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1 20: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闯关练
1.看拼音写汉字
mèi lì( ) yǐn yuē( ) huāng liáng( )
huāng máng( ) yī wēi( ) jīng huáng( )
zhàn fàng( ) chén yù( ) xiāo shì( )
2.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应:yìng yīng
薄:bó báo bò
空:kōng kòng
3.解释下列词语。
(1)“明媚”在文中的意思是: 。
(2)“耽搁”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缥缈”形容的是: 。
(4)“翻箱倒柜”形容的是: 。
(5)“依偎”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1)“盼望”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2)“明媚”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3)“漫长”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4)“沉郁”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5)“惊惶”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事件来表达“不好挨”的心情。
(2)“我一声不吭,盼着”,通过“一声不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______又______的心理。
(3)“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旁边的脚,我感到母亲的视线没有离开过我。”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的心理。
(4)“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我”等待时的______。
(5)“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母亲______的情感。
6.赏析下面的句子。
(1)“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我”______的心理。
(2)“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我”等待时的______。
(3)“我一声不吭,盼着。”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的心理。
(4)“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的心理。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这句话通过______描写,表现了母亲______的情感。
二、能力提升综合练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母亲都在忙碌着,而我则在等待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天。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旁边的脚,我感到母亲的视线没有离开过我。她说:“就这样吧,先睡觉去吧。”“那我先去睡了,等一下叫我啊。”“嗯。”
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母亲一定早忘了,但她答应过我。我想,她一定记得,她总是这样答应我,然后又总是忘记。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断定是一个晴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我想,您说了去,就该马上去。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旁边的脚,我感到母亲的视线没有离开过我。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漫长的等待中,在我一声不吭的沉默中,消逝了。
1.文中“我”在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的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回答。
2.文中多次提到“我一声不吭”,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我一声不吭”背后的心理活动。
3.“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写道:“那个星期天,就在漫长的等待中,在我一声不吭的沉默中,消逝了。”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那一次,我哭了
那天,阳光明媚,校园里弥漫着花香。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感恩父母,拥抱亲情”。活动开始前,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眼前浮现出妈妈每天为我准备早餐的画面,还有爸爸深夜为我辅导功课的场景。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也有些酸涩。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写一封感恩信。我拿起笔,却觉得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写下了妈妈为我生病时彻夜不眠的照顾,写下了爸爸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工作的背影。写着写着,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从未如此强烈地想要表达我的感激。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给父母打电话,读出这封信。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深吸一口气,开始读信。读到一半,我的声音已经哽咽,妈妈在电话那头也哭了起来。她说:“孩子,妈妈也爱你。”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
挂断电话后,我坐在教室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阳光洒在我的书桌上,我看着窗外的蓝天,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和对未来的希望。我知道,这份爱将永远陪伴着我,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1.文章开头提到“阳光明媚,校园里弥漫着花香”,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写感恩信时,为什么会“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在给妈妈打电话读信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我知道,这份爱将永远陪伴着我,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核心素养提升练
我们通过阅读和写作,体会了文章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为了让真情自然流露,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还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传递真情。请你结合最近所学,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真情写作
写作主题: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或事件,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真实情感。可以是快乐、悲伤、感动、愤怒……
写作要求:(1)字数:300-400字。(2)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3)可以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让真情自然流露。
任务二:情感分享
将你的短文读给小组同学听,分享你的写作过程和情感体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指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任务三:情感日记
从今天开始,每天写一篇情感日记,记录生活中让你感到温暖、难过、惊喜或愤怒的瞬间。每天的日记字数不限,但要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你的真实感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闯关练
1.魅力 隐约 荒凉 惶忙 依偎 惊惶 绽放 沉郁 消逝
2.应:反应、应该 提:提醒、提防 绿:绿色、绿林 薄:薄弱、薄厚、薄荷
空:空洞、空闲
3.(1)鲜明可爱(2)拖延时间(3)隐隐约约、若有若无(4)形容彻底地翻检、搜寻(5)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4.(1)期待、失望(2)昏暗(3)悠长、短暂(4)忧郁、开朗(5)惊慌、镇定
5.(1)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2)急切、满怀希望(3)动作、孤独和无助(4)动作、无聊和焦虑(5)动作、愧疚和无奈
6.(1)希望破灭的绝望(2)动作、无聊和孤独(3)动作、急切又满怀希望(4)心理、焦急又兴奋(5)动作、愧疚和无奈
二、能力提升综合练
(一)课内阅读
1.初始时,“我”满怀期待,焦急地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随着时间推移,“我”感到孤独和无聊,开始通过各种行为打发时间;最终,随着天色渐暗,“我”意识到母亲可能不会带“我”出去,心情变得失望和沉默。
2.“我”希望母亲能主动履行承诺,但又害怕提醒她会让她感到不耐烦;“我”内心渴望出去玩,但又不想表现出自己的急切,所以选择了沉默。
3.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烘托出“我”失望和孤独的心情,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希望的破灭。
4.这句话总结了“我”在等待中度过的一天,表达了“我”对母亲未能兑现承诺的失望和无奈。
(二)课外阅读。
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阳光明媚,校园里弥漫着花香”营造了一种温暖、美好的氛围,为后续感恩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调,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温暖与感动。
2.作者在写感恩信时,回忆起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如妈妈为生病的自己彻夜不眠,爸爸为了自己的学习努力工作。这些画面让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因此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3.在给妈妈打电话读信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从紧张、期待到哽咽、感动,再到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一开始,作者深吸一口气,试图平静地读信;读到一半时,声音哽咽,情绪失控;最后,听到妈妈的回应后,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深刻感悟。通过这次感恩活动,作者明白了父母的爱是无私且伟大的,这份爱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动力,让他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核心素养提升练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