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技法20 什么样的语言最动人(语言要服务于主题)-【好作文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微技法20 什么样的语言最动人(语言要服务于主题)-【好作文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1 15: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作文 什么样
——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
好作文什么样
). 20.什么样的语言最动人 ————-语言要服务于主题
微技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是很难的。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必须服务于主题,否则是无用,干瘪的。
一、精心锤炼的词语。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脸,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用“撕裂”一词表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的血。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不能不佩服比喻的新奇,想像力的丰富;再如引用名句使文章神彩飞扬,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历来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特点。合理引用于考场作文,必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诵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两段文字,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独创妙语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创新语言的一种方法。比如:“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天醉了,映红了天边,云是山的使者吧,把风扯来醒酒,却弄醒水波粼粼。”上述“创新出来的佳句妙语,读后如饮醇酒,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四、力求含蓄蕴藉。
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华,如嚼橄榄。比如:“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这类警策性的话语,于形象中蕴涵哲思,含蓄隽永,优美凝炼。试想,阅卷老师看到有如此成熟思想的文字,怎能不为之动情呢?
五、凸现个性特色
部分出类拔萃的考生,文字表达不但基本功好,而且善于调控文气、文势,善于不拘一格的修辞,善于举重若轻、以一当十。他们的作文处处显示出内在的文采,语言或简明老到,或诗意浓郁。阅读这类佳作,如品香茗,如饮醇酒,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名家范
例1、《红楼梦》有一句流传的话:“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可见,失却诚信,何谈信任?相反,人有诚信,朋友,朋友间便可产生信任。课文《记王忠公逸事》讲王忠公用木盒为友人保存珍宝,友人来取时“封识宛然”。诚信是信任的基础,当朋友有诚信时,他许下诺言是会遵守的,他是你心底最后防线,你会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放心、骄傲。(《人要有诚信》)
借用法一: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语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我们学过《红楼梦》中的节选《葫芦僧判葫芦案》,故而引用了“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而这句话中的“信口甜人”又与“诚信”密切相关,故而引用。
例2、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我却觉得我的那四年,洋溢着树叶成长的味道,不经意时感觉到,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陈滢《树枝成长的味道》)
借用法二:先简要的有选择性地叙述课文故事,后面一是用叙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正面或反面(往往是反面)谈体会,从而与中心思想或话题相系,如例2中简单地回忆了《更衣记》中的故事,指出“甜而稳妥”、“甜而怅惘”,再联系自己的“那四年”,“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再具体在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那四年”:“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二是用议论将所揭示的话题与主旨相结合,产生一种论证的气势,如例1用《记王忠公逸事》中王忠公为友人保存珍宝之事,简洁明了,再在后面加上一小段议论,就把“诚信”这个话题展示了出来。
