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21 16: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9年)必修三
单元名称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单元课时 第2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单元主题单元板块语篇语篇类型及内容语篇主题本单元以节日和庆祝为主题,介绍了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节日,风俗习惯及节日的本质意义,通过比较节日的文化异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并乐于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Opening pageQuote from a poem by Xin Qiji名人词作展现了我国南宋时期民间庆祝元宵节的场景,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Listening&SpeakingTalk about festival activities对话:三个简短的对话分别谈论了三个国家不同的节日场景及庆祝活动。展示世界各国节日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Reading&Thinking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说明文:阐述了人们欢庆节日的原因以及节日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探寻不同民族节日文化背后共通的内在实质。 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Describe festival activities 网络论坛帖子:通过4篇节日主题的帖子呈现人们如何用-ing 形式来描述节日活动和自己的感受。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节日庆祝方式,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美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Listening & Talking Talk about festival experience对话:比较中西方节日的特色饮食,谈论节日经历,体会节日的快乐与困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Reading for writing write about your festival experience日记: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与朋友共度“那达慕大会”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感受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珍惜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Video TimeThe Lantern Festival视频: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引导青少年学会用英语表达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准备。Reading(workbook)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说明文:本文介绍了春节的庆祝活动和节日意义.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受到传统的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影响,能够包容并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传统节日,也对这些节日及活动比较熟悉,但缺乏对传统节日意义的认知,缺少对节日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感知和理解。高一的学生能对本单元主题产生兴趣,有能力用英语对节日这一主题进行简单的描述,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但是缺乏高级表达的应用及深层次的思考,交际能力仍有所欠缺。
开放性学习环境
1.学习工具多样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工具获取学习资料,比如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或向身边的其他人请教等。 2.教师整合大量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教学资料,供学生参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究,分析及解决问题。 4.教师对课程主题和内容进行整合,以单元大观念为核心进行教学。 5.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a:了解传统节日的多样性和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目标b:阅读语篇,了解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看的语言能力,同时,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目标c:感受蒙古族传统节日的特色,培养学生欣赏和珍惜不同民族节日和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目标d: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启迪学生拥有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 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说明: 了解传统节日的多样性和差异以及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锻炼其思维品质。 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感受蒙古族传统节日的特色,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了文化自信。 通过一系列听、说、读、看的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语篇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Talk about festival activities Listening&Speaking 第1课时 a.读opening page 部分的名人词作,尝试翻译并说出作者,讲述词的内容,说出单元主题。 b.听听力材料,判断对话者的关系,加强语言能力的提高,总结如何在听的过程中总结对话人的关系。听听力材料,理解语篇的细节。 c.讨论哪个节日最吸引人及其原因,并且在班级分享。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Reading and Thinking 第2课时 a.读标题及浏览全文,回答标题问题,通过寻找段落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并整理文章脉络,进而理解语篇主题和内容。 b.详细阅读语篇,了解世界节日的异同及节日的发展和变迁。 c.应用阅读技巧,掌握话题语言。 d.探索背后原因及构建节日文化共同意义的价值观。
Describe festival activitie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第3课时 a.通过4篇节日主题的帖子呈现人们如何用-ing形式来描述节日活动和自己的感受。 b.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节日庆祝方式,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美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 Reading for writing 第4课时 阅读日记,了解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与朋友共度“那达慕大会”的经历和感受。 积累主题语言知识,学习语篇结构。 用所学的知识写一篇作文“My favorite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Video Time 第5课时 a.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b.用英语表达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准备。
持续性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课时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是否体现了基于语篇的主题意义探究 是否体现了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过程,即通过主动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是否体现了学生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发展? 是否体现了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引导和生成? 是否可操作,可观测,可检测?是否与单元目标有关联并有贡献?
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
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节日主题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看的语言应用活动。能够了解并包容文化差异的存在,能够了解节日文化的共同意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熟悉中国节日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且有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渠道收集资料,能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能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基本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多数学生能够迁移的实践知识,一些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学生能够获取和梳理信息,整合和概括信息,归纳和推断信息,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写作的方法,并且可以迁移性的使用这些方法。 总之,单元主题设计的活动基本达到了其相应的目标,但句型学习和写作课时安排时间较紧,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时。
三、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课型:Reading and Thinking: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主题: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节日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探索不同节日文化背后共通的内在实质。
语篇研读
