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2课
公众号:历史范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成就大唐盛世的杰出帝王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618年
建立唐朝
626年继位
“贞观之治”
690年改国号为周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712年继位
“开元盛世”
成就大唐盛世的杰出帝王有以下四位,你们知道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吗?
一、唐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回答唐朝建立的三要素。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
长安(西安)
唐
时间
都城
人物
一、唐朝的建立
唐朝建立以后,逐个消灭了隋末以来割据各方的群雄,基本统一了全国。
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中,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二)唐朝的统一
唐初局势
唐朝统一
一、唐朝的建立
(三)玄武门之变
626年,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长安城的玄武门,射杀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玄武门之变
李渊
太子:
李建成
秦王:
李世民
齐王:
李元吉
射杀
射杀
拓展提升
庙号、年号、谥号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称号。
如:贞观、开元、康熙、乾隆等。
庙号
谥号
年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平事迹的评价。
如: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等。
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祭祀时追尊的名号。
如:唐高祖、唐太宗等。
通过弑兄逼父,登上帝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吾为官择人
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
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
虽仇不弃
——唐太宗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
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材料中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一)治国理念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唐太宗
吸取教训
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
知人善任
二、“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和知人善任的例证
敢于直谏的魏征、善谋略的房玄龄、敢决断的杜如晦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二、“贞观之治”
阅读教材,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二)治国措施
政治
经济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拓展提升
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
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监督和牵制,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
相关史事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审核
执 行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二、“贞观之治”
(三)治国效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民族友好
三、武则天的统治
(一)武则天成长笔记
武则天(624-70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初入后宫,太宗才人
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接回,封昭仪
立为高宗皇后
690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史称“武周”
14岁
26岁
28岁
32岁
67岁
三、武则天的统治
(二)治国措施
阅读教材,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①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开创武举。
②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想一想
武则天和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
用人上:注重人才的选拔
经济上: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三、武则天的统治
(三)治国效果
阅读教材和下列图表,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武则天当政时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她的统治被赞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拓展提升
无字碑赋予3种解释:
①武则天认为自己功盖千秋,再长的碑文也难以描述她的丰功伟绩。
②武则天认为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把自己的事迹刻到石碑上。
③武则天有意为之,把对自己的评价交给后代评说。
功: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注重以农为本,发展生产,使唐朝的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不仅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在位期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打压政敌,崇信佛教,大肆修建寺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总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乾陵无字碑
课后活动
如何评价武则天
小结
唐高祖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
626年
唐太宗
649年
690年
705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