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第五节 语言综合运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第五节 语言综合运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2 10: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第一部分 基础
第五节 语言综合运用
考情分析
新课标 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4.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命题规律 2018年之前考查仿写句子,2018、2019、2020年考查了压缩语段和仿写,2021年考查了两道题目,一题是辨别书法,抄写诗歌,一题是诗歌题材的鉴赏选择题。2022年创造性地将对联、书法等传统文化欣赏与运用和革命文化主题的名著阅读一起融合在《飞扬青春》这一班刊创办活动中,体现了综合性和情境性。2023年综合考查压缩语段与仿写句子及古诗鉴赏。2024年考查语言的概括和拓展。
题型、题量 及分值 2023年为非选择题,3道题,共6分。2024年为非选择题,2道题,共4分。
核心素养 要求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真题再现
1. (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4分)
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大国工匠做报告。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你获得了采访大国工匠的机会。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
 大国工匠李工: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打磨、测试,总结出“一枪三焊”操作法,攻克了一系列难题。2020年完成世界首个钛合金高铁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我国高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完成新型动车组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新一代动车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国工匠竺工:桥吊是码头上最大最高的机械设备,操控千吨的桥吊,抓起庞大的集装箱,准确放在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厘米。看似简单的一抓一放,在49米高的驾驶室透过玻璃向下看,集装箱上的4个锁孔就像针眼一样小,其难度如同高空“穿针引线”。
  大国工匠郭工:出土的文物,有的断成了好几部分,有的碎成了好几百块,有的严重氧化,根本看不出原貌。文物修复,需要在每一块碎片上仔细寻找线索,并且严格按照原始痕迹把碎片拼接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在40多年中修复文物6 000余件,更为不易。
任务一:确定采访主题
(1)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一:坚守初心——致敬大国工匠示
例二:大国工匠,自强不息示
例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任务二:准备采访问题
(2)请从三位大国工匠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针对李工——李师傅,您和团队总结出了“一枪三焊”操作法,攻克了高铁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请问在技术突破的道路上,您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示例二:针对竺工——竺师傅,我们知道要精准操控千吨桥吊,抓起庞大的集装箱并放到指定位置是极为困难的,不知道您是凭借什么样的精神做到的呢?
示例三:针对郭工——郭师傅,请问是什么支撑您坚持40多年,将6 000余件文物修复完成的?
2.(2023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4分)
材料一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据悉,该卫星“入列”后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
材料二
北斗科技工作者感言:
①确保任务成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②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注定艰难,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披荆斩棘闯出来一条路。
③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力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材料一是某报刊发布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根据材料二写两个句子,与例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突出北斗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质。(2分)
例句:使命必达,是北斗人永恒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
披荆斩棘
是北斗人拼搏的见证
航天强国
是北斗人远大的梦想
备考策略
第一讲 书法鉴赏
字体 特点 范例
篆书 特点:笔法瘦劲挺拔,圆润流畅,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风格:苍古质朴,威严肃穆。
隶书 特点: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浑厚,方劲古拙,雍容古雅,庄严敦厚。
字体 特点 范例
草书 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笔势流畅,偏旁假借,“状似连珠,绝而不离”。如龙蛇飞动,如急风暴雨。 风格:潇洒恣意,酣畅淋漓,自由飘逸。
楷书 特点:从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结构整齐,在体势上多呈长方形,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 风格:端庄严谨,端正典雅,遒劲挺拔,方正沉稳,刚健坚劲。
行书 特点: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 风格:行云流水,气韵贯通,飘逸潇洒,挥洒自如。
汉字形体 的演变
古诗词曲鉴赏常见角度
1. 修辞手法
第二讲 古诗词曲鉴赏
修辞手法 举例 赏析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发挥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修辞手法 举例 赏析
对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对仗工整、蕴含哲理,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设问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自问自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即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居所就自然会偏僻
夸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通过反复咏叹“行路难”,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修辞手法 举例 赏析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答题思路 答题步骤:①明确诗(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结合诗(词)句内容解释这种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③结合所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语境分析表达的艺术效果[或诗(词)人的情感]。 答题要点:点明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 炼字
词语类别 表达效果 举例 赏析
动词 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折”二字,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飞”“渡”“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出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词语类别 表达效果 举例 赏析
形容词 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传达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孤”字写出景物之单调;“直”字表现出孤烟劲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圆”字写出落日之低、之大。
副词 表示程度、范围、频率、时间等,突出陈述对象在动作、状态上的变化,体现意境,传达感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词语类别 表达效果 举例 赏析
叠词 使诗歌结构匀称,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历历”和“萋萋”两个叠词的使用,使诗句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答题思路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词语)放入原句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展开联想,描述句子所展现的景象;③点出该字(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要点:解释含义+分析或描述景象+分析表达效果(意境、感情)。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其他篇目:《蒹葭》。 以小见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又颇见风致。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运用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王叔文等的悼念;后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其他篇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李白《行路难(其一)》、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虚实结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其他篇目: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清照《渔家傲》、李商隐《夜雨寄北》。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其他篇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甫《望岳》、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象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包含着无限的悲慨。
