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
第四讲 物态变化 考点突破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2021年长沙中考题)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____;在读数时,乙图中的______(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温度计上的单位是摄氏度)。
2.(2024年黄冈中考一模题)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当它落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为使道路上的冰雪快速熔化,工人们会往雪地上撒盐,因为盐能 (选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3.(2024年黑龙江大庆中考题)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2024年四川广元中考题)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莹透明,太阳出来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端露水珠的形成属于 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5.(2024年安徽滁州中考一模题)如图,冬天骑行摩托车时,头盔的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时应该打开透气孔,风便从透气孔快速进入,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加快了“雾气”的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有效消除“雾气”。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24年山东聊城中考一模题)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后,数以万计的游客共赴冰雪盛宴。园内城堡、滑梯等都由冰块雕琢而成,地上还积了厚厚的雪,冰与雪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 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以上变化均需要_______热。
7.(2024年河南中考模拟题)人工降雨常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来实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________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三模题)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浸入液体后立即读数
B.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C.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读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数据准确
9.(2024年湖南岳阳中考二模题)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是45℃而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10.(2024年江苏宿迁中考题)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部分地区下起了“冻雨”,“冻雨”是下落的雨滴结成的冰形成的,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1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小李用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
B.水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8~10min内水不需要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12.(2024年青海中考题)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 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
13.(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题)有一种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后,达到灭火效果。上述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14.(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题)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的形成是汽化 B. 雪的形成是凝固 C. 雾的形成是液化 D. 霜的形成是升华
15.(2023年辽宁本溪中考题)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 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16.(2024年四川巴中中考题)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来 B.清晨的雾是由水蒸发而来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D.冰柜中刚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
17.(2024年山东枣庄中考题)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需要吸热 B.夏天洒水降温——汽化,需要放热
C.秋天细雨绵绵——液化,需要吸热 D.冬天大雪纷飞——凝华,需要吸热
18.(2024年黑龙江大庆中考题)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9.(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三、简答题(20题6分,21题4分,共10分。)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525
20.(2024年贵州中考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21.(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题)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四、实验探究题(22题7分,23题5分,24题7分,共18分。)
22.(2025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
(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cA<cB,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A______mB.
23.(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的错误是 ,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乙中的图 表示水沸腾前的情况;
(3)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4.(2024年江苏南通中考题)学校文艺演出时,为渲染气氛,老师将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台上瞬间弥漫了大量“白雾”,同学们对此很好奇。
(1)“白雾”是什么?大家讨论后认为“白雾”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依据是 。
(2)“白雾”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①为验证猜想1,小明取3小块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轻放在水面上,另外两片分别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纸片上,现象如图甲,说明猜想1是 的。
②为验证猜想2,小华先用温度计测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温度t1,如图乙所示,t1为 ℃,用电子秤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1;再测出 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2及水的温度t2,发现m2<m1、t2<t1.小华据此判断小水滴来自杯中的水,但不赞同猜想2,因为干冰升华时,不可能导致大量的水汽化。小华的判断得到大家的认可,理由是 。
(3)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小芳查阅资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华释放气体时,会产生剧烈振荡,把干冰附近的水击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雾化”的效果。
①为验证这一观点,小芳在三个相同的杯内分别放入温度、体积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两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纱布包裹起来放入水中,现象如图丙。比较 两图,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②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现象或设备: 。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
第四讲 物态变化 考点突破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低 B 20.0 2. 凝固 降低 3. 晶体 固液共存状态 4. 液化 吸热 5. 液化 加快液面上方(周围)空气流动 汽化 6. 凝固 凝华 放 7. 升华 凝华 熔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8. C 9. C 10. B 11. B 12. B 13. A
14.C 15. B 16. A 17. A 18. D 19. B
三、简答题(20题6分,21题4分,共10分。)
20.(1)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25℃,而铜的熔点为1083℃,若用铝制作“钱范”,当铜水倒入时,“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因此应选用铁制作“钱范”。 (2)铁的熔点为1525℃,选用铁制作“钱范”,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1525℃,如果超过1525℃,则高于铁的熔点,会导致“钱范”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
21.(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 (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
四、实验探究题(22题6分,23题5分,24题7分,共18分。)
22.(1)36.0 均匀受热 (2)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状态 (3)不会 (4)>
(每空1分)
23.(1)温度计玻璃泡触碰到了烧杯壁 秒表 (2)a (3)保持不变 (4)D
(每空1分)
24.(1)小水滴看得见,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看不见 (2)①错误 ②26 干冰升华结束后 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放热温度下降,不可能导致大量水汽化 (3)① A、C ②现象:瀑布前有大量水雾;设备:雾炮车、超声波雾化器、喷雾器等
(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