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谈读书》导学案
(教师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丰富自己的积累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语言运用: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思维能力: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审美创造: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咀嚼( ) 好( )读书 味同嚼( )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 ⑵伦理:
⑶诘难: 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 ⑹矫:
⑺学究: 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 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 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课后巩固】
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拓展延伸】
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6.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
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1.腹有诗书气自华。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参考答案
1.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cī jué hào jiáo
2.(1)狡诈 (2)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3)诘问,为难 (4)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5)(给言辞)增添光彩 (6)做作,不真实 (7)迂腐的读书人
(8)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9)不通畅 (10)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1)重要的诀窍。 (12)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1)答案: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答案: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答案: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答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答案: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5.答案: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6.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7.答案:读书的重要性,比喻论证。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国】莎士比亚
9.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论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性格特点是务实、果断。他在政治生涯中,积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使他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学习经历对他的性格和政治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成就是对相对论的创立。他的性格特点是勇于探索、独立思考。他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可以看出,物理学领域的深厚学识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