸爸小心。
爸爸的手是鼓励我进步的源泉。有一次,老师推荐我参加少儿书法比赛,尽管我在家里已经练了N遍,但一上台,手还是不停地发抖,要知道这可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大人展露风采。这时,只听见一阵掌声从台下传来,啊,这掌声多么响亮有力,听起来多么亲切熟悉啊!我回过头在茫茫人海中搜寻着。啊,是爸爸站在台下,我顿时信心十足,挥笔写下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父爱无边!那一次我荣获少儿书法比赛一等奖。
我每次成功的背后总有一双手给我鼓足了勇气,使我增添了信心,那就是爸爸那双充满爱的双手。
【名师点评】
1.一线串珠,线索取胜。文章以“爸爸的手”为线索,将爸爸对“我”的爱写得既温暖、实在,又一线穿珠,内容紧凑,衔接自然,中心突出。
2.巧妙议论,画龙点睛。第二段“爸爸的手如今已陪伴了我14个春秋,使我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小毛孩长大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和结尾“我每成功的背后总有一双手给我鼓足了勇气,使我增添了信心,那就是爸爸那双充满爱的双手”将爸爸对“我”的爱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主题深刻,立意积极。
微写作
题目:老照片的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