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议论文结构之对照式
对照式论证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这种类型因为思路明晰、结构简洁,而且对比鲜明、论证充分,有利于突出论点,增强说服力。正反对比式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周国平
愿中国青年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鲁迅
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字。
【范文参考】
适时沉默,合时发声
荀子说“默而当,亦知也”。适时的沉默,体现的是以无声辩有声、以无言辩有言的智慧。可是,集体的沉默,尤其是好人的沉默,就会让坏人可憎的言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在熙熙攘攘时适时沉默,在大众缄默时无畏发声。
①适时沉默,是韬光养晦的修养哲学,是厚积薄发的无声反击。
古语云:“潜龙在渊,静默无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冲飞天。”沉默,并不是示弱,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坚韧、一种内敛、一种沉淀。楚庄王三年无发令、无政为的沉默,并不是懦弱退让,而是为楚国霸业蓄势;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的胡适,在遭到讥讽甚至排斥时,也没有选择以声辩声、以言辩言为自己辩护,而是选择了用沉默来面对谩骂。诚然,沉默不是漠不关心。适时的沉默,守住的,是淡泊中珍贵的坚守。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沉默的力量如此巨大,我们需在沉默中埋头,用无声胜有声的力量,向世界证明,适时的沉默,也有千军万马的力量。
②但,我们不能一味沉默,在真相和正义面前,我们还须不畏发声。
都说“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你看,赵高指鹿为马,多么荒唐!然而一众大臣却以明哲保身的沉默,葬送了秦王朝。坏人可憎的言行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好人的沉默。罗一笑之类的闹剧往往根源于好人的沉默。不合时宜的沉默,绝对是滋生祸难的温床。因好人可怕的沉默,悲剧才以不同的剧幕上演。你还记得重庆公交坠江的悲剧吗?因为乘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沉默,枉送了多少无辜的性命啊!
面对坏人可憎的言行,如果选择沉默,那我们这一代人,终将因为可怕的沉默而感到悔恨。
鲁迅先生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点,才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邪恶面前的麻木冷漠,付出的多是血泊的代价。回想“南海仲裁案”“萨德反导弹系统”的挑衅,如果我们选择沉默隐忍,恐怕只会让阴谋家更加变本加厉。所以,我们不能做无动于衷的看客,因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了避免雪崩惨剧,我们身为社会的一片雪花,要敢于撕开皇帝的新装,为正义发出千钧之声。
③当然,我们也要谨防非理性的发声,努力做到适时沉默,合时发声。
要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唯有理性的发声,才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负责。我们既要避免被阴谋营销,错付一腔热血,也要在正义面前,大胆发声,捍卫公平。
当你感到语言苍白无力时,不妨安静下来,用沉默替你发声,保持不随大流、不盲目跟风的理智,才能避免被舆论内卷;而当社会需要正义和真相之时,我们亦不畏发声,要敢于为正义代言!
