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1 21: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课堂导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于2009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一大见证。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大大便利了三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0世纪以来还有哪些交通运输的新发展呢?让我们一起从今天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汽车工业的发展
(1)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①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
②影响: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汽车工业的发展
(2)中国的汽车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总装配线
毛主席视察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CA71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地位: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指引。
2003年—2016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万亿元)及占GDP比重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世界高速公路的发展
①产生与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②特点: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2.高速公路的发展
(2)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①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②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沪嘉高速”嘉定段
1988—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问题探究】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有哪些特点?对于中国发展有何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知识拓展】中国的公路建设
20世纪初,通行汽车的公路才在中国发展起来。到1946年12月,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13万千米,但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前夕能通行的只剩下一半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路建设逐步现代化,交通网络逐步形成,远到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边远地区都有公路相通。
中国的公路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简称国道)、省干线公路(简称省道)、县公路(简称县道)和乡道四类。其中,国道又分为高速公路和一般国道。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84.65万千米。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3.高速铁路的发展
(1)世界高铁的发展
①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②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东海道新干线
巴黎至里昂线路动车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3.高速铁路的发展
(2)中国高铁的发展
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到2020年,中国国内高铁规模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高速铁路达到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省会城市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3.高速铁路的发展
(2)中国高铁的发展
②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知识拓展】中国的著名铁路建设
1956年建成的宝成铁路,是沟通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其通车改变了数千年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瓶颈,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1975年,宝成铁路经过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1996年通车、连接北京与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工期最紧、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
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1万千米。
中国铁路干线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知识拓展】青藏铁路
自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
——《“天路” 架起雪域金桥——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孙中山在1919年明确提出了青藏铁路的概念和构想,但在20世纪上半期,这条铁路始终只处在概念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加之修筑铁路耗资巨大,青藏铁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反复勘测、论证,直到2006年才全线开通运营。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汽车工业 世界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占全球20%。
高速公路 世界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中国 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
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 世界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7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总量66.3%。
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知识小结】20世纪以来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4.航运技术的发展
(1)原因: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趋势: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3)中国: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东风号”远洋货轮
泰坦尼克号
“长城号”远洋货轮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5.海底隧道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地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二、航空的发展
1.世界航空的发展
(1)开始: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1903年“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莱特兄弟驾驶飞机
二、航空的发展
1.世界航空的发展
(2)发展
①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②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③20世纪上半期,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④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第一架金属客机“容克斯F-13”
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彗星1号”
宽体客机“波音747”
二、航空的发展
2.中国航空的发展
(1)开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1950年4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中苏合办民航公司的消息。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飞机
2条国内航线:
天津-北京-汉口-广州
天津-北京-汉口-重庆
3条国际航线:
北京-赤塔
北京-伊尔库斯克
北京-阿拉木图
二、航空的发展
【问题探究】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零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特点:民航行政管理权集中于中央政府;管理的军事化。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为政治和军事服务,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苏联模式和设备技术等的影响。
二、航空的发展
2.中国航空的发展
(2)发展: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全年旅客吞吐量等均达到较大数量。
2018年中国国内航空线分布
北京大兴机场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进步给人们带来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1)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2)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1)发展: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市内铁路和公共汽车等。
公共马车
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2)影响
①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②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在国内交通方面,近年来我国高铁和农村小公路都有很大发展。高铁开通增强了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导致沿途地级市经济增长率下降,这种高铁的“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以及第二、第三产业,而对中西部地区和第一产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公路建设上则能弥补这一不足,特别是县级公路,户户通水泥小公路或便民道则对“三农”帮助比较大,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
——摘编自张克中、陶东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来自高铁开通的证据》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
盖天津市发展至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4.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问题探究】分角度概括交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先进、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速公路、高速列车、城际高速轨道交通、港口和民航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缩短了人员交往和商品流通的时空距离,为人与物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以及沿江、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交通运输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现在人们出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快捷、安全、清洁、方便的出行环境,大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年》
经济角度:加快物品流通,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生活角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便人民生活;
思想观念角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陆海交通
的发展
航空
的发展
现代交通
与社会生活
陆上交通的发展
海上交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的发展
高速铁路的发展
世界航运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运技术的发展
世界航空发展
中国航空发展
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技术革新推动
现代交通工具
的出现和改进
课堂小结
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新变化。汽车运输后来居上,航空运输异军突起;地铁、城际轨道遍布城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突飞猛进;远洋船舶运输、海底隧道蓬勃发展。高度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福祉。
此外,国际和洲际交通的发展,不仅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促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带动了世界文化产业的繁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小结
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首次提到要加强“交通强国”建设,这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来看,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交通运输行业必须义不容辞地扛起先行的旗帜,踏上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