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原版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4分)
⑴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 hū bù tóng ( ),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nǎo suǐ( ),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⑷他并不jí dù( )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
2、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 )(3分)
教育活动中,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最基本的内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寻求知识, 自己的知识领域。2·1·c·n·j·y
A、夺取 通晓 培养 扩宽 B、获取 了解 培育 扩大
C、撷取 把握 培训 拓宽 D、撷取 掌握 培养 拓宽
3、不是句中加线词语近义词的是( ) (2分)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同窗:同学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www-2-1-cnjy-com
D、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同学们的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我们班级整整有六十多人。
D、我知道李小朋的身份证是8月1日生的。
5、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月迹》作者是贾平凹,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21cnjy.com
B、《两小儿辨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C、《一面》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之情。
D、《童年的朋友》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6、结合语境,解释有错误的是( ) (3分)
A、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膺:指胸膛。
B、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来源:21cnj*y.co*m】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7、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8、填写课文原句或根据提示写出名句。(8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佛寺中僧众敲打乐器之音衬托大自然之静的句子是:
, 。2-1-c-n-j-y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两小儿辨日》)
(3)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高尔基《童年》)【出处:21教育名师】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版权所有:21教育】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阿累《一面》
(6)第二单元《柳叶儿》中写道:柳叶儿救过我的命。“柳”也是历代文人吟诵的对象,请写出两句咏柳的诗句: , 。
9、解释下列文言词句。(8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 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21·cn·jy·com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5分)
10、 我校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www.21-cn-jy.com
(l)【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两则谜语,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2分)
①肚子鼓鼓小胖子,身上穿着黄缎子,满脸长着大麻子,老家是个火炉子。
②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②
(2)【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选出年糕或粽子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3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最后一课》(节选)(15分)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21·世纪*教育网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21*cnjy*com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1、小弗郎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13、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
14、最后一段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和“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1*cnjy*com
(二)阅读《土地的誓言》,回答问题。(20分)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_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睛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见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5、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谰语:?????????????????????????????????(直接解释)??
泛滥:?????????????????????????????????(结合语境解释)
16、“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3分)
17、语段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3分)
18、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3分)
19、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0、仿写句子。
当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的时候,或者当________的时候,我会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3分)21教育网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 写作(40分)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4分)
⑴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 hū bù tóng ( ),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nǎo suǐ( ),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⑷他并不jí dù( )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
【答案】(4分)(1)锋芒毕露 (2)迥乎不同 (3)脑髓 (4)嫉妒
【解析】分析:请注意“锋”与“峰”、“迥”与“炯”、“髓”与“随”、“嫉”与“忌”的区别。
点评: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www.21-cn-jy.com
2、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 )(3分)
教育活动中,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最基本的内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寻求知识, 自己的知识领域。2·1·c·n·j·y
A、夺取 通晓 培养 扩宽 B、获取 了解 培育 扩大
C、撷取 把握 培训 拓宽 D、撷取 掌握 培养 拓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空根据空前“浩瀚的知识海洋”这个比喻来判断应该用“撷取”一词,第二空根据与“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搭配关系来判断应该用“掌握”,答案为D。
点评: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www-2-1-cnjy-com
3、不是句中加线词语近义词的是( ) (2分)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同窗:同学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21*cnjy*com
D、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答案】B
【解析】分析:B句中“踌躇”的意思是“犹豫”,指的是考虑问题的举旗不定的“思维”,而“彷徨”指精神思想状态的“迷茫”“没有着落”。所以两词不是互为近义词。
点评:本题不难,词义和句意比较清楚,易于理解。判断一个句子中用某一个词,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再要了解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要运用排除法,有条理地分析。
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同学们的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我们班级整整有六十多人。
D、我知道李小朋的身份证是8月1日生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一支”不能修饰“歌声”,C“整整”与“多”矛盾, D“身份证是……生的”主谓搭配不当,答案为A。2-1-c-n-j-y
考点: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月迹》作者是贾平凹,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出处:21教育名师】
B、《两小儿辨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C、《一面》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之情。
D、《童年的朋友》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各项信息要点,根据知识积累一一判断。C错,《一面》中主要是鲁迅的热情,写内山老板的内容很少,写法上并非“平分笔墨”。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6、结合语境,解释有错误的是( ) (3分)
A、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膺:指胸膛。
B、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答案】B
【解析】分析:B句中“虞”为“担忧”的意思的。可根据句意理解判断字词意义。判断后把该“意义”放在句子中检测一下是否影响句子表达的原意就可以了。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词意表达清楚。判断语句中实词使用是否得当,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还看符合不符合语境,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7、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答案】(4分) 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抓住前例句“可以使……变得……”这一结构特点,选择与“性格”同类的词语如“精神”“思想”“品质”等拟写即可。注意主谓内容要搭配。【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21教育网