【分析】
话题是“发声”与“沉默”两个相对的观点,作者从两个方面反复对照议论,说理深刻。
第①个分论点:“适时沉默,是韬光养晦的修养哲学,是厚积薄发的无声反击。”从“沉默”的角度议论。
然后用一个“但”字一转,亮出第②个分论点:“我们不能一味沉默,在真相和正义面前,我们还须不畏发声。”从“发声”的角度议论,作为议论的主要方面。
最后又一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当然,我们也要谨防非理性的发声,努力做到适时沉默,合时发声。”使逻辑更加严密,说理更加深刻。
——————————————————————————————————
一、对照式分类
(一)论点对照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然后摆出相应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作文参考】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
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①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深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拨;面对挫折,我们不应终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了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②相反,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遭遇挫折,放大痛苦,将会终生遗恨。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分析】
文章分别从“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的正面论述和 “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反面论述,两个分论点构成对照,突出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的中心论点,说服力强。
(二)论据对照
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作文参考】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面对名与利,面对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 —— 每天看日出。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过渡句)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 “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分析】
文章先举“庄子”“苏轼”“福楼拜”的例子,论述“留一道缝隙”的作用,这是正面论证;接着用“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过渡;最后举“项羽、川端康成”的例子,论述“不留一道缝隙”的危害,这是反面论证:两者对比鲜明,论证充分。
注意:虽然我们这里举了这篇文章作为例子,但议论文还有要段首亮明观点。所以这个只作为了解,不作为写作借鉴。
二、对照式升级
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正面论述为辅。
但如果只是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者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论述,整篇作文虽说层次清晰,但结构略显简单,所以写作中可以学习结构的变化。
1、升级①:正—反—正
这种模式是以正面论述为主,构思上可以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最后回到正面论述。如《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这篇作文:
【示例】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让幸福之花开放。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正)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分析】
文章先正面论述观点:“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然后从反面论述:“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回归正面论述:“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让幸福之花开放。”
如此反复中,增加了张力,使论证观点更突出。
2、升级②:正①—正②—反
这种模式是以正面论述为主,构思上先从正面论述,但正面论述分为两层,可以按并列式排列,也可以按递进式论述,最后回到反面论述,使逻辑严密,说理有力。如《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这篇作文:
【作文参考】
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
司机们因为对老人的礼让而赢得了老人的鞠躬致谢,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唯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先秦提倡的“礼”,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友善”,尊重他人、平等交往已成为一个基本的社交原则。
①对于个人来说,尊重与平等是个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与大数据构建的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几分纯粹,多了几分浮躁。人际交往被物质利益裹挟,一切以有无好处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何以在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答曰:尊重与平等。
想当年,口吃的顾颉刚主动搭讪冯友兰,同样口吃的冯友兰为了避免顾颉刚误会自己嘲笑他,选择了沉默不语,这种沉默就是尊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将人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以一种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价值,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适度的交心,给予适宜的关切。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么彼此之间就会充满平等与尊重。
②对于国家与国家的交往来说,尊重与平等也是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的华沙一跪,代表着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谢罪与忏悔,是对历史的尊敬,这一跪也使德国人获得了世界的尊重。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美国的外交封锁下,中国正是通过满含尊重与平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封锁,开启了新中国的外交。
