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自然界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知道元素由核电荷数决定;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建构原子模型,解释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
探究实践:通过构建原子模型,体验同位素原子的结构。
态度责任: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认识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
1.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确、硒、铁指的是以(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D
【详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元素。所以,D正确。
故选D。
2.氘、氚是氢的同位素原子,氘、氚原子中数量不同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答案】A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氕(H 1)原子、氘(H 2)原子、氚(H 3)原子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故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同。
故选A。
3.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答案】B
【详解】A、H2O2是一种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不能由氢气和氧气组成,说法错误,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故B正确;
C、H2O2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的,则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故C错误;
D、元素不能描述物质的构成,则D项说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4.空气质量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等气体,这三种物质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分别是由二氧化氮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分别是由二氧化氮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离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均不含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物质由元素组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分子里含有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
D.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答案】A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点睛】元素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的粒子,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6.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答案】B
【详解】A、都是6个质子,故质子数相同。
B、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就相同。
D、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就相同。
故选B。
7.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甲、乙、丙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中子 B.图中“”表示电子
C.图中“”表示质子 D.三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
【答案】D
【分析】
氢元素是1号元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所以氢元素的不同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1,据图可知,甲、乙、丙的三种结构都有1个“”、1个“”,所以“”表示质子,“”表示电子,故“”表示中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表示质子,错误;
B、由分析可知,“”表示中子,错误;
C、由分析可知,“”表示电子,错误;
D、原子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由分析可知,氕原子中只有1个质子,氘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氚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三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正确。
故选D。
8.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测,放射出来的粒子可能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C
【详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故选C。
9.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和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正确的是
A.不同种原子 B.不是同位素 C.中子数相同 D.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详解】根据和 可知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相同(都为34),电子数相同(都是34),中子数不同,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同位素。故选A。
10.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是金属元素
B.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
C.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
D.氘元素与氢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
【答案】C
【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详解】A、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是非金属元素,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氢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都为1,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氘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质子数为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的概念。
11.有三种原子,甲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种原子 B.甲和乙是同种元素
C.乙和丙核电荷数相等 D.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详解】AB、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肯定为同种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肯定不是同种原子,应该为同位素原子,故A错误,B正确。
C、核电荷数=质子数,因为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电荷数不同,故C错误。
D、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为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2.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答案】A
【详解】A、由题意比较和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不正确;
B、由题意比较和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C、由题意比较和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正确;
D、由题意比较和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正确。
故选A。
13.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8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98=118,即原子内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18。
【详解】A、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所以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应为两个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即118,选项错误;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符合元素的定义和规律,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应大于118,选项错误;
D、在该变化中,两种原子核合并在一起,质子数增多,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故选B。
14.下表是四种单原子核的微粒,请填写空格,并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 0 1
B 1 1 1
C 1 0 0
D 11 12 11
【答案】 ABC AB/BA
【详解】元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A、B、C的质子数都是1,为同种元素;
根据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ABC的质子数都是1,但C的电子数为0,C不属于原子,是离子,A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称同位素原子的是AB;
15.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
【答案】 元素 26 同位素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6;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16.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下面的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填字母)。
A.道尔顿 B.汤姆森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
(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答案】 B 模型 中子数不同 不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不同
【详解】(1)汤姆森最早发现电子的存在。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中子数不同。
(4)由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这两个微粒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17.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元素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答案】A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物理变化中,原子能再分,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
D、元素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正确。
故选:A。
18.2021年3月,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的碳含量进行了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约3200年左右。已知碳原子与碳原子互为同位素,则据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可确定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图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如图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以及中子数都为6,则碳-14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6,中子数=14-6=8,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9.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为同一种原子
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C
【详解】A、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A不正确;
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原子。B不正确;
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C正确;
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元素。D不正确。