这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了单元第三板块,语篇内容为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此语篇首先通过阐述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节日的起源,风俗和独特魅力,引起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分析和鉴别节日文化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其次,文章阐述了节日的发展与变迁,引起了学生对文化融通和变迁的思考,提高了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最后,文章进一步指出节日文化背后共通的内在实质,使学生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 语篇研读:(what)此语篇为说明文,共有五个段落。第一段提出了节日有着不同的起源、风俗及独特的魅力,但分享喜悦,表达感恩,希望和平和享受快乐的精神追求是相同的。第二段讲述了不同国家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同,但表达了相同的意义,即对辛勤劳动换来食物的认可和感激。第三段讲述了因为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一些节日的传统风俗在消失,有些传统节日也有了新的意义。第四段提及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以及人们对商业化的看法和态度。第五段再次回顾主题,综述节日的意义所在。 (why)本文通过阐述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节日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节日文化的共通意义,使读者了解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探索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景。人们表达节日的方式和活动有所不同,因此读者学会包容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人们庆祝节日的意义是相通的,因此读者应感悟共同意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How)作为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五个段落,篇章结构为“总---分---总”。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提出主题并引发读者思考探究文化背后的原因。第一部分为第一段,整体阐述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节日的异同。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段,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庆祝丰收节日的异同、传统风俗活动的变化以及节日商业化的变化。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再次回顾主题,讲述不同节日文化的共同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能被单元主题所吸引,也可以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的节日,意义及活动。但在文化的解读和深度的思考存在困难。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本单元阅读材料的话题是庆祝节日的原因和意义,旨在引起学生对节日文化差异、融通、变迁的思考,探究其历史文化原因,分析、鉴别节日文化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a.读标题及浏览全文,回答标题问题,通过寻找段落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并整理文章脉络,进而理解语篇主题和内容。 b.详细阅读语篇,了解世界节日的异同及节日的发展和变迁。 c.应用阅读技巧,掌握话题语言。 d.探索背后原因及构建节日文化共同意义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略读文章,回答题目问题,通过寻找段落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并整理文章脉络,进而理解语篇主题。祥读文章,掌握文化知识及语言知识,了解世界节日的异同及节日的发展和变迁。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方法。通过给学生举例示范且让学生自主分析的方法解决此难点。 探索背后原因及构建节日文化共同意义的价值观。通过结构性知识的展示和学生探讨分析解决此难点
教学方法
这一课时所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导入部分,图片和问题展示创设语言环境),讨论法(读后部分,对于节日变化的原因的思考及态度的讨论),案例教学法(通过语篇结构分析,指导学生写作)等。
教学工具
常规教具,教师多媒体,睿易通(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及互动方式(时间)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建议在每条目标后标注活动层次)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应教学目标呈现学习活动,具体描述活动的内容、过程等,以学生活动为线索描述教学过程。) (阐述活动的设计意图,体现与目标关联。) (对学习活动提出评价建议,评价无需过多,也无需求全,注意操作的可行性。)
引入主题,激发兴趣 活动层次:表达与激活已知 Talk about six pictures:  Picture 1: Lantern Festival  Picture 2: Halloween  Picture 3: Rio Carnival  Picture 4: Mid-autumn Festival  Picture 5: Mother’s Day  Q1: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se festivals   Q2: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se festivals 利用图片鼓励学生用英语探讨节日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入主题以便进入阅读。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分组讨论和小组分享活动中
了解语篇主题和内容 活动层次:获取和概括 Read the title and skim through the text and underline possibl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1.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2.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利用语篇标题的问题来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渴望,形成阅读期待。 多数同学能单独回答和补充信息。
了解语篇结构,进一步掌握语篇内容 活动层次: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Read the text paragraph by paragraph ,find out the key sentences or key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ccordingly. 学生通过无干扰自主阅读,理解语篇主题及主要结构。学生学会了通过找关键句了解段落主题,进而梳理文章主题的阅读技巧。 大多数同学能画出信息结构图
掌握节日文化的异同,节日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活动层次:获取与推断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answer question: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 a. Fill blanks: The Topic SentenceThe harvest festivalAncient EgyptEuropean countriesChinaTimeActivitiesReason
b. Question:How does the author support his topic sentence Read the fourth and fifth paragraph and answer questions: Q1: Why does the custom of lighting firecrackers fade away Q2: Why do you think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festivals change over time Q3: Further thinking: What might be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estivals Casual B. Positive Critical D. Conservative 4. Read paragraph 5 and ask students to give some examples of festiva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has the common theme and significance. 学生在详细阅读每个段落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探究语篇中包含的文化知识,如世界节日的异同,节日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形成的原因,提升了跨文化意识,有效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同时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提高了阅读技巧和主题语言知识等语言能力。其中,阅读技巧包括如何通过阅读题目及段落主题归纳语篇主题,内容及结构,如何通过“举例”等方式论证段落主题。主题语言知识包括 festival/ celebration/origin/harvest/grateful/feature/decorate/significant/reflect/beliefs/faiths等。 多数同学能通过自主研究,讨论等方式找到信息,合理推断,归纳总结。
基于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的语段 活动层次:描述与阐释,内化与应用 students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t of the passage. Talk about their recognition of festivals and attitude to the changes of customs and festivals. 进一步巩固学到的节日主题的语言知识,加深对说明文结构的认知。通过已学知识构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实践性和迁移性。 多数同学都可以根据信息结构图参与描述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提供课时课外作业,说明作业与学习目标的关联。 Write a composition with the title “My Favorite Festival”. The content should contains the theme of the festival,time and activities as well as what it means to you.You can search materials in different ways.
作业是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短文,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拓宽对节日主题的认知,加深对节日及风俗发展变化的了解;在写作过程中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语言能力,教师建议学生按照语篇结构列出提纲,写之前列出主题句和证明主题句的方式;同时,学生能够树立起文化自信,提高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中国文化传播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导入部分:学生能被主题和图片吸引,能够积极踊跃的介绍自己了解的节日。这一部分的实施比较成功。紧密围绕主题的,清晰的图片能快速为学生创设语境,给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 速度部分:由于学生对于阅读技巧掌握的不熟练,这部分使用时间略长,尤其是在学生找每段的关键句并归纳主要内容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归纳提炼的能力不足。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可以训练学生这样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列提纲,先写出主题句和分论点,促使学生熟悉这一阅读技巧。 详读部分:这一部分所设计的活动紧密围绕主题,且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能快速找到信息,掌握了主题内容,语言知识和核心价值。 读后部分:这一部分的第一个活动完成情况很好,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能力进行复述。第二部分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发展变迁的思考,但由于时间较紧,讨论时间不够,在交流时一些学生没有完整深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整体评价
单元整体评价
语言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节日主题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看的语言应用活动。 文化意识:学生能够了解并包容文化差异的存在,能够了解节日文化的共同意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熟悉中国节日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且有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学生能够从不同渠道收集资料,能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能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基本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多数学生能够迁移的实践知识,一些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 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获取和梳理信息,整合和概括信息,归纳和推断信息,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写作的方法,并且可以迁移性的使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