其他篇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商隐《无题》、陶渊明《饮酒(其五)》、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借古讽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借古讽今,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其他篇目: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表现手法 举例 赏析
白描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人亡园荒的凄凉景象,从侧面表现了征人从军时间之久,一切已物是人非,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其他篇目: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具体 举例 赏析
抒情 直抒胸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其他篇目: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安石《登飞来峰》。 借景抒情 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其他篇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曹操《观沧海》。 表达方式 具体 举例 赏析
抒情 情景 交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了异乡人浓重的乡愁。
其他篇目:李商隐《无题》、曹操《观沧海》、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相见欢》。 描写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表达方式 具体 举例 赏析
描写 动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表达方式 具体 举例 赏析
描写 环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和沙四个意象连接起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其他篇目: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相见欢》。 表达方式 具体 举例 赏析
议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几句是“曲眼”,升华了整首曲的主题。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作者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表达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其他篇目: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饮酒(其五)》、杜牧《赤壁》。 第三讲 仿写句子
仿写 的原则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所以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句式相同:仿句在句式、结构、语气、句子之间的关系上必须与例句一致;②修辞一致: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必须与例句一致,同时内在逻辑、情感风格也要一致;③对象同类:仿句陈述对象应优先考虑例句陈述对象的同类事物;④结构一致:仿句要追求词性相同、词义相近、字数相同或相近;⑤讲究文采:仿句要讲究文采,恰当地运用好词佳句。
仿写的步骤 准确审 题、有的放矢 一审主旨内容。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
二审句式结构。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若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若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也应一致。
三审修辞格式。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手法一致,对新课标要求掌握的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重点掌握。当然仿写句子时,所用的句式、修辞手法有时绝非泾渭分明,千万不要墨守成规,应依据具体要求和语境、语意灵活运用。
仿写的步骤 分步实 施,一定 二仿三连 如: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另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一是确定对象(如仿句的本体、喻体等)。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开头,本体已加以限定,喻体可确定的对象有: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
二是遣词仿写。仿句的内容是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滋润心田,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仿写的步骤 分步实 施,一定 二仿三连 三是连贯语句。根据句式一致的要求,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例句主旨一致的几句话。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
检查验 证、融 会贯通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例句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例句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答完之后,最后的验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在考试中,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就能游刃有余了。
第四讲 压缩语段
解题思路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考生对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进行正确提炼、压缩、概括的能力。压缩的关键是做到语句简洁、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既要全面概括,又不能遗漏主要信息,特点是“化繁为简”。特别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其次,阅读全文,把握中心,理清内容要点,弄清层次;再次,根据中心决定内容取舍;最后,对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的加工,力求通顺、连贯。
解题方法 提取要 素法 主要针对记叙类材料,包括新闻(消息)在内。对这种文段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时间+地方+人物+事情+结果。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判断时间、地点、原因、过程是否重要,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取舍。有时对象有多个,这就要抓住主要对象,其余舍去。如果是新闻类语段,要特别关注其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的信息。
寻找关 键句法 要求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来说,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对议论类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和论据,抓住中心句、过渡句;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和必要的过渡句。
解题方法 分层提 炼法 针对语意比较复杂,内容上有明显的层次感的材料,我们可以先给原有的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
温馨小贴士: 压缩语段有“六抓”:①新闻抓导语;②概括抓特征;③描写抓对象;④议论抓观点;⑤推理抓结论;⑥信息抓关键词。 第五讲 对联(对偶)
拟写或补写对联的要点 (1)审题要细心。不能忽视题干中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很多对联拟写题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进行了限定,得出答案后要与相应的要求进行对照,验证是否准确。
(2)分析出语句的特点。就是分析出句子中词语的词性、短语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便于构思。
(3)善于联想和想象。①相似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②相反联想:如由“旧习”想到“新风”;③相关联想:如由“园丁”想到“桃李”;④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拟写或补写对联的要点 (4)合乎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②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一般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上下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感情抒发、景物描写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对联情境运用 对联应用场合各有各的讲究,如何做到运用准确,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1)从地点上考虑。一副对联,其内容一定要和所写的地点有所关联。如书店门口的对联会出现“学术”“精华”等词语。