【示例3】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篱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鱼,鱼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故乡人》)
这里的文字几乎都是照实写去,却那么生气勃勃,情趣盎然。“搏动”“合抬着”等词十分传神。更有“喝!这条大鳜鱼!”仿佛不经意的一声赞叹,却极具感人之力。——其实这段文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而最后一句的“这样大的鱼盘”本是一个毫无特色的词语,却有着逼人的活力和趣味,为什么?非关形象生动、逼真传神,而是暴露了作者的童心童趣。作者已经想到了怎么烹调它,甚至想到了烹调好了用什么来盛它,这些孩子气的想法,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一定会拨动聪明的、有趣味的读者的心弦。
同龄作1
别担心我可以的
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划过雾蒙蒙的窗子,点点雨滴反射着屋内的灯光,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闪烁。【寥寥几笔,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为下文爸妈的担心做铺垫。】
“多吃点,明天还要坐车呢!”妈妈故作轻松,其实满是担心。
“是要多吃点,否则哪有力气赶路?”一向“拥护”妈妈的爸爸赶紧随声附和。
“有一种饿叫爸爸妈妈觉得你饿,说的就是你俩吧!饱不饱,我的肚子最清楚,你们别担心。”说话间,妈妈又挑了两块瘦肉放到我碗里,硬要看着我吃下去。唉,也难怪,自从我生了那场大病,爸妈就变样了,好像我是一个巨婴,总是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可是爸妈,我不再是那个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的女孩,几次复查,医生也说我已完全康复,而且事实上,现在的我哪一天不是活蹦乱跳的?【巧妙运用心理描写,顺势交代了爸妈担心的原由。】
“在学校注意照顾好自己,别喝冷饮,坚持锻炼……”妈妈的语气和眼神除了担心,还是担心。我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她曾生过大病的娇娇女儿呢?想到这里,我决定用行动给他们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便提议:“您二老先收拾厨房,然后照常去散会步;我来整理行李箱,一个小时后咱们见。”
“这能行吗?”妈妈明显有些不放心。
“行不行,看事实。”我冲他们得意地一笑,“如果到时候你们不满意,你们也还有时间重新整理。”
爸妈对望了一眼,可能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便按我的“指示”去办了。
我把证件、学习用品、洗漱用品、换洗衣物等必备物品列出清单,按照物品的软硬程度,先放较硬的大号物品,然后把袜子、内衣、证件等软的小件物品塞入内夹层,其他较大的衣物则根据空间大小叠放或者卷成卷,以免衣物褶皱……遵照合理的收纳原则,我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这一段整理行李箱的描写井然有序,展示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我”能打消妈妈顾虑的的关键。】
还不到五十分钟,爸妈就赶回来了——提前返回,这分明是不信任我呀!我暗自一笑,打开清单,给他们细致讲解我的“收纳术”。爸妈听得特别专注,那认真劲,那崇拜样,像极了课堂上的小学生……最后,我故意幽他们一默:“怎么样,二老还要不要重新整理一遍呀?”
看得出,爸妈十分欣慰,可妈妈还是忍不住说:“你从来没在学校住过,又生过一场大病,所以……”妈妈侧过脸,肩膀微微耸动。我轻轻地抱住她,柔声地哄她:“妈,我长大了,哪能什么事都靠你?你不是看见了吗?我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了,别担心,我可以的!”【“轻轻地抱”“柔声地哄”, 进一步说明 “我”善解人意,已经长大,与前文整理行李箱的表现形成合力,让爸妈“别担心”。】
不知何时雨住了,月亮出来了,似乎在对着我们甜甜地笑……【简洁的景物描写,既有诗情画意,又暗示出“我”哄妈妈获得了成功。】
【名师点评】.
1多样的描写。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式,除了首尾的景物描写之外,还有精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摇曳多姿。
2. 活泼的语言。爸爸“拥护”妈妈、“我”下达“指示”,以及“您二老”“收纳术”“幽他们一默”等语句,无不活泼调皮,为本文增加了不少亮色。
3. 巧妙的呼应。开篇的雨滴像泪珠,结尾的月亮“甜甜地笑”,既达到了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目的,又巧妙地遥相呼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同龄作2
乡音
一次上语文课,学到《边城》傩送和翠翠初遇的片段,《边城》讲的是湘西的故事,老师说,选两个同学用湖南方言演一演傩送和翠翠吧。不知是谁大声喊了我的名字,老师准确地点了我。
我只好站起来,硬着头皮说,我不会说家乡话。
是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益阳人,我不会说益阳话。益阳话仄声很多,音还特别重,小时候我觉得很不好听,因此决不肯说,久而久之,真的就不会说了。我以前从不觉得这是遗憾,但随着我渐渐长大,去过的地方越来越远,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才知道我失去了多大的一笔财富。
