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比例》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认识比例尺,能说出比例尺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会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在方格纸上,按给定比例画出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三个部分。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
从具体编排来说,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创设有趣情境,以“设计巨人教室”等具体任务驱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知识的学习;教科书注重通过创设有趣情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等知识学习的价值。
3.重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前面已学习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教科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2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比例 比例的认识 1
比例的应用 1
比例尺 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比例的认识 目标: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任务一:认识比例。 任务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应用 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任务一: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比例尺 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任务一:认识比例尺。 任务二: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通过学习活动,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目标: 结合“设计巨人教室”的具体任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任务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应用 单元 第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一节新授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教学的。本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并且会解比例,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感受函数的思想,也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能正确理解题意正确写出比例。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分数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你对比例的了解?师:4∶6=( )∶12 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师:今天学校展开了一个“跳蚤市场物换物”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明明要交换什么物品吧! 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生: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生:外项是4和12,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未知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任务一: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师:从情境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 4个玩具小汽车换10本小人书,这个规则你理解吗?他是什么意思呢?师:有14个玩具汽车,那么它可以换到多少本小人书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方法一: 方法二:答:14个玩具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师:怎么来求x呢?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的项,叫作解比例。已知比例的三项,求一项。你有什么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答案。师: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所以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验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课件展示: 生:4个玩具小汽车换10本小人书。生:4个玩具汽车和10本小人书是等价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生:4:10=14:x 生:我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内项积,可以把比例化成方程,就是4x=140,从而解得x=35生:我根据比例的意义4:10=14:x,4扩大3.5倍是14,同理10扩大3.5倍是35。生:分数比例,我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交叉相乘积相等。4x=140 x=3。学生先独立验算,然后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基础题: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2面小红旗。淘气的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1)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面小红旗?写出你的想法。(2)假设15个小星星可以换x面小红旗,你能列比例并解决问题吗?2.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3.解方程。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4.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的邮票有多少张?
拓展题 5.广州塔高 600 m,是目前中国第一高的电视塔。 星星公司设计制作了这座电视塔的模型,模型 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300。模型的高度是多少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比例的应用解:设14个玩具车可以换 χ 本小人书。 4 10=14 χ 4χ=10×14 χ=140÷4 χ=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1)如果A:7=9:B,那么AB=( )(2)如果4A=9:B,那么A:B=( )(3)如果 ,那么 =( )2.解比例。(1)x:10=: (2)0.4:x=1.2:23. 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 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4.汽车厂按1∶20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 (1)轿车模型长24.3 cm,轿车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2)公共汽车长11.76 m,模型车的长度是多少?
【综合实践类作业】找找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