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专题:人体的营养和呼吸(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专题:人体的营养和呼吸(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2 15: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要点速记】
一、消化系统
考法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考法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考法3 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考法4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二、呼吸系统
考法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考法 2 体内的气体交换
考法3 呼吸的曲线图
【试题精练】
1.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表实验,请你选出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是( )
高锰酸钾溶液 蔬菜汁种类 蔬菜汁滴加量 实验结果
2毫升 黄瓜汁 14滴 褪色
2毫升 青椒汁 8滴 褪色
2毫升 芹菜汁 15滴 褪色
2毫升 白菜汁 11滴 褪色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2.如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用不容易燃烧的食物,如花生种子
B.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C.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D.测量出来的热量一定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3.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4.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5.“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患者呼吸道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救助,此时其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
C.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变小
D.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变大
6.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物质Ⅰ、Ⅱ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B是肺,Ⅰ可以代表二氧化碳,Ⅱ可以代表氧气
B.如果B是肾脏,Ⅰ可以代表尿素
C.如果B是大脑,Ⅰ可以代表二氧化碳,Ⅱ可以代表氧气
D.如果B是小肠,Ⅰ可以代表氧气,Ⅱ可以代表营养物质
7.某同学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为测定该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 淀粉酶溶液 蛋白质溶液 振荡摇匀 37℃恒温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克 4毫升 0毫升 是 30分钟 无明显变化
2 a克 0毫升 4毫升 是 30分钟 食物块变小
A.a处数值为0.1
B.将淀粉酶溶液换成胰液,仍然能得出(表中的)实验结果
C.将温度调整为0℃,仍然能得出实验结果
D.该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8.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含量降低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9.如图曲线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消化道营养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②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葡萄糖
C.丙内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在乙处,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0.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会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消化道内的图像。请结合图分析智能胶囊被吞咽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依次经过①→④→⑤→③→⑥
B.显微胶囊到达结构⑥,可清晰的看到肠壁的情况
C.显微胶囊可用于诊断③⑤处的病变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探测该处胆汁分泌情况
11.2022年9月11日,是中秋节,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组织了别开生面的节日会餐。空间站配备的“太空美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为航天员提供了充足能量和营养物质。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代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过程;图三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1~4为人体的器官,A~C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甲,乙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的器官,①~③为某种生理过程,a~e代表五类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对__________有促进消化(乳化)作用。
(2)图二中,若B为多肽,A为__________则器官甲为图一中[_____]__________;若C为氨基酸,乙为__________,参与②过程中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
(3)图三中最底层的[e]类食物富含__________经过消化最终变为图二中的C__________,C在器官乙内经过过程③__________进入循环系统。
(4)A、B、C三种营养物质中,青少年尤其应该多摄入图三中的__________类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配餐员,请结合太空中的实际情况从下列选项中为航天员选择一套适合的午餐食谱______。
A.红糖糍粑、酱牛肉、椒麻鸭、烧鸡腿
B.面包、尖椒土豆、酱香油麦菜,橙汁莲藕
C.米饭、酸辣笋、鱼香肉丝、蔬菜牛肉汤
12.米饭和馒头都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但它们的淀粉含量略有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1)吃馒头和米饭时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食物在消化道中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最终在______(填写器官名称)中消化分解为______,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在校生按照其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37℃水浴是在模拟______,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______,目的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三组受试者的唾液中,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最强的是______组。
(3)中国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五谷”中的______(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及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使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滴加的蔬菜汁越少,说明其含有的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2.答案:C
解析:
A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A错误
B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实验应进行多次,B错误
C 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测量结果偏小,C正确
D 测量出来的热量是食物中所含的大部分能量,因为有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空气中,D错误
3.答案:D
解析: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D正确。
4.答案:A
解析: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故符合题意;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不符合题意;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故不符合题意;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C
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若B是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肺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则物质Ⅰ可以表示氧气,物质Ⅱ可以表示二氧化碳,A错误。若B代表肾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因此物质Ⅱ可以表示尿素,B错误。若B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被运走,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因此物质Ⅰ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Ⅱ表示氧气,C正确。若B是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因此物质Ⅰ可以表示营养物质,物质Ⅱ可以表示氧气,D错误。
7.答案:A
解析: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酶的种类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所以表中a是0.1克,A正确。B.胰液中既有淀粉酶又有蛋白酶,因此不能得出该实验结果,B错误。C.将温度调整为0℃,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不能得出实验结果,C错误。D.加入淀粉酶以后,食物块无明显变化;加入蛋白酶后食物块变小,说明该食物的主要成分不是淀粉而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弹性小,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内的含氧量升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升高了,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C不符合题意。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乙是胃,曲线②代表的物质,在乙处开始消化,故②代表的是蛋白质,A错误。
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错误。
C.丙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酶,C正确。
D.脂肪的消化开始于丙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①食道→④胃→⑥小肠→③大肠→肛门,A错误。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⑥小肠,可清晰的看到小肠内的环形皱襞,B正确。
C.⑤胰腺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⑤,显微胶囊不可用于诊断⑤处的病变,C错误。
D.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D错误。
故选B。
11.答案:(1)1肝脏;脂肪
(2)蛋白质;3胃;小肠;肠液、胰液
(3)糖类/淀粉;葡萄糖;吸收
(4)bc;这两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
(5)C
解析:(1)图一中的1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随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可见蛋白质初步消化场所是胃,初步消化液是胃液,初步消化产物是多肽,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因此图二中,若B为多肽,A为蛋白质,甲为胃(即图一中的3),乙为小肠,C为氨基酸,其中参与②过程中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都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3)图三中的e类食物是指谷类食物,富含淀粉等糖类。在口腔中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口腔里的物质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在胃里淀粉不被分解,随着胃的蠕动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小肠绒毛襞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移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因此图三中最底层的[e]类食物富含糖类经过消化最终变为图二中的C葡萄糖,C葡萄糖在器官乙小肠内经过过程③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可见青少年应该多摄入蛋白质,图三中的b奶类和豆类食物、c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因此青少年尤其应该多摄入图三中的b和c。
(5)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A.食谱中缺少水果蔬菜,即缺少维生素等,A不符合题意。
B.食谱中缺少动物性食物,即缺少蛋白质等,B不符合题意。
C.食谱中的营养素种类齐全,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1)小肠;葡萄糖
(2)①人体口腔内温度
②不变蓝;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③馒头
(3)糖类
解析:(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酶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①37℃水浴是在模拟人体口腔内温度。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③由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的速率最快,因此该组受试者的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
(3)“五谷”主要是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其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淀粉属于糖类,因此“五谷”中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