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原版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42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蝉蜕(tuì) 炽痛(chì) 磐石(pán) 谰语(lán)
B. 确凿(záo) 花圃(p?) 污秽(huì) 亘古(gèn)
C.骊歌(lí) 讪笑(xiàn) 彷徨(páng) 迭起(dié)
D.伫立(zhù) 脑髓(suǐ) 踌躇(chú) 嗥鸣(h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救援队忍冻挨饿,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救人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B.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C.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D.马布里的篮球技术比中国国内球员略胜一筹,所以他成了球队的绝对核心。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亢奋 撺掇 锋芒必露 语无轮次
B.阴霾 惬意 人声鼎沸 进退维谷
C.怅然 真谛 一拍既合 齐心谐力
D.庇荫 抽搐 尽态极研 来势凶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B、如何管理、认识网络舆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C、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D、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5、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义愤填膺(肚子) 鞠躬尽瘁(辛劳) B.锲而不舍(刻) 杂乱无章(章法)
C. 迥乎不同(远) 踌躇不前(犹豫) D.鲜为人知(少) 刮目相待(檫拭)
6、《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 作家______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 》等。文中的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法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有《 》等。(4分)21教育网
7、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21·cn·jy·com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8、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C.①比喻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D..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9、读句子,答问题。(2分)
句子:⑴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⑵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A.⑴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轻?B.⑵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近?
回答:A.⑴句中是说蜜橘_______B。⑵句中是说距离_______。
10、名著阅读(5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的作者是 ,她出版了两本诗集是《 》和《 》。这首诗讲述的哲理是 。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
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2)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在《钱塘湖春行》中,作者通过鸟儿的活动写出初春之景的句子是
, 。
二、综合运用(共9分)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活动。21cnjy.com
12、 “四书”除了《论语》和《孟子》外,还有 。(3分)
13、有同学不愿学文言文,请你如何劝说?(3分)
14、 如何提出自己的国学素养?(3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38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www.21-cn-jy.com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2·1·c·n·j·y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4分)(2分)21·世纪*教育网
16、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7、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8、“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4分)www-2-1-cnjy-com
19、⑥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
(二)阅读《邓稼先》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2-1-c-n-j-y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6)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来源:21cnj*y.co*m】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20、对选文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5)(6)段是对第(4)段的具体阐述。
B.第(6)段是对第(5)段的深化和升华。
C.第(1)段总说,第(2)(3)两段分说。
D.第(2)(3)两段形成对比。
21、对选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B.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C.邓稼先在钱三强的选聘下,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D.邓稼先的纯朴坦诚、谦逊平和与奉献精神
22、结合文章内容,对划线句子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指收敛锋芒,不张扬,不傲气。
B.一个“不要”,突出了邓稼先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
C.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中国原子弹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D.一个“则”字,紧承上文,与奥本海默形成对比。
23、作者在这一部分里说:“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出处:21教育名师】
A.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B.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C.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D.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相同之处。
四、阅读文言文
(一)古诗阅读(5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4、这首诗的体裁是( )(2分)
A.律诗B.绝句 C.词 D.曲
25、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是怎么写景的?(1分)
26、在诗歌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孙权劝学(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但当涉猎 木兰当户织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21*cnjy*com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29、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是 。(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五、写作(40分)
30、请以“信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42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蝉蜕(tuì) 炽痛(chì) 磐石(pán) 谰语(lán)
B. 确凿(záo) 花圃(p?) 污秽(huì) 亘古(gèn)
C.骊歌(lí) 讪笑(xiàn) 彷徨(páng) 迭起(dié)
D.伫立(zhù) 脑髓(suǐ) 踌躇(chú) 嗥鸣(há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错题,直接判断即可。C“讪”读shàn,与“仙”不同音。
