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原版卷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9分)
一、基础知识(39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1)商店和饭馆的门wú jīng dǎ cǎi( )地敞开着,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21·世纪*教育网
(2)他结出累累硕果来呈现大地的甜美与fāng xīn( )。
(3)孔乙己立刻显出tuí táng( )不安模样。
2、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 B.晨曦 镶嵌 笑涡 富饶
C.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D.嘶哑 蓬蒿 憔悴 干瘪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www-2-1-cnjy-com
B.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2-1-c-n-j-y
C.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来源:21cnj*y.co*m】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出处:21教育名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版权所有:21教育】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将“不再发生”移到“校园安全问题”之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调换成“了解、研究”)21*cnjy*com
D.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句末添加“的豪情”)
5、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6分)
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③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请仿照下面例句续写句子。(4分)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乡愁》的作者是 ( ),他是我国 ( )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 。 21*cnjy*com
②《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句子 。
8、诗句默写与理解(11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 。
(2)假如我是一只鸟, __________________: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_________________……
(3)《乡愁》一诗中有四种物象,其中“邮票”比喻的是母子分离;“船票”比喻的是___________,“坟墓”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海峡”比喻的是___________。
(4)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1分)
二、诗歌阅读(29分)
(一)阅读《乡愁》,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9、写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明它们的作用。(4分)
10、分析“乡愁”的情感表达,说明这些感情的变化。(2分)
11、选一小节诗评析。(3分)
(二)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片段,回答问题。(16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12、指出第一节中有哪些“意像”,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2)
13、分析第一节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表现的祖国历史面貌。(2)
14、分析“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的含义(2分)
15、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16、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旬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旬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8、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倾听黄河
李雪峰
远远我们就听见了那低沉的吼鸣,像远方隐隐的奔雷,像一万张牛皮大鼓被纷纷沓沓地一起擂响。天空里的一钩弯月,和洒在夜幕上青铜钉般散落的星星,都十二分迷蒙。许是夜风把惊涛骇浪的飞沫远远地吹洒过来了,温馨了风缕,温馨了夜色,霏霏地浅浅地润湿了我们的眉发和呼吸。21·cn·jy·com
我们疾步迎着那涛声奔去。那喧嚣,也急切切朝我们的耳鼓汹涌而来。
终于,我们站在了那动人心魄的涛声里。
这就是黄河!就是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源远流长,比我们的生命还要年轻,比我们的青春还要饱满和激荡,永远充满骚动,充满灵性的滔滔不息的黄河!
我们站在岸边被惊涛飞浪拍溅得轰轰作响的岩石上,苍茫的夜幕里,看不见流水,看不见浪涛,我们只能静静地伫立着,从涛声和河风里倾听这条大河,结识这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www.21-cn-jy.com
仿佛一支奔突的马队刚刚离去,而另一支马队的一万只铁蹄又奔突而来。轰——哗——,轰——哗——,一浪推卷着另一浪的余音,没有间歇地急骤地擂在我们屏气凝神的胸膛上。一声浪涛里挟卷着漫天的飞雨碎沫,凉凉地溅了我们一头一脸。在轰鸣的刹那,岸在颤栗,脚下的大地也猛地一抖,仿佛要沉陷,然后那轰鸣又从大地深腹沉闷地反弹了过来。浪涛的轰鸣,和大地恢宏的回声,震耳欲聋地把我们夹击在中间,震击得我们摇摇晃晃。
足足有半个钟头。黄河让我们领略了它半个多钟头的恣肆和狂放、恢宏和雄浑,就渐渐收敛了,渐渐风平浪静,渐渐恬静了下来。我从此才真的知道黄河是富有灵性的,就像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让你认识的不仅是他的阳面,而且还有他不灿烂的另一面。
有几盏星星一样的灯,从黛黑的远方飘飘摇摇地漂下来。那灯在静静流淌的水声里,一点一点明明灭灭地近了。渐渐就听见那悠闲缓慢的摇橹击水声。像一双母亲的手,轻拍着静静睡去的黄河,充满慈祥,充满爱抚。有几只水鸟,冗长地啁啾着,羽翅的扇动声和在舒缓的水流里,像是几声悠远的古筝声韵,幽幽地流远了。21教育网
船近了。但看不清是乌篷,还是舢舨,只是欸乃欸乃①地漂着。有缠绵的渔歌月光似地飞落过来,那歌声轻柔,淡泊,含着温馨的水汽,和着水流的起伏,轻风一样地婉转着。
我们一直站到月落西山。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谛听着。
