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神奇的树 教学设计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神奇的树 教学设计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2-22 23: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5 神奇的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的《神奇的树》一课,紧扣低年级学生充满幻想、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教材通过展示各种风格迥异、充满奇幻色彩的树的形象,如童话中挂满礼物的圣诞树、神话里通天接地的神树等,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打开创意之门。它不仅让学生认识树的基本形态,更旨在培养学生用美术手段将想象具象化,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主题下感受美术与生活、想象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引导一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与实践,认识不同形态的树,激发想象力,能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大胆表现心中神奇的树,培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基本造型与色彩运用能力,在创作中体验快乐,提升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树的形态,把握树干、树枝、树叶的基本特征。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神奇的树。
四、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将丰富的想象通过恰当的美术形式完美呈现,创作出独具创意且画面完整、美观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通过讲授传递知识,欣赏激发灵感,讨论活跃思维,示范明确步骤,实践落实创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前在教室一角布置一棵用绿色卡纸简单制作、装饰极少的“普通树”模型。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就在咱们教室后面,快去看看吧!”学生围过去观察后,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呀?你们在哪里见过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生活中见到树的场景,如公园、路边、山上等。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兴趣,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快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想象铺垫。
教师神秘地说:“今天咱们要见识的树可和这棵不太一样,它们超级神奇,藏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播放一段包含童话里会发光的树、游戏中带有魔法果实的树等奇幻树画面的动画短片,短片结束后,揭示课题《神奇的树》。
设计意图:动画短片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拓宽学生思维边界,与开头普通树对比,强化“神奇”概念,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二)新授知识
引导观察
(1)教师展示多张大尺寸、高清的不同种类真实树木图片,有挺拔的杨树、弯曲的柳树、枝繁叶茂的榕树等,引导学生:“虽然神奇的树很特别,但它们也是从普通树变来的,咱们先来好好看看真正的树长啥样。”提问:“树都有哪些部分?树干像什么?树枝怎么长的?树叶又是什么形状、颜色?”
设计意图:从真实树木入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树的基本结构,为想象变形奠基,培养细致观察习惯,问题引导聚焦关键特征,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2)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快速画出树干、树枝、树叶,边画边强调:“树干直直像柱子,支撑大树;树枝弯弯四处伸;树叶椭圆、尖的、手掌样,各种各样。”
设计意图:简笔画示范直观呈现树结构,强化学生记忆,与学生互动回应,增强参与感,提升学习效果。
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一系列风格多样的以“神奇的树”为主题的儿童美术作品,如用彩纸拼贴、超轻黏土塑造、水彩画成的树,有的树上长着房子,有的树能和云朵对话,还有的树周围有小精灵飞舞。引导学生欣赏:“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心中神奇的树,想想它们神奇在哪,你最喜欢哪棵,为什么?”
设计意图:丰富作品展示提供多元创作灵感,问题引导促使学生思考作品创意与亮点,培养审美鉴赏力,为自主创作积累经验。
(2)邀请学生分享喜欢的作品及理由,教师适时点评补充,总结创意方法:“原来可以给树加有趣装饰,改变形状、颜色,还能添上喜欢的小动物,让树变神奇。”
设计意图:学生分享深化理解,教师总结为创作提供方法指导,将欣赏转化为实践动力。
启发想象
(1)教师语言引导:“咱们了解了真树,看了神奇树作品,现在轮到你们发挥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走进一片魔法森林,这里的树会说话、会变色、会飞……睁开眼睛,和小伙伴说一说你脑海里神奇的树啥模样。”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激发想象,小组交流碰撞思维火花,教师巡视了解想法,便于后续精准辅导。
(2)每组推选代表描述想象的树,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哇,你们的想法太奇妙啦,有的树能结糖果,有的树是城堡造型,等下一定能画出超厉害的作品。”
设计意图:代表发言展示集体智慧,教师反馈增强学生自信,营造积极创作氛围。
(三)教师示范
教师选取学生提到较多的“树上长房子”创意进行示范,边画边讲:“老师也想来画一棵神奇的树,先画粗壮树干,像个大圆柱,再添弯弯树枝,注意疏密,接着画个三角屋顶的小房子在树枝上,最后用彩色笔给树干涂棕色,树叶涂绿,房子涂红、黄,让画面美美的。”过程中强调构图饱满、色彩鲜艳。
设计意图:具象示范将抽象创作步骤可视化,降低难度,重点突出,让学生清楚如何下笔、组织画面、运用色彩,增强创作信心。
(四)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小朋友们,现在轮到你们动手啦,画一棵独一无二的神奇的树,记得把你的大胆想象都画进去,让画面漂漂亮亮的。”发放绘画工具,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构图小、不敢想象、色彩单一等问题及时引导:“试试把树画大些,占满纸;没关系,大胆画,你的想法很棒;给树叶换个粉色、紫色,说不定更好看。”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开启创作,巡回指导及时解决问题,个性化辅导助力每个学生成长,确保实践效果。
(五)作品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教室展示区“魔法森林”主题展板上。教师引导:“小画家们,咱们的魔法森林建成啦,快来欣赏下大家的宝贝作品。”
设计意图:主题展板营造展示氛围,增强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创作成就。
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自评环节,邀请学生上台介绍作品:“哪位小画家先来分享下你的神奇树,说说哪里最满意。”互评时,教师引导:“大家看看身边作品,夸一夸,也提提小建议。”最后教师综合评价,肯定创意、构图、色彩亮点,提出改进方向,颁发“最具创意奖”“最美色彩奖”“神奇魔法奖”等小贴纸奖励。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培养表达、倾听、鉴赏能力,奖励激发持续创作热情,让评价成为成长助力。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树世界,用画笔创造了好多奇迹,希望以后大家继续保持好奇心,画出更多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回顾强化学习内容,情感激励培养持久美术兴趣,为后续学习蓄力。
引导学生整理工具,有序下课。
七、板书设计
神奇的树
树的结构:树干、树枝、树叶
创意方法:变形、添物、变色
色彩提示:红、黄、绿、蓝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