事实证明,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与尊重,国与国相交更不能少了平等与尊重。唯有平等与尊重,才能让人们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各国都能享受进步与发展的成果。
③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不懂得平等与尊重的人,只能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马克·霍顿出言不逊,恶意污蔑对手而遭到许多人的厌恶。同为二战战败国,日本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难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尊重!即使它成为经济上的巨人,也只是个缺胳膊少腿、思想不端的残疾巨人。
尊重与平等是交往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唯平等者得平等,唯敬人者获人敬!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被尊重的人生才有意义!请将尊重与平等长植于心,让其开出文明之花。
【分析】
文章先正面论述观点,分为“个人”和“国家”两个层次:
①对于个人来说,尊重与平等是个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对于国家与国家的交往来说,尊重与平等也是必要的。
第三层从反面论述:“不懂得平等与尊重的人,只能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夷。”
3、升级③:正—反—合
这种模式是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最后两者相合,体现思考的严密性,如前面《适时沉默,合时发声》这篇作文。再看下面的作文: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成功摘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在领奖台上,看到亚军和季军坐着轮椅,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卢冬的举动赢得大家的一致赞扬,有网友说:“这一蹲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
生活里的卢冬虽然没有双臂,但化妆、弹琴、书法、做饭……都不在话下,而游泳让她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卢冬说:“我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开玩笑。请大家把我看作一个普通的女孩。”卢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蹲得下去”和“站得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想成为一个既能“蹲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青年既“蹲不下去”,又“站不起来”。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1
以“蹲”显风度,凭“站”定高度
在东京残奥会上,卢冬夺金。在与坐在轮椅上的亚军与季军合影时,主动蹲下一条腿与他们合影。而在这其中,“站”与“蹲”令人深思。有些人“站不起来”有些人“蹲不下去”。一站一蹲,展现卢冬高尚人格修养,我辈应以之为榜样,牢记:心蕴谦卑故可蹲,心图自强方能立。
①人要学习“蹲下去”,谦虚待人,虚心向上。
申涵光曾说:“自谦则人愈服。”卢冬看见亚军与季军坐在轮椅上,并主动蹲下与其合影,这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以谦卑姿态对待他人。董卿,一位修养极高的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在2017年《朗读者》中,跪着采访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许渊冲(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面对着贤士达人能蹲下去,虚心向学,这不正是发展自我的机遇吗?主持节目时,她董卿周身洋溢着的浓浓的“书卷气”,与她这种“蹲下去”的习惯息息相关。能“蹲下去”,不仅是谦虚人格的闪光,也是自我赋能的捷径。
②人要学会“站起来”,自强拼搏,提升自我。
卢冬的“站起来”体现她自立自强,迎难而上,乐观自信的品格。朗费罗说过:“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人也要学会面对克服软弱,敢于面对与挑战。霍金原本是牛津大学的天之骄子,但在他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霍金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只能无力瘫软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勉强动弹。但面对这样悲惨的境遇,他毅然选择与命运抗争,即使身体重度残疾,但他没有躺平,更没有摆烂,而是“站起来”,在梦想的驱使之下,迸发出无限力量,攀登上躯体健壮者也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不正是与卢冬一样勇于挑战,自立自强的品格吗?
③“站起来”与“蹲下去”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站起来”是“蹲下去”的基础,只有心存自强的人,才更有勇气和情怀去放低姿态,谦卑待人;反过来,“蹲”也能为“站”提供助力,行为的谦卑低调能让自己更受欢迎,与人相处更加融洽,从而得到更多的外在助力。二者相互依存,对于那些“站不起来”或“蹲不下去”的人,应该立刻调整,让自己能“站”,也敢“蹲”。这方面,刘备的“三顾茅庐”给我们树立了高标。
“蹲下去”是谦虚的人生姿态,“站起来”是刚强的生活态度,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既谦虚好学,又志存高远,对于年轻人要学会牢记肩上重任,积极调节自我,既敢“站起来”,又能“蹲下去”,才是事业人生的王道!
【分析】
这篇作文先从正面论述:“人要学习“蹲下去”,谦虚待人,虚心向上。”
再从反面论述:“人要学会“站起来”,自强拼搏,提升自我。”
最后两者相合:““站起来”与“蹲下去”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温馨提示】
对照式不一定非得选择是非黑白、泾渭分明的两个论点或事例来进行对比,也可以选择在处事方法、思考方式、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毕竟对照式结构重在“比不同”,而非“比对错”。如下面的作文: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参考】