同行里有朋友叹息说,没有看到黄河的浑黄和苍茫。我想,聆听黄河的声韵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就像倾听音乐,虽然看不到它所表达的那一种意境,但通过音符所意想的境界,比那种起初的风景更高远更优美。21cnjy.com
黄河啊,我从我的耳朵里看到了你,我从一支雄浑而清丽的音乐里看到了你。
[注] ①欸乃: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19、第一段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月亮和星星,并没有涉及黄河的形象和声音。这个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2·1·c·n·j·y
20、请选出文中精彩的比喻句,加以赏析。(3分)
21、 作者认为聆听黄河的声韵比见到黄河更深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3分)
22、请写出一组表现黄河神韵的唐诗或者宋词名句。(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作文(40分)
23、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爱,生活变得无限美好。爱的甜美,让你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学会了爱。请以“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9分)
一、基础知识(39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1)商店和饭馆的门wú jīng dǎ cǎi( )地敞开着,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来源:21cnj*y.co*m】
(2)他结出累累硕果来呈现大地的甜美与fāng xīn( )。
(3)孔乙己立刻显出tuí táng( )不安模样。
【答案】 无精打采 芳馨 颓唐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区别馨/磬、采/彩、逝/失、瞬/舜的区别,不要写错。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2、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 B.晨曦 镶嵌 笑涡 富饶
C.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D.嘶哑 蓬蒿 憔悴 干瘪
【答案】C
【解析】分析: C中的“籍”为“藉”。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答案】D
【解析】分析: D“雨后春笋”是形容好的事物不断涌现,不符合句意。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将“不再发生”移到“校园安全问题”之前)
C.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调换成“了解、研究”)
D.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句末添加“的豪情”)21*cnjy*com
【答案】B
【解析】分析: B句的错误是“防止”与“不再发生”矛盾。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各项的错点,再判断修改是否正确。
5、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6分)
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③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③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分析:根据学习所得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上课老师的朗读指导了解句子中的重读字音,据此判断节奏停顿。
点评:诗歌的朗诵对了解诗歌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中要多加练习。
6、请仿照下面例句续写句子。(4分)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答案】示例: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解析】分析:注意要按照例句的结构(两个分句)和写作手法(比喻)的特点仿写,依照例句中的喻体拟作同类的事物作仿句喻体,注意第二分句要承接前句的比喻义陈述,句子要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是常考题,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判断句式。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乡愁》的作者是 ( ),他是我国 ( )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 。
②《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句子 。
【答案】①余光中 台湾家国之思②艾青 蒋海澄 忧郁、悲愤(或类似的答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分析:注意填空的表示的内容,不要填写错位,不要写错字。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8、诗句默写与理解(11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 。
(2)假如我是一只鸟, __________________: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_________________……
(3)《乡愁》一诗中有四种物象,其中“邮票”比喻的是母子分离;“船票”比喻的是___________,“坟墓”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海峡”比喻的是___________。
(4)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答案】(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那来自林间的无缘温柔的黎明(3)夫妻难聚 母亲去世 台湾与大陆的人为隔绝(4)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 是春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嘶哑、喉咙、汹涌、无缘、黎明,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字词,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不要漏字。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判断诗可的出处,回顾所学原诗,填写诗句。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1分)
二、诗歌阅读(29分)
(一)阅读《乡愁》,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9、写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明它们的作用。(4分)