方言的神奇之处,在外地体现得尤为明显。上初中后,每年寒暑假,妈妈都会带我坐火车去旅游。火车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五湖四海的人在此聚集,我喜欢听来自各地的人们说话,循着他们的腔调,得以一窥他们的家乡。在各种声韵里,我仿佛看见婀娜多姿的江南,粗犷豪迈的塞北,冰天雪地的关东……
在他乡,乡音是最亲切的问候。几年前我和妈妈去云南,阳光热辣,我正欲快走,妈妈却被路边一个卖扇子的小摊绊住了眼。“诶,这个扇子怎么卖?”妈妈一出口,就是惯常的益阳话。“老妈,你说益阳话,人家怎么听得懂嘛!”我有些埋怨地提醒我妈。没想到摊主竟然回复了:“二十五。”她抬起头,遮阳帽下的脸淌着汗,皮肤黝黑,一双眼放出惊喜的光。“益阳来的?”“是啊,你也是益阳人吗,在这做生意?”……摊主说起做生意的艰辛,妈妈则聊起益阳近些年来的情况。这样的场景很奇妙,两个先前完全陌生的人,因为同一种语调,竟然尽心地交谈起来。最后妈妈以二十元买下了那把扇子。现在那把扇子还放在妈妈的梳妆台上。那是一把紫底花面的小扇子,扇柄中部有一段小小的弧度。不算太精致,却让我每次看到,温暖就像烟火般划过心间。
方言就像一把密钥,可以打开只有同乡人才能分享的盒子。在每次的旅行中,我都能因为这一口湖南“塑普”收获许多来自同为湖南人的友爱。我终于明白,也许我永远也说不出一句标准的益阳话,但我在这样的语境里长大,方言承载着的地域文化,乡人们所共有的感情,都在不知不觉中将我塑造成如今的模样。我不能与它分离,也永不会与它分离。
乡音的意义,也许就是提醒自己的来处吧。无论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听到熟悉的音调,总能在刹那间忆起故乡,在某一刻泪盈眼睫。
“月亮照耀青窗,窗里窗外皆有青色的光。不管远方如何声讨你是背信的人,月光下总有一扇青窗,坚持说你是唯一被等待的人。”
如果你是在外奔波的人,如果你也曾在某个月夜思念故乡,请你听,你听,月光落在青窗下,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名师点评】
本文写得“实”。一是心理轨迹真实:从不愿意说家乡话到见识方言的神奇、亲切,再到对乡音的怀恋,“我”的变化过程可信度高。二是语言自然朴实:全文以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似与读者促膝谈心,特别接地气,引人共鸣。
微写作
请以“莫辜负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1.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角度切入。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体味家风与传承。写作角度可以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外婆的厚爱、姐弟的情谊等。注意叙事的合理性,用细节打动人,比如学习时父母轻轻的脚步声,不管多晚回来家里都为自己亮着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为素材运用在主题升华上提供了写作借鉴,结尾处写自己将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其实,这就是为报答母亲的深恩所发出的不辜负民族和人民的誓言。把“不辜负”化为誓言,升华了主题。
2.从自我成长角度切入。可进行自我反思与内心观照,通过讲述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事件,串联过往,呈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写法上可借鉴《孤独之旅》,通过成长中的挫折、伤痛、磨难,表现不辜负青春少年的那份梦想、责任、努力等主题。再如《一棵小桃树》,吃完桃子,埋下桃核,之后见证了生命的坚韧,把苦难变为成长的动力,深化文章主题。
3.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切入。可从身边经常接触的凡人小事出发,讲好温情故事,比如可写邻里的关心、陌生人的帮助等。也可选取最鲜活、最有时代感的素材,比如河南大雨、奥运会、新冠疫情等故事和人物,突出人性光辉,在文章中打下时代的烙印。写作时选择小细节,着眼新时代,以小见大,深挖“不辜负”的深层含义,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或表现勇于承担责任,为祖国“强起来”而努力的主题。课文《邓稼先》刻画的是在艰难岁月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不辜负自己信念,为祖国“站起来”做出贡献的人,这样的材料比较容易抒写。还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述富有地域色彩的文化故事,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表达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不辜负华夏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这样的角度往往能夺人眼球。
4.从自然启迪的角度切入。可以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辜负先辈创下的伟业,抒发豪情,荡涤心灵,升华灵魂。《壶口瀑布》可作为借鉴,黄河奔腾,勇往直前是我们不可辜负的民族魂。也可以描写春夏秋冬,万物生长,从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得到不辜负自然景物的启示。写法上可结合《春》等文章,由景及人,传递爱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