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 文学、文化常识(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04 文学、文化常识(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专题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1 15: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
七年级上册(2024版)文学常识梳理
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济南的冬天》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雨的四季》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与杜甫并称“李杜”。
6.王湾,唐代诗人。
7.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8.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9.莫怀戚,重庆人,作家。《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0.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吉檀迦利》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郑振铎译,它是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的。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我”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的爱和母子间亲密的感情。
11.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12.《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1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14.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15.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6.《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7.《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8.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9..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20.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 是书信的意思。
22.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猫》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遭遇苦难的悲剧根源!
23.陈忠实(1942-2016),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
24.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25.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评价为“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通过描写一个屠户杀两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贪婪和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同时启发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6.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7.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28.袁柯,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对于人类起源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9.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语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
30.《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
31.《列子》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文化常识梳理
(一)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唐代诗文人别称: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佛:王维
诗骨:陈子昂
诗杰:王勃
诗鬼:李贺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豪:刘禹锡
诗狂:贺知章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巧记: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三)地理:
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13.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泰山为五岳之首。
(四)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
家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舍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舍妹:称自己的妹妹
小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愚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 拙作拙著拙见: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 鄙人:谦称自己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见 见教:请对方指教
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其他 寒舍:自己的住宅
10.敬称:
令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惠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垂 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赐 赐教:给予指教
高 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贤 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
贤侄:称侄子
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
贵 贵庚:问人年龄
贵姓:问人姓
大 大驾:称对方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赏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赏光: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其他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其他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11.古代对“平白百姓”的称呼:布衣、白丁、庶民、草民、黔首、黎民、黎元等。
12.年龄称谓:(代称)
(1)幼年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黄口:10岁以下。
(2)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青年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4)中年
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5)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耄耋之年: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
期颐:指百岁高寿。
(五)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特有的历法,将“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构成了干支纪年法。
(六)古代朋友关系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交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酒肉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辈分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童年时就要好的朋友。
胶漆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
生死之交:可共生死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十分要好的朋友。
君子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
点头之交: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的朋友。
金石之交:像金石一样牢固的友情。
乌集之交: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