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牟平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不能是气体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2.(2024九上·永年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D.溶液中各种粒子静止不动,所以均一、稳定
3.(2022·北部湾)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4.(2024九上·奉贤期末)20℃时,50g水溶解0.6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6.(2018·长沙)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7.(2024·凤凰模拟)2024年年初,我国多省发生雨雪冰冻天气。用MgCl,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4九上·平南期中)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蜡烛 C.氢氧化钠 D.汽油
9.(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家庄精英新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能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a)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11.(2024九上·南京期末)天气闷热时,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
D.利用水泵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12.(2024·滨海模拟)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3.(2024九上·五华期中)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1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5.(2024九下·揭东月考)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2.2溶解度)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由此可以得出,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因此食品工业上在常温下制汽水、啤酒时常采取 的方法增大CO2的溶解度。
17.将某温度下质量分数为50%的80g硝酸钾溶液冷却到20℃时,有多少克硝酸钾晶体析出?若将此溶液升高到100℃并形成此时的饱和溶液,至少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晶体(已知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100℃时为246g)
18.(2023·齐齐哈尔)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C.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水属于纯净物,而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和水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硝酸铵的溶解状况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属于混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选项说法错误;
C、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如果条件不同,或者是不同种物质的溶液,就无法比较浓度的大小了,C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分析表中数据,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不能确定,因为丙溶液不知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C、60℃乙、丙的溶解度分别是37.3g、110g,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丙受温度影响更大,降温到20℃,丙析出的晶体大于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不符合题意;
D、60℃,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甲大于丙,降温到20℃,甲不析出晶体,丙析出晶体,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仍然是:甲>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中所给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确定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20℃时,50g水溶解0.6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 20℃该物质溶解度为1.2克,则该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为可溶。
故选B。
【分析】根据20℃时溶解度大1克-10克为可溶物质,0.01克-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大于10克为易溶物质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两个外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压强,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A、夏季鱼塘中的鱼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所以A选项不正确.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大量的气体冲出,所以C选项正确.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所以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速度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搅拌和改变颗粒大小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量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100g水中最多溶解54.6g氯化镁,①②③100g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没有达到54.6g,属于不饱和溶液,④中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镁,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蜡烛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汽油难溶于水,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蜡烛、汽油均不溶于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②当温度相同时,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则溶解度不同;
③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水的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④固体物质的颗粒越小,在溶剂中溶解越快,但不会使溶解质量变大,所以溶质颗粒大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所以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是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而水的质量和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不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固体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来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解: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没有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故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11.【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高,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则A正确;
B.压强越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C.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里的“氧”指的是氧气含量,不是氧元素,错误;
D.利用水泵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增大水的喷洒面积,不能改变氧气的溶解度,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B.根据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分析;
C.水中的含氧量指的是氧气的含量;
D.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A.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打开瓶塞时,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而不是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B.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故正确。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降低而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要把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向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本题不能考虑降温的方法)
【解答】A、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增大;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减小;故A不正确;
B、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增大.故B正确;
C、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增大;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不正确;
D、降低温度至饱和时,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不变,但是本题的温度是一定的,也就是不能改变溶液的温度;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综合考虑各方转变方法对溶液组成的影响,切忌片面分析问题
1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但是该图像的起点不正确,因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可能为0。A答案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该图像保持溶质质量不变不正确。B答案错误;
C、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质量在逐渐的增大,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C答案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浓度逐渐增答,饱和后溶液的浓度不再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浓度在逐渐的增加,饱和后溶液浓度不再改变分析。
16.【答案】温度升高;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加压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 ,要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食品工业上在常温下制汽水、啤酒时常采取加压的方法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17.【答案】设冷却到 20℃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为x。
即
解得x=27.36g。
设升温到100℃时须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为y.