点评:此类选择题,首先要读准拼音,仔细比较,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救援队忍冻挨饿,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救人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B.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C.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D.马布里的篮球技术比中国国内球员略胜一筹,所以他成了球队的绝对核心。
【答案】D
【解析】分析:“略胜一筹”意思是稍强,没有强调出后分句“绝对核心”要表达的意思,应用“大大超过”。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词意表达清楚。判断语句中实词使用是否得当,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还看符合不符合语境,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亢奋 撺掇 锋芒必露 语无轮次
B.阴霾 惬意 人声鼎沸 进退维谷
C.怅然 真谛 一拍既合 齐心谐力
D.庇荫 抽搐 尽态极研 来势凶凶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词义仔细辨析字形,尤其要注意形声字的特点,使用反选排法。A“必”错、“轮”错,C“既”错、“谐”错,D、“研”错,“凶”错。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错别字,仔细辨认便可判断。识记词语,判断错别字,平时要注意汉字中的形似字的区别和易错字的写法,多积累,加强识记,判断时要搞懂语词的意思,可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文字的正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B、如何管理、认识网络舆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C、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D、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答案】A
【解析】分析:B句“管理”“认识”词序不当,应该是“认识|管理”。C句中根据后面一分句“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来理解,前句的“新疆的周围环境”范围太大,前后语意不符,前句应该是“新疆一些城市的周围环境”。D句“对于……”“引起……”搭配不当,缺少主语,应删去“对于”。
点评: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
5、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义愤填膺(肚子) 鞠躬尽瘁(辛劳) B.锲而不舍(刻) 杂乱无章(章法)
C. 迥乎不同(远) 踌躇不前(犹豫) D.鲜为人知(少) 刮目相待(檫拭)
【答案】A
【解析】分析: 首先要整体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义来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判断错误项:A“膺”指“胸”。
点评:对词义的掌握,需要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本题根据所掌握的词语知识,可抓住词语中每个字的含义来组合意义。
6、《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 作家______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 》等。文中的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法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有《 》等。(4分)【来源:21cnj*y.co*m】
【答案】 法国 莫泊桑 《羊脂球》 《包法利夫人》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填写颠倒,不要写错字,如“脂”“莫”“桑”。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7、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答案】A
【解析】分析:回顾所读课文内容,结合语境,根据对偶句“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的特点来判断选句。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对偶句的特点有所了解,学习中要我加练习。
8、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C.①比喻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D..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答案】C
【解析】分析:先判断四句修辞方法,再看选项,用排除法。①句不是夸张,排除AD,②句也不是夸张,排除C。【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不难,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21*cnjy*com
9、读句子,答问题。(2分)
句子:⑴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⑵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问题:A.⑴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轻?B.⑵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近?
回答:A.⑴句中是说蜜橘_______B。⑵句中是说距离_______。
【答案】A是说蜜橘轻B是说距离远
【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要对句子中“只有”“就能”两副词修饰作用的理解,判断它们在表达程度上的作用。“只有”是表示“低”的限度,即表示“轻”;“就能”结合前面“离……”的语境表示“最大”限度,即表示“远”。2·1·c·n·j·y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对语境要仔细理解,分析其含义。本题有难度,平时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0、名著阅读(5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的作者是 ,她出版了两本诗集是《 》和《 》。这首诗讲述的哲理是 。
【答案】冰心 《繁星》《春水》 只有经历辛勤的付出和挫折的磨炼才能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
【解析】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2-1-c-n-j-y
点评:平时学习要多记忆文学常识,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11.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
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2)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在《钱塘湖春行》中,作者通过鸟儿的活动写出初春之景的句子是
, 。
【答案】⑴不舍昼夜 ⑵不亦君子乎? ⑶老骥伏枥 ⑷江春入旧年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 ⑹山光悦鸟性 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昼、亦、骥、枥、剪、烛、莺、啄,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点评: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二、综合运用(共9分)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2、 “四书”除了《论语》和《孟子》外,还有 。(3分)
【答案】《大学》 《中庸》
【解析】分析:《论语》和《孟子》好记,主要要记住《大学》《中庸》两部作品。
点评:本题涉文化常识,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直接作答即可。
13、有同学不愿学文言文,请你如何劝说?(3分)
【答案】学习文言文,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说话写文章有典雅之气,增添民族自豪感等。
【解析】分析:从文言内涵丰富,有深厚的文化,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学文言文的方法两方面来劝说对方 要学好文言文。
点评:此类口语交际题,只要符合问题的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达即可。
14、 如何提出自己的国学素养?(3分)
【答案】认真学好课本上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一些著名的文言作品;参加国学社等相关学生社团;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国学培训课程等
【解析】分析:了解材料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国学”,从学好文言文,参加有关活动,热爱国学等方面来说明。
点评:此类主观题,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表达自己的理解即可。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38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21教育网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www-2-1-cnjy-com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4分)(2分)
