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重点字词句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2.看拼音写词语
wáng hóu wén zhāng kū qì qīng yíng
mài bó qī xī jī zhù zhuó shǒu
xìn zhá wū yā qiān lǐ tiáo tiáo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3.看拼音,写词语。
( )rán shāo ( )jiǎo zi ( )zhǎ yǎn
( )luò tuo ( )fēnɡ zhēnɡ ( )tān fàn
4.看拼音,写词语。
là yuè tōng xiāo jiān duàn guāng jǐng
( ) ( ) ( ) ( )
rán fàng zhǎn lǎn jié rán bù tóng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 ( ) ( ) ( )
5.看拼音,写词语。
kuài zi nóng chóu hè sè áo zhōu jiǎo huo shuǐ gāng
( ) ( ) ( ) ( ) ( ) ( )
6.读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 tián nì tāng chí zh ng zhàng
( ) ( ) ( ) ( )
nóng chóu jiān áo r n gāng ji o bàn
( ) ( ) ( ) ( )
三、补全四字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7.① 哄( )( )笑 ②万( )得( ) ③能( )善舞
④ 两( )三( ) ⑤一( )所( ) ⑥( )然不同
(1)词语③含有一对 (反义词 近义词),类似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2)上述词语中,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的是 。(填序号)
(3)像他这种人惯于颠倒黑白,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填序号)
四、辨析选择题
8.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果仁(rén) 吞咽(yàn)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gē)置 栗(sù)子
D.解释(shì) 黄焖(mèn)鸡 唾(tuò)沫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正月(zhēng) 掺和(cān) 唾沫(tuò) 栗子(lì)
B.摊贩(fàn) 搅和(jiǎo) 骡马(luó) 仁义(rén)
C.黄焖鸡(mèn) 油腻(lì) 肿胀(zhǒng) 火炽(chì)
D.王侯(hóu) 机杼(shū) 脱缰(jiāng) 筷子(kuài)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 眨眼 浪漫 B.自敖 杂拌 热气腾腾
C.梁缸 肿涨 彩绘 D.咨格 高醋 地广人希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僵绳 部施 圹野 哄堂大笑
B.渔民 希少 半奏 行善积德
C.幕布 道具 演译 习地而坐
D.缓慢 传授 拖延 朴实敦厚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谋善断(擅长,长于) 行善积德(善行,善事)
B.年过七旬(十岁为一旬) 初旬(十日为一旬)
C.万象更新(改变,改换) 少不更事(经历)
D.延年益寿(增加) 益发浓稠(有益的)
1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夸张)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反问)
D.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排比)
五、句子训练
1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15.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仿写对比句)
16.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照样子,补充句子)
教室里沸腾了: 。
17.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改为反问句)
18.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补写拟人句)
19.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修改病句)
参考答案
1-2略
3. 燃烧 饺子 眨眼 骆驼 风筝 摊贩
4. 腊月 通宵 间断 光景 燃放 展览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5. 筷子 浓稠 褐色 熬粥 搅和 水缸
6. 腊八粥 甜腻 汤匙 肿胀 浓稠 煎熬 染缸 搅拌
7. 堂 大 不 已 歌 面 刀 无 有 截 近义词 能言善辩 ⑥ ④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能歌善舞:很会唱歌,还善于跳舞。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结合“能歌善舞”中的“能”“善”可知,是含有一对近义词,再积累一个类似的四字词语,如:高瞻远瞩。
(2)结合词义,可知,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的词是:截然不同。
(3)结合词义,可知,形容颠倒黑白的人,应选:两面三刀。
8.C
C.栗(sù)子——lì。
故选C。
9.B
A.掺和(cān) ——chān;
C.油腻(lì)——nì;
D.机杼(shū)——zhù。
10.A
B.自敖——自傲;
C.梁缸——染缸;肿涨——肿胀;
D.咨格——资格;地广人希——地广人稀。
11.D
A.僵绳 ——缰绳,部施 ——布施;
B.希少 ——稀少,半奏 ——伴奏;
C.演译 ——演绎,习地而坐——席地而坐。
12.D
A项中,多谋善断,意思是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善,擅于。
行善积德,不再做恶,转做好事。善,善事。
B项中,年过七旬,七十岁以上。旬,十岁为一旬。
初旬,意思是上旬。每月的头十天。旬,十日为一旬。
C项中,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变更。
少不更事,意思是指经验不多。更:经历。
D项中,延年益寿,意思是增加岁数,延长寿命。益,增加。
益发,释义为在程度上的加深。益:更加。表示动作、行为或事物性状在程度上的加深,相当于“越发”、“更加”。
13.B
A选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中把“腊八粥”比作了“农业产品展览会”,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判断正确。
B选项,“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中“脱”字把花生人格化,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不是夸张,判断错误。
C选项,“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采用了反问的手法。判断正确。
D选项,“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中的“不要……不要……不要……”可知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判断正确。
1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顺。
句中的“岂不”改为“就”,去掉“吗”,问号改句号。
即: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15.我在山涧边低语,使山涧旋律更加悠扬;我在晨光中轻舞,使晨光璀璨夺目。
对比句通常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情境、状态或事物,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在这个例子中,原句通过“我在原野上摇曳”与“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与“使清风芬芳馥郁”两组对比,展现了“我”(可能是指某种自然元素或抽象概念)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原句采用了“我+在+地点/环境中+动作,使+该地点/环境+变得+形容词”的句式结构。这种结构既体现了“我”的主动性,又突出了“我”对环境的改变作用。
仿写时,需要保持与原句相似的句式结构和对比关系。可以选择不同的自然元素或抽象概念作为“我”,并设想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动作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如:我在夜空中闪烁,使夜空星光更加璀璨;我在晨曦中微笑,使晨曦温暖如初。
16.嬉闹声,叫嚷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例句中先是给出“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这一整体氛围描述,然后用“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具体的几种声音来展现草原热闹的程度。本题,要结合给出的“教室里沸腾了”这样的描述,思考具体的情景(声音),按照例句的形式将其一一罗列出来,要求句子完整且符合逻辑,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教室里热闹非凡、如同“沸腾”了的状态。
示例:教室里沸腾了:鼓掌声,欢呼声,拍桌子声,响成一片。
17.藏戏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的吗?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本题中把“就是”改为“不就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吗”,把句号改为问号。
本句即:难道藏戏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吗?
18.浑身肿胀了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但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本句中,就是要把“饭豆”拟人化,写出它在熬煮过程中的状态或变化,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肿得撑破了衣服;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
19.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不符合逻辑,应该是“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把“藏族”和“藏戏”调换语序即可。
改为: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