故选:C。
20.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B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甲和乙互为同位素,故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B。
21.尿素呼气试验对于现阶段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有若重要意义、患者通过口服含14C的尿素胶囊,胃内幽门螺杆菌所分泌的尿素酶会将其分解为氨和14CO2,这样只需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14C就可作出诊断。以下有关14C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中的质子数为14
B.14C与12C两种原子质量相等
C.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D.14C属于放射性元素,所以质子数大于中子数
【答案】C
【详解】A、14C中的质子数为6,错误;
B、错误;
C、14C与12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正确;
D、14C的质子数是6,小于中子数14﹣6=8,错误。
故选C。
22.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选填序号), 该核聚变是 化学变化( 选填“是” 或“不是”)。
【答案】 氦 ①② 不是
【详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③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该核聚变没有生成新的原子,不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氦;①②;不是。
23.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C的带电性为 。
(3)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比较C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答案】 AD 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AD D
【分析】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详解】(1)A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为原子,B粒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离子,C粒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离子,D粒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为原子,故属于原子的是AD。
(2)C粒子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6,得到2个电子,为阴离子,故C的带电性为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同位素是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故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AD。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C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比较C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D。
【点睛】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4.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例如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氧原子(该类氧原子丰度最高)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但也存在含有9个或10个中子的氧原子,我们可以用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的方式来命名同位素,例如丰度最高的氧原子可以命名为氧-16,而氧-18具有放射性。
(1)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原子,一个碳-12原子中含有 个中子。
(2)在碳的同位素碳-12,碳-13,碳-14中,最有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
(3)该同位素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说,每过5730年,已经停止呼吸的生物内的该种同位素会减少到5730年前的一半。现测定,某考古遗迹标本中该同位素浓度为环境浓度的四分之一,请你推测该遗迹距今约 年。
【答案】(1)6
(2)碳-14
(3)11460
【详解】(1)根据“用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的方式来命名同位素”可知,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原子中质子数为6,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6=6;
(2)根据“丰度最高的氧原子可以命名为氧-16,而氧-18具有放射性”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较大有同位素最有可能有放射性,碳的同位素碳-12,碳-13,碳-14中,最有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碳-14;
(3)该同位素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说,每过5730年,已经停止呼吸的生物内的该种同位素会减少到5730年前的一半,某考古遗迹标本中该同位素浓度为环境浓度的四分之一,,表明已有2次含量减少一半(1→→),则此植物生存的年代距今已有2×57305730=11460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自然界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知道元素由核电荷数决定;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建构原子模型,解释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
探究实践:通过构建原子模型,体验同位素原子的结构。
态度责任: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认识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
1.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确、硒、铁指的是以(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氘、氚是氢的同位素原子,氘、氚原子中数量不同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3.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氧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双氧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双氧水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双氧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4.空气质量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等气体,这三种物质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分子里含有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
D.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6.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7.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甲、乙、丙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中子 B.图中“”表示电子
C.图中“”表示质子 D.三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
8.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测,放射出来的粒子可能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9.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和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正确的是( )
A.不同种原子 B.不是同位素 C.中子数相同 D.电子数不同
10.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是金属元素 B.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
C.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 D.氘元素与氢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
11.有三种原子,甲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种原子 B.甲和乙是同种元素
C.乙和丙核电荷数相等 D.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12.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13.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8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4.下表是四种单原子核的微粒,请填写空格,并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 0 1
B 1 1 1
C 1 0 0
D 11 12 11
15.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
16.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下面的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填字母)。
A.道尔顿 B.汤姆森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
(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17.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元素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2021年3月,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的碳含量进行了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约3200年左右。已知碳原子与碳原子互为同位素,则据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可确定碳原子的原子模型图为( )
A. B. C. D.
19.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代表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B.图甲、丙代表的原子为同一种原子
C.图乙、丁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D.图甲、乙代表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20.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21.尿素呼气试验对于现阶段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有若重要意义、患者通过口服含14C的尿素胶囊,胃内幽门螺杆菌所分泌的尿素酶会将其分解为氨和14CO2,这样只需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14C就可作出诊断。以下有关14C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4C中的质子数为14
B.14C与12C两种原子质量相等
C.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D.14C属于放射性元素,所以质子数大于中子数
22.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选填序号), 该核聚变是 化学变化( 选填“是” 或“不是”)。
23.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C的带电性为 。
(3)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比较C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24.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例如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氧原子(该类氧原子丰度最高)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但也存在含有9个或10个中子的氧原子,我们可以用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的方式来命名同位素,例如丰度最高的氧原子可以命名为氧-16,而氧-18具有放射性。
(1)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原子,一个碳-12原子中含有 个中子。
(2)在碳的同位素碳-12,碳-13,碳-14中,最有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
(3)该同位素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说,每过5730年,已经停止呼吸的生物内的该种同位素会减少到5730年前的一半。现测定,某考古遗迹标本中该同位素浓度为环境浓度的四分之一,请你推测该遗迹距今约 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