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排出
【要点速记】
一、循环系统
考法1 血液和血型
考法2 血管
考法3 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泌尿系统
考法1 泌尿系统的组成
考法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试题精练】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数量多、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种组织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
B.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C.血液流经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后,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减少
D.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2.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
B.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C.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a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中的血液是静脉血
3.如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循环的路径:⑨-+⑥→①→②
B.在⑦和⑧、⑧和⑨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C.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D.假设扎紧血管④,从血管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血管⑤流出
4.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简图,M、N表示血管,A代表器官( )
A.M中血液是从心房流出
B.M血管中的营养物质总是多于N血管
C.N中血液一定是静脉血
D.若A为脑,则该图表示体循环
5.取某健康人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主要成分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尿液、血浆、原尿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 D.原尿、血浆、尿液
6.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3构成
B.3处重吸收的物质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C.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D.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
7.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A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过程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
D.2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8.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④③⑤构成
B.血液从a端流入,b端流出,其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降低
C.如果⑤肾小管病变,c中可能出现葡萄糖,尿液也会较正常人多很多
D.血液流经④滤过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其中只是不含有血细胞
9.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构建的血液循环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面是其他小组的评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建议用最粗的线条画右心室壁,因为它最厚
B.③代表主动脉
C.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的路径:右心室→③→毛细血管网乙→④→左心房
10.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丙处止血
11.如图是小明在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章时,在课堂上所学的生物图示以及在做相关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图甲所示的实验时,小明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还时常往湿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图乙中A血管是[________]。
(3)图丙中字母所代表的血液成分中,有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字母a代表的成分的作用是[________]。
(4)某人想参加无偿献血,体检结果显示其体内有炎症,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填名称)的数量超过正常值。
12.如图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表中的液体样品A、B、C分别取自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表中数据(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图表并回答问题:
成分 样品
A B C
水 90 98 96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图中肾单位由______(填序号)等部分组成。
(2)图中④是一个血管球,与其连接的血管③内流______血。图中⑥内的血液与①内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含量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人体细胞产生的尿素等废物,除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外,也能由皮肤通过______ (填结构)排出。
(3)分析上表,液体样品B来自肾单位的[______]______。通过比较发现,液体样品B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______的结果。
(4)分析表格,液体样品C应该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A正确。B.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血液流经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后,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减少,C正确。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含量明显增多,D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的血压、葡萄糖的变化以及血流的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动脉,b段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c段是静脉。
3.答案:C
解析:体循环的途径是:⑨左心室→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①、④上、下腔静脉→②右心房,A错误。
⑤主动脉与⑨左心室之间有动脉瓣,⑧左心房与⑨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B错误。
②右心房、③右心室内流静脉血,⑤主动脉、⑦肺静脉内流动脉血,C正确。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如果进行灌流实验,将④堵住,由①灌水,水会从⑥肺动脉中流出,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M中血液是从心室流出,故A错误。
B.若A为小肠,M血管中的营养物质总是少于N血管,故B错误。
C.如果A是肺部毛细血管,N中血液一定是动脉血,故C错误。
D.若A为脑,血液流经脑部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脑部,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则该图表示体循环,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样本1含有葡萄糖和大量蛋白质,是血浆;样本2含有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是原尿;样本3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且尿素浓度高,是尿液。
6.答案:C
解析: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构成,A正确。
B、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B正确。
C、1肾小球内是动脉血、7肾静脉内是静脉血,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1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C错误。
D、当1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因而在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B.过程A、B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B正确。
CD.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2中收集的液体是静脉血,C正确,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③肾小囊和④肾小球组成,A正确。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降低,B正确。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如果⑤肾小管病变,c中可能出现葡萄糖,尿液也会较正常人多很多,C正确。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错误。
9.答案:D
解析:A.①肺静脉流动脉血,④主动脉内流动脉血,A正确。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正确。C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输送血液路线最长,所以壁最厚,C正确。D.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④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③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图中的左心室→④主动脉→毛细血管乙→③上、下腔静脉→右心房,D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而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可见,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C正确。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说明是动脉血管受伤,应马上按压甲处(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C。
11.答案:(1)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静脉
(3)c;白细胞;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4)白细胞数目增多
解析:(1)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含氧丰富、血的颜色鲜红,C为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含氧量少、血的颜色暗红,A为静脉。
(3)c白细胞(WBC)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有防御保护功能;图丙中a为血浆,呈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4)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
12.答案:(1)②④⑤
(2)动脉;减少;汗腺
(3)[②]肾小囊;过滤作用
(4)尿液
解析:(2)题图中④是肾小球,此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内毛细血管、[③]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题图中[⑥]肾静脉内的血液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⑥]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含量减少。尿素等废物除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外,也能由皮肤通过汗腺以汗液形式排出。
(3)液体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因此B是原尿,取自[②]肾小囊,其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4)液体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而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和大量的尿素,因此液体样品C是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