【答案】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乡愁内容的变化发展;表明时间顺序,领起下一节。
【解析】分析:点明词语后,从联系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方面来说明作用。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考生只须根据要求,认真阅读这首诗即可找出。
10、分析“乡愁”的情感表达,说明这些感情的变化。(2分)
【答案】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国的思念。小时候离家在外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对去世母亲的怀念——现在对大陆的思念21·cn·jy·com
【解析】分析:很明显从上面几个段落,可以知道诗人笔下的乡愁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祖国的思念。这可以从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而这些感情是这样变化的:小时候离家在外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对去世母亲的怀念——现在对大陆的思念2·1·c·n·j·y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考生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前提下,从题目、诗眼、背景等方面,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其思想感情。
11、选一小节诗评析。(3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来回答最能触动心怀的一小节诗。方法是,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方面来写,也可以从诗歌的炼字方面理解,也可以从诗歌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考查炼字题型要从结构、内容、主旨三点回答。因为这个字一定是有特殊意义或者语言方面具有特殊处,能够反映诗歌内容,主旨,或者是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字。2-1-c-n-j-y
(二)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片段,回答问题。(16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12、指出第一节中有哪些“意像”,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2)
【答案】诗人排列了下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事物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同时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1cnjy.com
【解析】分析:点明意像后,再围绕“苦难、生命力”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阅读诗歌,要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懂得一些常识。
13、分析第一节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表现的祖国历史面貌。(2)
【答案】这些意象,形象地展示了祖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围绕“祖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来概括祖国的历史面貌即可。www.21-cn-jy.com
点评:鉴赏诗歌,在通过诗中的描写来体会情感,理解内涵。
14、分析“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的含义(2分)
【答案】“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围绕“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来理解诗句的含义即可。
点评:鉴赏诗歌,理解诗句的内涵,要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考虑。
15、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答案】第一节诗从物质上写出祖国的贫穷和沧桑,重在写实;第二节诗从精神上写出人民的祈愿,重在写精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两节诗,从“写实”和表现“精神”来比较说明。
点评:理解诗节的内容,要注意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来分析概括。
16、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旬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旬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4分)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注意例句的格式即可。如:(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点评:此题有难度,关键在于理解原诗中的内容,然后仿写。
17、 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第三节诗中的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能力。围绕“由悲到喜”这个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18、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答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意对亦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围绕“每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感”来分析“我”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即可。
点评:学习诗歌,要注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倾听黄河
李雪峰
远远我们就听见了那低沉的吼鸣,像远方隐隐的奔雷,像一万张牛皮大鼓被纷纷沓沓地一起擂响。天空里的一钩弯月,和洒在夜幕上青铜钉般散落的星星,都十二分迷蒙。许是夜风把惊涛骇浪的飞沫远远地吹洒过来了,温馨了风缕,温馨了夜色,霏霏地浅浅地润湿了我们的眉发和呼吸。 21*cnjy*com
我们疾步迎着那涛声奔去。那喧嚣,也急切切朝我们的耳鼓汹涌而来。
终于,我们站在了那动人心魄的涛声里。
这就是黄河!就是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源远流长,比我们的生命还要年轻,比我们的青春还要饱满和激荡,永远充满骚动,充满灵性的滔滔不息的黄河!