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从德尔菲神庙的“认识你自己”,到卡尔 荣格的“向内审视”,从《道德经》的“自知者明也”的感叹,到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宏愿,人自诞生伊始便在寻找个人坐标,试图从他人的眼中看见自我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地球并不会按照每个人所预设的样子运转,于是,矛盾、冲突、落差、错位便不可避免。如何在个人与家庭、社会错位的交集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我认为: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本色做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是划定“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的分野。当社会家庭试图用期望的缰绳套住摇曳的个人意愿,我们必须在人生的主流中坚持自我的品性与定位。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没有自我的定位,一切都是虚空。守住自我的底色,本色做人,即使体会到丛林法则下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地方寻得清风明月。贾宝玉于贾政所期望的仕途之路中脱身遁入佛门,作歌云“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木心拒绝经商走上艺术之路,写下“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林语堂辞别政界只愿做“草食动物”,认为“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我们应接受世俗的光明与黑暗,最大限度地保持本色,同时与世界和平相处。
角色做事,适应变化与落差。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学校的学生,社会中的青年;我们履行孝悌之义,背负学习责任,勇立时代潮头。社会将人打磨成多画体,要如何游走于不同的镜面?马克斯 韦伯如是说:“真正能让人无限感动的,是一个成熟的人,真诚而全心地对后果感到负有责任,按照责任伦理行事,然后在某一情况来临时说:“我再无旁顾,这就是我的立场。”清醒的判断,踏实而审慎的行动,以及为行为结果负责的勇气,是在个人与集体间、小家与社会来去的必然要求。生活可以有觥筹交错的时刻,也可以有埋首几案、今日事今日毕的场景。脱离角色,空谈人生至道是对本色的僭越,也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欧阳修可胜任朝堂重臣,也可在滁州与民同乐常开怀;李密于家是孝子,于国亦有功。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何必画地为牢,给自己框定单一的人设?只有考量整体的要求,悦纳亲人的好意,才能走出通达之路。
本色与角色本就是人生的一体两面,对任何一方的偏执追求,都会造成失衡与混乱。本色不代表放纵天性,角色不等于服从规训。前者是雅正,是大舟;载得起厚重人生;后者是圆融,是风帆,带我们驶向更远的港湾。两者有机结合,方能照见人生百态。
【分析】
“本色”与“角色”只是家庭或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二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比,但可以从处事方法、思考方式、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展开议论。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知名歌手林志颖车祸事件备受关注。据悉,当天救了林志颖的人一共5个,林家人打算每人奖赏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6万),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其中一名摄影师则婉拒了谢礼,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对此,有人认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善良本身就值得感恩,值得褒奖;有人认为林家所付太少,诚意不够,以林志颖的身家财产而言,对救命恩人才感谢20多万元,有点不够看,怪不得人家也懒得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会课上发言。
【范文参考】
善良无价亦有价,人心岂可妄揣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善良无价亦有价,人心岂可妄揣测”。
近日知名歌手林志颖车祸事件引人关注,人们对林家人褒奖救命恩人一事褒贬不一,我以为,善良无价,亦可“有价”。
善良无价,不图回报。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旨在说明在帮助人的同时我们亦会留温暖于心间。林志颖遭遇车祸,善良之人冒着危险抢救,并非有以图后报之意,但正是这份不图后报的善良温暖人心,这份只为救人的善良无价。
善良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善良的张桂梅,用自己的青春与行动化作火炬,点亮贫困山区女孩的梦想;善良的蒋正全,在遇见危机情况时没有一丝犹豫,奋不顾身下水救人,车内3名妇女和2名儿童被成功救起,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那片水域中;善良的消防员们,“川”过山火,“渝”越酷热,顶着极端高温灭火,他们逆火而行的精神牵动人心……他们都是怀助人救人之心,无得到回报之意,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善良无价!
善良有价,知恩图报。善良不只存在于施恩者,亦存在于受恩者心中。受恩者的回馈亦是善良的延续。林志颖家人寻找救命恩人,回馈救命恩人,这正体现了善良的价值——不是金钱的数量,而是知恩图报的回馈。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征途中,医护人员的义不容辞与病人的积极配合是双向奔赴。医护人员牺牲小我,救人危难;世人投桃报李,隔离门前有花束,归家之时有敬礼……善良之举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让身处凛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知恩图报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让善良的救助者获得心灵的慰藉。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但善良无法尺量,人心不可妄自揣测。摄影师婉拒了谢礼,本是善良的体现,但引来“键盘侠”的妄自揣测,破坏人间的善意,留一片污浊于世。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以善意之举延续温暖才是我们理应懂得的道理。
善良之举动并非是索取回报,善意之回馈并非是逢场作戏。抹黑攻击,不会有损施救者的义举,反而暴露了“键盘侠”的可怜可悲。无论是否接受奖赏,都不影响善良之举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作为旁观者理应心净如镜,将善意延续,唤醒我们文化命脉里的善良,让善良之树参天,荫蔽万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析】
“善良”从思考角度的不同入手,提出了两个相对照的观点:①“善良无价,不图回报”;②“善良有价,知恩图报”。行文过程中,看似对照,最后走向统一,强调了“善良”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