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都匀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4 17: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都匀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试卷
一 、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畸形(qí) 烂熳(màn) 抽屉(tí) 哄堂大笑(hōng)
B.穿梭(suō) 绰号(chuō) 黝黑(yǒu) 颔首低眉(hán)
C.炽热(chì) 粲然(càn) 眼翳(yì) 广袤无垠(mào)
D. 迁徙(xí) 锃亮(zèng) 脸颊(xiá)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词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 成群结队 花团锦簇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D.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暗然失色
3、下面各句加点词用法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刘晓娅走起路来抑扬顿挫,风风火火的,丝毫不像个女孩子。
B.他旁边那个正襟危坐的军官,威严而稳重,但是酒过数巡,这人却渐渐活跃起来。
C.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比不上家乡,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D.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四支僵劲不能动 B.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胡适先生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他觉得母亲教给他怎样做人,而父亲带他出外读书。他深深地感谢父亲和母亲。
D.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6、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
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清朝????????
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
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
7、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A.夸张 比喻 反复 B.比喻 拟人 反复 C.夸张 排比 拟人 D.比喻 拟人 排比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 在老师的教育下 ,我明白自己错了。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一百许里
C.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D.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10、下列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着江流飘荡,是个东西。)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打它,不让它走自己的路。)
D.望西都,意踌躇。(遥望西都长安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二、默写填空(11分)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 。”
13、抽刀断水水更流, 。 14、行到水穷处, 。
15、海内存知己, 。 16、风声一何盛, 。
17、东风不与周郎便, 。 18、 ,留取丹心照汗青。
19、 , ,此事古难全。
20、名著阅读(5分)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 。他的三部曲是《海底两万里》、 和 。
(2)、《名人传》的作者是 ,书中叙述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雕塑家 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3)、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20字)(2分)
三、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古诗。(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分)
2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晏如也( ) ②或置酒而招之 ( )
③造饮辄尽( )  ④兹若人之俦乎( )
2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2分)
①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②全文的中心句是:
26.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三)(13分)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7、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1)的主要内容。(2分)
28、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发型装扮,作者用了句话“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2分)
2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30、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3分)

3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4分)“那时那地”是指_________;“意见”是指_____;“变化”是指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阅读(12分)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位“卑微的母亲”的事情。(3分)
3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3分)
3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2分)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35、通读全文,结合生活经历,请谈谈对“母爱”的理解。(不少于40字)(2分)
四、作文 (30分)
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以“寻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在作文中暗示本人所在学校、班级及姓名。
(2)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们的成长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教育引导,需要批评鼓励,需要宽松净化的环境,需要……
请把题目“我们年少,我们需要 ”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八年级(下)语文半期测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
(一)选择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B
D
B
B
D
A
B
二、填空题(共11分,除20题的第(3)题2分外,其余毎空0。5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 举杯消愁愁更愁。
14 坐看云起时。
15 天涯若比邻。
16 松枝一何劲。
17 铜雀春深锁二乔。
18 人生自古谁无死,
1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2)罗曼·罗兰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3)略(2分)
三、阅读理解(39分)
(一)(4分)
2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2分)
2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分)
(二)(10分)
23、(2分)安然自若的样子 有人 就 辈
24、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2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分)
25、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1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
26、D(2分)
(三)(13分)
27、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或在东京的见闻感受)(2分)
28、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态。(2分)
29、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弱国,国民就是低能儿,考试就不能及格,这是荒谬的逻辑。(这是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2分)
30、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2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3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4×1=4分)
“那时那地”是指日本留学时在仙台;
“意见”是指学医救国;
“变化”是指弃医从文;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四)(12分)
32、 卑微的母亲谦卑地卖花生;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卑微的母亲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捡一个空瓶子。(3分)
33、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3分)
34、(4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35、(2分)紧扣“母爱”来谈,选一个角度如赞美母亲或如何珍惜母爱报答母爱等来谈感想。同时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

?四、写作(30分)按要求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