(2)从时间上考虑。对联所针对时节的不同,也会在对联中有所体现。如春节时的对联会出现“迎春”“团圆”等词语。
(3)从事件上考虑。针对不同事件,所写的对联也有讲究。如祝寿时的对联会出现“寿”“福”等字。
对联赏析赏析 赏析对联时,一般可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①内容:一看对联是写风景、人物、节日,还是写历史、传说等内容。二看对联所抒发的感情。先确定感彩,是褒扬还是贬斥,是歌颂还是批评。然后分析其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②表现形式:对联的表现形式包括构思、选材、组句、对仗、声律等方面。我们在赏析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看词性是否相对(修辞);看结构是否一致;看平仄是否相对;看情境是否适当。
强化训练
一、书法鉴赏
1.下面是内容为“百善孝为先”的四幅书法作品,其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为行书,笔画流畅 B.第二幅为篆书,线条圆润
C.第三幅为隶书,蚕头雁尾 D.第四幅为楷书,飘逸秀美
D
2.刘老师以“稳”字为例,讲述了汉字字体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稳”字的书体顺序依次是(  )
A.篆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B.隶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C.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D.隶书 篆书 行书 楷书
C
二、古诗词曲鉴赏
1.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词句进行分类编辑,下列诗词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项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
2.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问题。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日借嫩黄初著柳
雨催新绿稍归田
甲 乙 丙 丁
(1)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絮
“渡头杨柳青青”借用杨柳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嫩”字都是从颜色上写出早春柳枝嫩黄的特点,表现了早春柳枝的柔嫩多姿、娇柔之态。
三、仿写句子
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要求话题一致,句式大体相同。
如今,中国的“北斗梦”终于实现了!我想说,山峰再高,大海再深,也要无所畏惧;道路再艰,困难再多,也要迎难而上。因为梦想是一缕阳光,驱散你前行的阴霾梦想是一泓清泉,洗净你心中的铅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想是一支轻笛
奏响你心中的乐章
2. 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补写句子。
备选人物:邓稼先 袁隆平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英雄人物:江竹筠(江姐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姿好比傲雪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天员进入茫茫太空,舍生忘死,功绩犹如闪耀的星辰。
邓稼先苦心研究“两弹一星”,呕心沥血,精神就像燃烧的蜡烛
四、压缩语段
1. 班级开展“航天的历史与成就”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1)小凡搜集了三则材料,整合三则材料中的信息,用一句话写出探究结论。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创了自己的航天事业,决定研制“两弹一星”。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21年,中国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勾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计划。
材料二:2016年,“中国航天日”成立。航天日的设立,有助于纪念和表彰航天人为国家科技工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形成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2022年,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强调,要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不断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同时,要强化激励机制,设置“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航天贡献奖”等,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材料三:中国航天创建67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这背后凝结着每一位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和付出、汗水和智慧,积淀了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载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重点推进,航天人辛勤付出,促使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小清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祝福,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半载 返地 寄豪情 一程 巡天 九天揽月 圆绮梦 神舟归家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巡天半载,九天揽月圆绮梦
返地一程,神舟归家寄豪情
2. 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完成题目。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
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
(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________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青菜萝卜保健康
五、对联(对偶)
1.同学们来到霞客湾科创带,小吴同学拟写了一副与此地相关的上联:“探奇搜险酬夙愿”,下列最合适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A.上下求索寻真知 B.采风问俗著鸿文
C.笔墨疏淡绘山水 D.寄情山水作奇文
B
2.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尾字讲求平仄,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有同学拟写了描绘鸭绿江风光的上联“风轻一江拂碧水”,下列作为其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歇千鸥伴彩云 B.一轮红日染朝霞
C.雨奇两岸笼烟雾 D.碧波千顷浮翠岛
A
新题型训练
课标新题型——跨学科学习
1.(学生生活)可园中学九年级(1)班正在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骊歌响起】相识犹如昨天,骊歌却已响起。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活动写一段不少于50个字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第一缕晨光,阳光给了我们斑斓的希望;当我们第一次合影,微笑给了我们斑斓的畅想;当我们即将别离,回忆给了我们斑斓的守望。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年级(1)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2)【互勉赠言】你认为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同学临别互勉赠言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3)【感谢师恩】同学们借此活动拟一副对联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赞颂。请你选用下列词语,补全对联。
岁岁年年 培育栋梁 兢兢业业 洒青春 为人师表 勤耕种
上联:一方黑板朝朝暮暮绘宏图润泽桃李
下联:三尺讲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兢兢业业洒青春培育栋梁
2.学校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跨美术)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下面两幅图你准备选用哪一幅作为纪念册的封面?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图一
画面上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向日葵是向往光明之花,是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寓示我们积极向上,未来充满希望。
示例二:图二 画面上是一条鼓满帆的航船。初中生活虽然即将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的又一个起点,寓示我们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班级准备出一期“岁月如歌”主题黑板报,下列没有表达“光阴似箭,岁月无情”的主题,不应入选“岁月如歌”栏目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B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