8、填写课文原句或根据提示写出名句。(8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佛寺中僧众敲打乐器之音衬托大自然之静的句子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两小儿辨日》)
(3)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高尔基《童年》)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阿累《一面》
(6)第二单元《柳叶儿》中写道:柳叶儿救过我的命。“柳”也是历代文人吟诵的对象,请写出两句咏柳的诗句: , 。
【答案】(1)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2)孰为汝多知乎(3)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4)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5)受尽非人的虐待(6)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虐、籁、俱、寂、舴磬、像、珊、瑚、攒、孰、汝、乎,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点评:填写名篇中的语句,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记忆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9、解释下列文言词句。(8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 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答案】(1)有余。战争。对着。穿。(2)①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②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出征。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 “当”“强”古今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第二题,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市”“朔气”“金柝”,最后疏通句子。
点评:先要大致了解原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翻译句子,要根据原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5分)
10、 我校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l)【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两则谜语,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2分)
①肚子鼓鼓小胖子,身上穿着黄缎子,满脸长着大麻子,老家是个火炉子。
②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②
(2)【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选出年糕或粽子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3分)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答案】(1)①酥饼 ②油条(2)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粽子——翠绿的粽叶,软糯的滋味,蕴含着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内容贴切1分,语言表达得体1分)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句子描写的事物的外形特点,根据“家乡常见食品”来判断谜底。第二题,按照示例,根据食品的外形来说明其所寓意。
点评:口语交际是现在试卷中常考题,平时要多加练习。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最后一课》(节选)(15分)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21·cn·jy·com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1、小弗郎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解析】分析:仔细分析小弗朗士与文中情节的关系,全文是以其所见所闻推动情节的,而且作者描写他的心理活动,又较好的突出了文章主题。21*cnjy*com
点评:叙事作品中往往以某一人物所见所闻为线索,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监狱大门”比作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作法国语言,表明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怀念祖国的真情实感,表明祖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两题从比喻修辞方面来分析,具体说明如何使用比喻,说明表达的情感,并加以评价。
点评: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是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场景的,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场面的什么气氛,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情感。21cnjy.com
13、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
【答案】(1)老师穿了礼服;(2)后面坐满了镇上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肃静;(3)个个脸上都很忧愁。
【解析】分析:阅读第一段文字,从主要人物韩麦尔老师的穿戴的严肃、教室环境的安静和人们忧虑的表情几个方面来分析。
点评:本题是训练梳理信息的能力,此题型经常考到,平时要多加训练。
14、最后一段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和“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金甲虫:反衬出教室的安静,孩子们学习的用心;鸽子:表明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解析】分析:第一句从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这个角度来分析,第二句从人物(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来分析。
点评: “侧面烘托”,这种写法曲折而生动,使文章更有情致。对于人物描写来说,通常有四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这些描写方法。
(二)阅读《土地的誓言》,回答问题。(20分)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_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睛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见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5、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谰语:?????????????????????????????????(直接解释)??
泛滥:?????????????????????????????????(结合语境解释)
【答案】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泛滥:本意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在这里指情感无法控制。
【解析】分析:“谰”指不实的,没有根据的。“泛滥”一词,要指出原义和比喻义。
点评:此类题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根据语境来理解含义。
16、“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3分)
【答案】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萦魂牵的感情。“无时无刻”说明这种感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解析】
试题分析:“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揣摩语言,读出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17、语段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3分)
【答案】结构上总领第一自然段,内容上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解析】分析: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此类题是常考题,也是容易失分题,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8、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充分体会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
【解析】分析:简要的点明所写景物的名称,从表现地域特点方面来说明用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性词语。体会其思想感情。
19、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答案】“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多么丰饶”。回忆“我”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突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内容,从表达作者情感方面来解答。
点评:此题考查与主旨有关,仔细揣摩。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20、仿写句子。
当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的时候,或者当________的时候,我会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3分)【来源:21cnj*y.co*m】
【答案】略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后面句子中的“集体的力量”与“大家的温暖”两词,根据词语的含义填写前面的内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 写作(40分)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21、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根据引导语,即可理解文题中“甘露”是指对自己精神思想产生良好影响的“美好的事物”。选材的方法,引导语也作了很好的提示,或从“阅读”中选材,或从身边的生活中选材。叙述一件事,或撷取生活的几个方面,通过生动地描述,说明自己阅读或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精神思想的,自己有什么丰富的感受。文章可以由自然界的“春雨滋润万物”写起,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自己生活中美丽的故事,表达的情愫。根据题旨,本文要求语言生动,情感饱满,所以要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内容充实,叙述清楚,抒情丰富,定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