即
解得y=58.4g.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前一过程可描述为“50%溶液-析出晶体= 20C时的饱和溶液”,因此,变化后的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后一过程可描述为“50%溶液+增加溶质= 100℃时饱和溶液”,变化后的为100℃时的饱和溶液。找到了饱和溶液及其定量组成,就找到了“立式之本”,这是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思维基点。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分析。
18.【答案】(1)甲乙丙(或甲>乙>丙)
(2)130
(3)降温结晶
(4)A;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曲线,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上到下是甲、乙、丙,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t1℃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30g,所得溶液的质量=30g+100g=130g。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A.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故正确。
B. 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依次减小,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正确。
C. 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大小,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牟平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不能是气体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水属于纯净物,而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和水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硝酸铵的溶解状况进行分析解答。
2.(2024九上·永年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D.溶液中各种粒子静止不动,所以均一、稳定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属于混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选项说法错误;
C、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如果条件不同,或者是不同种物质的溶液,就无法比较浓度的大小了,C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3.(2022·北部湾)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分析表中数据,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不能确定,因为丙溶液不知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C、60℃乙、丙的溶解度分别是37.3g、110g,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丙受温度影响更大,降温到20℃,丙析出的晶体大于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不符合题意;
D、60℃,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甲大于丙,降温到20℃,甲不析出晶体,丙析出晶体,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仍然是:甲>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中所给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确定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4.(2024九上·奉贤期末)20℃时,50g水溶解0.6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20℃时,50g水溶解0.6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 20℃该物质溶解度为1.2克,则该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为可溶。
故选B。
【分析】根据20℃时溶解度大1克-10克为可溶物质,0.01克-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大于10克为易溶物质分析。
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两个外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压强,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A、夏季鱼塘中的鱼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所以A选项不正确.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大量的气体冲出,所以C选项正确.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所以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6.(2018·长沙)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速度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根据搅拌和改变颗粒大小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量进行分析。
7.(2024·凤凰模拟)2024年年初,我国多省发生雨雪冰冻天气。用MgCl,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100g水中最多溶解54.6g氯化镁,①②③100g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没有达到54.6g,属于不饱和溶液,④中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镁,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分析。
8.(2024九上·平南期中)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蜡烛 C.氢氧化钠 D.汽油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蜡烛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汽油难溶于水,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蜡烛、汽油均不溶于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9.(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家庄精英新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能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②当温度相同时,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则溶解度不同;
③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水的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④固体物质的颗粒越小,在溶剂中溶解越快,但不会使溶解质量变大,所以溶质颗粒大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所以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是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而水的质量和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不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固体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来解答。
1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a)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解: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没有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故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11.(2024九上·南京期末)天气闷热时,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
D.利用水泵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温度越高,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则A正确;
B.压强越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C.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里的“氧”指的是氧气含量,不是氧元素,错误;
D.利用水泵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增大水的喷洒面积,不能改变氧气的溶解度,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B.根据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分析;
C.水中的含氧量指的是氧气的含量;
D.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2.(2024·滨海模拟)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A.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打开瓶塞时,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而不是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B.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故正确。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13.(2024九上·五华期中)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降低而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要把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向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本题不能考虑降温的方法)
【解答】A、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增大;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减小;故A不正确;
B、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增大.故B正确;
C、通过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变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增大;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不正确;
D、降低温度至饱和时,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不变,但是本题的温度是一定的,也就是不能改变溶液的温度;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综合考虑各方转变方法对溶液组成的影响,切忌片面分析问题
15.(2024九下·揭东月考)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但是该图像的起点不正确,因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可能为0。A答案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该图像保持溶质质量不变不正确。B答案错误;
C、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质量在逐渐的增大,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C答案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浓度逐渐增答,饱和后溶液的浓度不再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会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浓度在逐渐的增加,饱和后溶液浓度不再改变分析。
二、非选择题
16.(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2.2溶解度)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由此可以得出,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因此食品工业上在常温下制汽水、啤酒时常采取 的方法增大CO2的溶解度。
【答案】温度升高;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加压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 ,要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食品工业上在常温下制汽水、啤酒时常采取加压的方法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17.将某温度下质量分数为50%的80g硝酸钾溶液冷却到20℃时,有多少克硝酸钾晶体析出?若将此溶液升高到100℃并形成此时的饱和溶液,至少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晶体(已知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100℃时为246g)
【答案】设冷却到 20℃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为x。
即
解得x=27.36g。
设升温到100℃时须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为y.
即
解得y=58.4g.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前一过程可描述为“50%溶液-析出晶体= 20C时的饱和溶液”,因此,变化后的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后一过程可描述为“50%溶液+增加溶质= 100℃时饱和溶液”,变化后的为100℃时的饱和溶液。找到了饱和溶液及其定量组成,就找到了“立式之本”,这是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思维基点。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分析。
18.(2023·齐齐哈尔)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C.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1)甲乙丙(或甲>乙>丙)
(2)130
(3)降温结晶
(4)A;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曲线,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上到下是甲、乙、丙,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t1℃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30g,所得溶液的质量=30g+100g=130g。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A.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故正确。
B. 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依次减小,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正确。
C. 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大小,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