我们站在岸边被惊涛飞浪拍溅得轰轰作响的岩石上,苍茫的夜幕里,看不见流水,看不见浪涛,我们只能静静地伫立着,从涛声和河风里倾听这条大河,结识这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
仿佛一支奔突的马队刚刚离去,而另一支马队的一万只铁蹄又奔突而来。轰——哗——,轰——哗——,一浪推卷着另一浪的余音,没有间歇地急骤地擂在我们屏气凝神的胸膛上。一声浪涛里挟卷着漫天的飞雨碎沫,凉凉地溅了我们一头一脸。在轰鸣的刹那,岸在颤栗,脚下的大地也猛地一抖,仿佛要沉陷,然后那轰鸣又从大地深腹沉闷地反弹了过来。浪涛的轰鸣,和大地恢宏的回声,震耳欲聋地把我们夹击在中间,震击得我们摇摇晃晃。
足足有半个钟头。黄河让我们领略了它半个多钟头的恣肆和狂放、恢宏和雄浑,就渐渐收敛了,渐渐风平浪静,渐渐恬静了下来。我从此才真的知道黄河是富有灵性的,就像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让你认识的不仅是他的阳面,而且还有他不灿烂的另一面。
有几盏星星一样的灯,从黛黑的远方飘飘摇摇地漂下来。那灯在静静流淌的水声里,一点一点明明灭灭地近了。渐渐就听见那悠闲缓慢的摇橹击水声。像一双母亲的手,轻拍着静静睡去的黄河,充满慈祥,充满爱抚。有几只水鸟,冗长地啁啾着,羽翅的扇动声和在舒缓的水流里,像是几声悠远的古筝声韵,幽幽地流远了。21·世纪*教育网
船近了。但看不清是乌篷,还是舢舨,只是欸乃欸乃①地漂着。有缠绵的渔歌月光似地飞落过来,那歌声轻柔,淡泊,含着温馨的水汽,和着水流的起伏,轻风一样地婉转着。
我们一直站到月落西山。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谛听着。
同行里有朋友叹息说,没有看到黄河的浑黄和苍茫。我想,聆听黄河的声韵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就像倾听音乐,虽然看不到它所表达的那一种意境,但通过音符所意想的境界,比那种起初的风景更高远更优美。【版权所有:21教育】
黄河啊,我从我的耳朵里看到了你,我从一支雄浑而清丽的音乐里看到了你。
[注] ①欸乃: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19、第一段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月亮和星星,并没有涉及黄河的形象和声音。这个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3分)不能删去。因为这里用静谧的夜景(1分)来衬托(1分)黄河的惊涛骇浪的宏伟声势(1分)。(意近即可)
【解析】分析:联系全文写“声响”之内容,即可了解此处写“静”景的衬托作用,点明此写作方法,说明其衬托了什么即可。
点评:此题是让学生理解文中衬托的写法,这也是散文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理解。
20、请选出文中精彩的比喻句,加以赏析。(3分)
【答案】 “仿佛一支奔突的马队刚刚离去,而另一支马队的一万只铁蹄又奔突而来”,把黄河的涛声比喻成突奔的马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涛声的波澜壮阔; “像一双母亲的手,轻拍着静静睡去的黄河,充满慈祥,充满爱抚”,把摇橹击水的声音比喻成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声的轻柔。
【解析】分析:本题首先按要求指出“本体”“喻体”,说明其所表现的描写对象的特点,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www-2-1-cnjy-com
点评: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21、 作者认为聆听黄河的声韵比见到黄河更深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3分)
【答案】倾听黄河时可以通过种种声音进行联想,那种联想有更深远的意境、更广阔的时空、更优美的画面,因此比仅仅看到画面更加具有震撼力。
【解析】分析:从作者联想的画面和其理解的黄河代表的意义方面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聆听黄河声音时的内心感受,主要是从黄河代表的意义来理解。
22、请写出一组表现黄河神韵的唐诗或者宋词名句。(3分)
【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解析】分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唐诗宋词)即可。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对古诗词的有所识记,增加自己的文学修辞。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作文(40分)
23、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爱,生活变得无限美好。爱的甜美,让你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学会了爱。请以“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1教育网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
抓住提示语中“体验爱”“懂得爱”“学会爱”三个短语,理解其含义,选一角度写作。“爱”的话题是常说写的话题,意义是很丰富的,取材的范围很大,材料好选。建议用排比段的形式来写,写亲情、师情、友情,一段写一个,用生活的片断来表现这些“爱”,赞美这些“爱”的情感,最后表达自己“报恩”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