【答案】前者“说”意为?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后者“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文中特殊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说”这个字的意思,不能仅理解该词的表层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该词的内在意思。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文中的内容来理解词义,这是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学习中要加强训练。
16、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答案】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概括出能体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材料即可。注意语言简洁。
点评:此类题在看清题目的要求,梳理内容,找到信息点概括即可。
17、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解析】分析:第一句把古代文化比喻成宝藏,第二句文化史比喻成精神食粮。使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容地突出了闻一多潜心治学“做而不说”。
点评: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18、“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4分)
【答案】.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围绕文章对闻一多的描写来分析该人物的品质即可。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品质题是常考题,要从人物的言行描写方面来分析概括。
19、⑥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解析】分析:“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这里写闻一多没有说什么而默默地“做”,用事实证明了闻一多自己说的话,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邓稼先》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21*cnjy*com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6)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20、对选文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5)(6)段是对第(4)段的具体阐述。
B.第(6)段是对第(5)段的深化和升华。
C.第(1)段总说,第(2)(3)两段分说。
D.第(2)(3)两段形成对比。
【答案】B
【解析】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正误。B中第(5)段和第(6)段为并列关系,都是说明“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点评:对文章结构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分析是要注意各段之间内容的不同和联系。
21、对选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B.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C.邓稼先在钱三强的选聘下,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D.邓稼先的纯朴坦诚、谦逊平和与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分析:D中最全面概括了邓稼先的人品性格特点,为最准确。
点评:此题要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2、结合文章内容,对划线句子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指收敛锋芒,不张扬,不傲气。
B.一个“不要”,突出了邓稼先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
C.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中国原子弹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D.一个“则”字,紧承上文,与奥本海默形成对比。
【答案】C
【解析】分析: C中“最不要引人注目”只能说明邓稼先人品质朴不张扬,但不能说明是中国原子弹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此题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3、作者在这一部分里说:“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B.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C.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D.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相同之处。
【答案】A
【解析】分析: A中应是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同时对奥本海默也不带有贬斥。
点评:此类题要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四、阅读文言文
(一)古诗阅读(5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4、这首诗的体裁是( )(2分)
A.律诗B.绝句 C.词 D.曲
【答案】A
【解析】分析:古诗词常见体裁即是选项中的几种,了解几种体裁的特点(句数)即可判断答案。
点评:了解古诗的格律是必要的,增强自己的文化修辞。
25、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是怎么写景的?(1分)
【答案】由近到远(由内到外也可)
【解析】分析:抓住文中所写所景物,分析他们的空间位置,从写景的顺序方面来解答
点评:学习古诗,了解写景的顺序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26、在诗歌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喜爱,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朋友盛情的感谢。
【解析】分析:本诗是所学名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从作者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方面来概括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古诗一般常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根据景物描写的特点即可理解作者的情感。
(二)孙权劝学(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但当涉猎 木兰当户织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答案】A
【解析】分析:A中二者都是“用”。B:应当/对着; C:了解/认清;D:去/完成;
根据所学所记,
点评:此类题涉及到几篇古文,要了解文句子的出处,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2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21·cn·jy·com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C
【解析】分析:C中应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也进一步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21cnjy.com
点评:本题要分析分析各项句子中的信息点,理解意思,根据本文中的内容分析判断。
29、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是 。(3分)
【答案】读书的重要性或者开卷有益。
【解析】分析:本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点评:平时学习要注意老师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解析此类题并不难。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五、写作(40分)
30、请以“信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可以写记叙文,首先说出自己有一个什么“信念”,然后再叙述自己由什么原因有此“信念”,是别人事迹的启发?是某句名言的鼓励?是他人的教导?然后重点写自己为了这个“信念”自己是什么努力,或在此“信念”的鼓励和引导下如何战胜困难,从而感受到“信念”的力量。文章最后感叹,表达“信念”对个人生活对人生的重大意义。要注意区别“信念”与本题“我有一个信念”题意的不同,前者可以泛泛而写,可以写别人,可以以名人之例做论据写议论文,但“我有一个信念”只能写自己,而且必须具体的说明自己有一个什么“信念”,以此为文章的中心,不可盲目套作。【出处:21教育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