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4 20: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阳安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2015级 语文
命题人: 做题校对人: 审核人: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第Ⅲ卷(答题卡和作文卷)三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第Ⅲ卷指定位置。
2.请考生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第Ⅲ卷指定位置,如填写错误将取消该题得分,责任考生自负。
3.考试结束后,交第Ⅲ卷,第Ⅰ卷和第Ⅱ卷由考生保留.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早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的,是西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引用刘安《离骚传》的话,盛赞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也许是由于距离屈原时代较近,对屈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的感受较为真切些吧,刘安、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显然还不算偏颇:它既看到了屈原对君王、宗国的忠贞之志,又看到了他不与黑暗世道和“浊秽”同流的抗争精神和高洁之行。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热烈颂扬中,表达了对屈原双重精神的崇仰钦敬之情!不过,司马迁还有一段评述,表明他对屈原精神有着深一层的认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一评述,在肯定屈原“竭忠尽智”的同时,更强调了他的“怨”君色彩。这就使屈原身上那富于“怨怼”抗争精神的一面,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这一点也为东汉史家班固强烈地感受到了。所不同的是,为司马迁所深刻理解的这种“怨怼”精神,却遭到了班固的猛烈抨击:“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离骚〉序》)
班固的评判抓住了屈原精神的重要侧面,即对于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精神。就这一点说,班固并没有看错。只是班固过于敏感,以为屈原的这种精神,对封建统治阶级颇有妨害,而采取了激烈排斥的立场。这一立场在今天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在封建时代却曾得到过不少回响。如北朝儒者颜之推,亦曾指斥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而将他置于“自古文人,多陷轻薄”的长长名单之首。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也不满意屈原的“怨怼”,作诗批评说:“三绌有愠色,即非贤哲模。”宋人葛立方,对屈原不从渔父之劝、忿怼沉江的激烈之行,更表示了极不赞同的意见:“使屈原能听其说,安时处顺,置得丧于度外,安知不在圣贤之域!而仕不得志,狷急褊躁,甘葬江鱼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这些都足以证明,屈原最早所影响于历史的,不是所谓“忠君爱国”精神,而是那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
东汉王逸,是首先以屈原的“忠贞”来对抗班固批评的著名大将。他在《〈离骚〉后叙》中激烈反驳班固说:“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这是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它巧妙地化解了人们对屈原“忿怼”抗争之行所抱的疑惧心理,因此得到了唐、宋之际许多著名人士的热烈回应。如魏征称赞屈原这样的“离谗放逐之臣”,是“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风声于千载”,给了屈原以高度的评价。
就是唐太宗,也以孔子“臣苟顺者不得为忠”之义,肯定了屈原“孤直自毁”的“忠”节。政治改革家柳宗元,还针对班固以为屈原不可与日月争光的说法,引征《春秋》之例反驳。宋人洪兴祖则盛推屈原“虽身被放逐,犹徘徊而不忍去。生不得力争而强谏,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流放废斥,犹如爱其君,眷眷不忘臣子之义。”严斥班固、颜之推之说“无异妾妇儿童之见”。这些都是鲜明地站在“臣子之义”立场上,标榜屈原“忠正”、“爱君”精神的代表性评价。至于屈原身上那强烈的抗争精神,除了生性不羁的自由狂放之士李白,曾发出过“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屈宋长逝,无堪与言”的感慨,表示过相当的共鸣外,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选自《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抗争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最早影响历史的是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
B.西汉司马迁鲜明地凸现了屈原富于“怨怼”的抗争精神。
C.经过王逸等人的努力,化解了屈原“忿怼”的抗争精神。
D.东汉班固对屈原“怨怼”的抗争精神,进行了猛烈抨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宋许多著名人士是站在“臣子之义”的立场,标榜屈原的“忠正”、“爱君”精神。
B.宋人葛立方认为屈原应知命,安时处顺,极不赞同屈原沉江这种“狷急褊躁”之行。
C.刘安比较中肯地评价屈原,也许是因为距离屈原时代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真切。
D.班固认为屈原的“怨怼”精神,虽“兼诗风雅”,但妨害封建统治,因而猛烈抨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王逸第一次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这次尝试取得了成功。
B.屈原身上的抗争精神,引发了李白的自由狂放,因而李白之后不再有人提及。
C.人们曾对屈原“忿怼”的抗争之行抱有疑惧心理,因而采取了排斥的立场。
D.刘安在司马迁之前就认识到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并给予高度赞扬。
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执事: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这里可译为 “您” 。
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一个意思。
D.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一直以来的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教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而辞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5分)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8、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9、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三)10、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句一分)
(1)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被曹 ( http: / / www.21cnjy.com )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离骚》是我国古代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抒情诗,屈原在诗中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
(3)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年轻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5)_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 __,依依墟里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选自“百度百科”)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张鸣访谈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但后来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
B.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组”,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2)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9分)
12、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侘(chà)傺 越陌度阡(qiān)
  淇水汤汤(shāng) 阿母大拊(fù)掌
 B.罹(lí)难 王事靡盬(gǔ)
  对酒当(dàng)歌 否泰(pǐ tài)如天地
 C.溘(hè)死 乘彼垝(guǐ)垣
  绕树三匝(zā) 踯躅(zhí zhú)青骢马
 D.谣诼(zhuó) 匪我愆(qiān)期
  何时可掇(duō) 葳蕤(wēi ruí)自生光
1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让千里之外对灾难感同身受的我们无法抑制内心的强烈愤怒。
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D、不少音乐人主动要求为春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歌手霍尊写歌,更有热心的“赫兹”(粉丝名)给他们发来自己创作的歌曲。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霍尊需要创作更多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省公安厅要求各级公安局长着力解决刑讯逼供、滥用警械、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财物、巧立名目收取办案费。
B.中国气象局写过一份内部报告,向上级反映雾霾问题,一些环保专家也提过建议,但对这份报告和专家的建议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C.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还有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
D.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15、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与上下文衔接。(6分)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有一些远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还有一些远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总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历经数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满落下帷幕,由上海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月亮之上”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其寓意。(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
六、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环境不可变,能变的只有自己。”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写议论文。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