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要点速记】
一、蒸腾作用
考法1 蒸腾作用的应用与实验
考法2 蒸腾作用的意义
考法3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二、光合作用
考法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应用
考法2 光合作用的实验
考法3 光合作用曲线图
三、呼吸作用
考法1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考法2 呼吸作用的实验
考法3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试题精练】
1.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下列做法运用的原理不匹配的是( )
A.给移栽的大树打“点滴”——补充水和无机盐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贮存水果蔬菜时保持低温——促进呼吸作用
D.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2.“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环境的降水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对植物本身是一种浪费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植物体内的“水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能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3.水分散失主要通过植物的哪个器官完成呢?某生物小组以天竺葵为材料,对此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天竺葵每天水分散失量如表(单位: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甲 保留所有叶 40 38 50 36 40
乙 去掉所有叶 6 4 10 3 8
A.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
B.甲和乙的差值可以表示蒸腾作用失水量
C.第3天的数据过大,应该舍弃不记录
D.水分散失主要与叶片的蒸腾作用有关
4.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呼吸作用为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
D.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它由根吸收,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叶绿体中
5.马尾松是常绿植物,叶针形,能够耐低温和干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保卫细胞的活动不影响叶的呼吸作用
C.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6.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合成得多
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C.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
D.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
7.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释放或消耗氧气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
D.该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8.用打孔器打出某植物的圆形小叶片若干,去除细胞内空气后,均分到离台灯距离不同的三个烧杯(盛有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中,此时小叶片沉入溶液底。在适宜的温度下,记录每个烧杯中小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叶片上浮时间越短,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
B.离台灯距离越远,小叶片上浮时间越长
C.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不会影响光合速率
D.图中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9.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作物产量无关的是( )
A.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B.增强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0.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沉水植物箦藻放入实验装置(图甲)中,分别用光照强度不同(6瓦、12瓦和24瓦)的冷光灯等距离照射实验装置,观察有色液滴在玻璃管中的移动情况,实验结果如图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瓶中溶液可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
A.应提前将箦藻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以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B.箦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玻璃管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
C.在24瓦冷光灯照射下,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速率最快
D.本实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11.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监控系统对蔬菜大棚内的水分、二氧化碳、温度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甲图是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乙图表示大棚内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_。
(2)乙图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______的增强而增强。B点表示:_______。_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成______,把______转变成化学能。
(3)丙图表示植物种植时植株间的不同间距,______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你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
(4)温室大棚使人们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蔬果。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的是_____。
A.除草施肥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温室内保持温度不变
12.靖西大香糯是广西特产,其独特之处在于颗粒大、米质洁白、浓郁芳香,蒸煮过程中香飘四溢,熟饭质地松软有光泽,凭借“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的口碑,靖西大香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__(填生理活动)。
(2)与叶肉细胞相比,根尖细胞在结构上没有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池塘中的塘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如果把香糯稻秧苗种在塘泥中,塘泥的有机肥料可以为香糯稻植株的生长提供________。
(4)有些种植户为了节约用地,种植香糯稻秧苗时没有留足够的行间距,导致减产,为了增加香糯稻的产量,请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出一项有效措施:________。
(5)香糯稻谷收获后往往要进行晒干以便贮藏,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给移栽的大树打“点滴”,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A正确。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有重要的意义,不是一种浪费,A正确,B错误;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C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D正确。
3.答案:C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因为数据过大而舍弃不记录,要保持实验的客观性。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简称碳氧平衡。
B.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C.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的吸收和产物(有机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绿体中。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氧气可进出,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和释放产物。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外出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从而影响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错误。
C.下表皮分布较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
D.马尾松是植物,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气温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能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夜晚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使得更多的有机物剩余,积累在果实中。因此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故A、C、D正确。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就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不会直接从外界吸取有机物,B错误。
7.答案:C
解析:ab段表示光照强度较弱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大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即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A错误;bc段表示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b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相等,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该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趋于稳定,D错误。
8.答案:C
解析:此实验并未设计以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为变量的实验,不能得出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不会影响光合速率的结论。故选C。
9.答案:A
解析:降低夜间温度,可以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0.答案:A
解析:此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有色液滴移动速率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并不是通过测定淀粉的生成量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故植物体内无论有没有之前合成的淀粉都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此不需要提前将箦藻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故选A。
11.答案:(1)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机物(淀粉);光能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最高效的利用光能
(4)D
解析:(1)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因为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产量,所以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乙图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图中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淀粉),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进行储存。
(3)丙图表示植物种植时植株间的不同间距,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密植可以最高效的利用光能,种植过稀会造成单位面积上光照的浪费,种植过密叶片会互相遮挡影响光能的吸收。
(4)A.除草可以减少其它生物与蔬菜水果竞争养分,施肥有利于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无机盐,因此能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因此菜农在种植温室大蔬菜时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夜间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而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1)成熟区(或根毛区);蒸腾作用
(2)叶绿体
(3)无机盐
(4)合理密植
(5)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1)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叶肉细胞相比,根尖细胞在结构上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池塘中的塘泥为香糯稻植株的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4)有些种植户为了节约用地,种植香糯稻秧苗时没有留足够的行间距,导致减产,原因是植物种植过密,植物的枝叶互相遮挡,会造成作物减产。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来控制株间距和行间距,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5)香糯稻谷收获后往往要进行晒干以便贮藏,利用的原理是减少水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消耗,延长贮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