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6分)
基础知识(38分)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惮dàn 归省xǐng 蕴藻yùn 撺掇chuān
B.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恬静tián
C.霍然huò 铮铮zhēn 羯鼓jié 花坞wū
D.粗犷kuàng 戏谑xuè 屈从qū 作孽niè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肿胀 斑澜 一反即往 人声鼎沸
B.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C.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骊歌 污秽 当知无愧 荒草凄凄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4)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停止核电站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B.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收入,用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C.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关键。
D.自来水公司的取水点距污水流入纳苏河的地方约两公里左右。
6、指出下列词语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7、仿写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8、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1cnjy.com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9、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葬花、焚诗 B.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10、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11、默写(9分)
(1分) ,江春入旧年。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 ,思而不学则殆。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沾衣欲湿杏花雨, 。
(5)《观沧海》中详细描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二、综合实践(8分)
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21·cn·jy·com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2、“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 这一主题?(4分)
13、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 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暑假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2分)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4 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社戏》文段。(19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21教育网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21·世纪*教育网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www-2-1-cnjy-com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2-1-c-n-j-y
15、“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4分) 21*cnjy*com
16、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6分)
17、“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分)
18、“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来源:21cnj*y.co*m】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1·c·n·j·y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www.21-cn-jy.com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B.妇抚儿乳 乳:乳头
C.宾客意少舒 舒:伸展、松弛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请问文中的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4分)
23、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4、请以“因为心中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章不少于500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6分)
基础知识(38分)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惮dàn 归省xǐng 蕴藻yùn 撺掇chuān
B.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恬静tián
C.霍然huò 铮铮zhēn 羯鼓jié 花坞wū
D.粗犷kuàng 戏谑xuè 屈从qū 作孽niè
【答案】 B
【解析】 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选项中“撺”读cuān;C选项中“铮”读zhēng;D选项中“犷”guǎng。答案为B。21教育网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肿胀 斑澜 一反即往 人声鼎沸
B.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C.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骊歌 污秽 当知无愧 荒草凄凄
【答案】C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即”为“既”,“澜”为“斓”,B“嶂”为“障”,“儒”为了“孺”,D“知”为“之”,“凄”为“萋”,答案为C。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4)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答案】(1)从旁鼓动人做某事。(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3)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4)形容威力极大。
【解析】分析:本题几句都选自课文,结合语境来理解,也可以直接解释。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平时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C
【解析】分析: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句中“病入膏肓” 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不符合句意,B句中“诲人不倦”有教导之意,与“嘱托”意义不相关,所以不能做限定语,D“巧夺天工”指人的技巧超过了天然,形容艺术作品,不能形容植物。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停止核电站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B.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收入,用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C.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关键。
D.自来水公司的取水点距污水流入纳苏河的地方约两公里左右。
【答案】B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防止”与“不再”矛盾;C句“是否”是不确定的陈述,“是”是确定的陈述,前后表达不统一;D句“约”与“左右”重复,答案为B。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指出下列词语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答案】(1)比喻 (2)排比 (3)比喻
【解析】分析:根据对修辞手法的了解直接判断即可。
点评: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特征,如比喻两物要有相似点,拟人要表现事物人的动态情状,排比要是三句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承的句子,对偶是两两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句子,夸张超过事物真实情状作夸大或缩小形容。21·cn·jy·com
7、仿写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答案】教室前面有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不,那不是”这样的语气和比喻的方法。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出处:21教育名师】
8、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答案】 D
【解析】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有一部散文诗集名为《野草》。21*cnjy*com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9、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葬花、焚诗 B.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C错,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0、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答案】A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B语言不礼貌不文明,C自夸不谦虚,D说话没有分寸,答案为A。
点评: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21cnjy.com
11、默写(9分)
(1分) ,江春入旧年。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 ,思而不学则殆。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沾衣欲湿杏花雨, 。
(5)《观沧海》中详细描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答案】海日生残夜 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而不思则罔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1-c-n-j-y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残、浅、罔、茂、萧、洪,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www-2-1-cnjy-com
点评: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记忆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二、综合实践(8分)
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2、“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 这一主题?(4分)
【答案】(4分)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踺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2分)。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2分)。
【解析】分析:从“旅游”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来理解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就是“读书”。
点评:语文结合实践是常考题,学习中要注意多加练习。
13、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 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说明:回答扣住题意即可。
【解析】分析:根据“旅游”这个中心意思,由图联想到“山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山河在绿色的大地上的形象。
点评:读图题要注意仔细观察图中的图形和文字,结合材料内容来分析理解。
14、暑假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2分)
【答案】(3分)提示: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
【解析】分析:说说自己想到哪里去旅游,有什么想法即可。
点评:此类主观题要注意看清题意,根据要求解答。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4 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社戏》文段。(19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4分)
【答案】(4分)“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解析】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根据具体描写的内容,从表达人物形象方面来分析。
点评:此类题的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来源:21cnj*y.co*m】
16、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6分)
【答案】(6分)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此处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点评: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
17、“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分)
【答案】(4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解析】分析:此处心理描写,可根据前文的情节分析孩子们此时的心情。
点评:心理描写的分析方法: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18、“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5分)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解析】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就是分析换用后表达效果,学生先说出原词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和否定去掉和换用后的含表达效果,
点评:此类题解答方法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去掉后意思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等。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B.妇抚儿乳 乳:乳头
C.宾客意少舒 舒:伸展、松弛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答案】B
【解析】分析: B句中“乳”作动词,意为“喂奶”。
点评: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答案】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解析】分析: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坐”“侧目”“以为”“绝”。
点评:翻译句子要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2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请问文中的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4分)
【答案】一方面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另一方面,课文交代口技表演场面,写出道具极其简单,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只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之“善”。 21*cnjy*com
【解析】分析:本文主要描写的表演者表演口技,而写其环境和听众的表现则是侧面描写。
点评:侧面描写,即通过对主体事物周边事物描写来突出主体事物形象。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4分)
【答案】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解析】分析:从文题中找出“观”即可,全诗主要写“观的”内容,由“观”写起。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将其所写景物一一概括填空即可
点评:鉴赏诗歌的形象要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理解分析。
23、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①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③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的所学所记,结合对作者的了解来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点评: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可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4、请以“因为心中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章不少于500字。 2·1·c·n·j·y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的含义是,“因为心中有期盼”,所以“我努力”“我坚持”“我快乐”。先写自己的“期盼”什么,再写自己为之如何去做的,或“期盼”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影响。“期盼”本身并不是写作的重点,“期盼”之下的行为或它的影响才是写作的重要。比如,自己期盼考上理想的学校,自己努力学习,写一写自己努力学习情状,在叙事中点明是“期盼”在鼓励自己,是自己的源动力。当然,这个题,也不一定要写自己,不一定写成记叙文。可以从大自然中选材,猛兽、飞鸟、花朵……很多自然生物都是因为“心中有期盼”而努力的生存;可以从童话故事中选材,“丑小鸭”心中有“期盼”,“海的女儿”心中有“期盼”。更可以古今中外名人为个人的理想(即“期盼”)而奋斗的事例为论据,谈及“立志”“理想”“奋斗”之类的话题,写成议论文,表达“因为心中期盼,多少人发奋努力,走向了成功”这一题旨。这样写,文章的内涵要丰富得多。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