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两种油菜杂交获得F1的示意图,A和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F1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三价体(三条染色体联会在一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C染色体组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B.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9条染色体
C.F1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14个四分体
D.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存在生殖隔离
2.相互易位是一种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所示,一个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形图像,随着分裂的进行,十字形的配对同源染色体逐渐打开成为圆形或8字形,说明配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着丝粒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会引起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易位通常发生于间期
B.a中存在4条染色体和4个DNA
C.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b、c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
D.该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只有8字形分离产生的配子才是可育的配子
3. 为了确定某品种虾的染色体数目,研究者以肝胰腺和精巢组织为材料,制备多个染色体装片,统计染色体数目如图。( )
A.制备装片时需用碱性染料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B.在精巢组织装片中可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过程
C.染色体装片制备效果会影响染色体数目统计结果
D.图中结果相互验证得出该虾的染色体数为200条
4.水稻(2n=24)BBM1蛋白由雄配子携带进入雌配子,进而启动胚发育,而BBM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受精卵无法发育,野生型或BBM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雌配子中导入BBM1基因并表达,则无需受精即可启动还发育,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BBM1是诱导水稻受精卵发育的重要基因,在雌配子中的表达受限
B.野生型水稻细胞在减数分裂Ⅱ的中用和后期分别含1个和2个BBM1基因
C.BBM1蛋白诱导未受精的雌配子发育成的水稻在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联会
D.利用水稻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果蝇是生物学家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只含基因cn、cl,另一极只含基因v、w
B.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
C.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可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v和w在遗传时可决定果蝇的性别
6.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2n)高等动物细胞,其某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意部分染色体)如图1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遗传定律可发生于图2中的Ⅱ时期细胞中
B.图1对应图2中的Ⅰ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2倍
C.图1所示细胞的子细胞为精细胞,①②产生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D.图2中的Ⅳ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7.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中的甲细胞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
B.图1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C.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Ⅳ→Ⅲ
D.图2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Ⅳ和Ⅴ,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Ⅰ和Ⅱ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常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包括单交换或双交换(如图),其中后者比前者发生的概率更低。已知玉米种子的籽粒饱满对凹陷、有色对无色、非糯对糯性均表现为显性,且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为研究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让纯合的饱满有色非糯与凹陷无 单交换色糯性玉米杂交,F1再测交,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测交 子代 表型 饱满 有色 非糯 凹陷 无色 糯性 饱满 无色 非糯 凹陷 有色 糯性 饱满 有色 糯性 凹陷 无色 非糯 饱满 无色 糯性 凹陷 有色 非糯
数量 2 238 2 198 98 107 672 662 29 19
A.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四分体时期
B.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互换本质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9号染色体上控制籽粒饱满的基因位于另外两种基因之间
D.F1的生殖细胞形成配子时所有9号染色体均发生双交换
9.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某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展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内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对应图乙的CD段
B.图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图示时期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C.出现图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和基因突变
D.图乙DE段表示细胞分裂,EF段染色体和DNA数目是CD段的一半
10.图是某二倍体生物进行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2个四分体
B.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该图所示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11.如图表示某雄果蝇(2n=8)精巢中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和核DNA数的变化,甲、乙、丙、丁四个点代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名称可以为精细胞
B.若乙时期数目是由于丢失两对同源染色体而形成,则其中不存在四分体
C.丙时期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不再含同源染色体
D.丁时期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
12.将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红眼雌果蝇M,将眼色有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后凝胶电泳的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13.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16,XY型)的基因型是AaBb,图1是该动物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该种动物X、Y染色体联会时,不联会区域周围会形成性泡,PAR表示联会区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细胞①应有8个四分体
B.图1中细胞①分裂后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
C.图1中细胞②中移向一极的基因有A、a、B、b
D.图2性泡可以出现在图1动物个体的生殖器官中
14.如图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为(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15.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肌肉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
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6.甲、乙是一个动物细胞(AaXBXb)连续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次级卵母细胞
C.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XBXB
D.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AXB、AXb、aXB、aXb4种配子
17.图1表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雄性动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着丝粒(分别用“●”和“o”表示)的移动路径。图2中的a~e表示该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②过程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
B.图2中a、b、c均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C.图2中的e所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D.图1中③时期的细胞可对应图2的d
18.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下列关于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或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
C.为初级卵母细胞 D.为初级精母细胞
19.用32P标记基因型为AaXBY的某一精原细胞所有染色体DNA的两条链,让其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分裂,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类型如图1。其中某个细胞(M)中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此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属于类型丙,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互换
B.形成M至少经历一次甲类型细胞所处时期、一次胞质分裂
C.与M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的另一同期细胞可能有3条含32P的染色体
D.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培养液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20.甲、乙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不同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染色体及基因分布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②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互换或基因突变
B.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体
C.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两种精子
D.乙图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
21.某昆虫的体色、翅长和眼型3种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和D/d的控制。现用基因型均为AaBbDd的雌雄个体杂交,的性状分离比如下表所示。
A_B_D_ A_B_dd A_bbD_ aaB_D_ A_bbdd aabbD_
6 3 2 3 1 1
(1)据表分析,上述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结合以上信息画出两亲本这3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注:用“”的形式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已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互换而产生比例较少的重组型配子。理论上讲,基因型为AaBbDd的雄虫可以产生 种配子;对该雄虫进行测交,发现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50,则该雄虫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3)研究人员取雄虫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液中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将子细胞转移至普通培养液中激发其进行减数分裂,获得8个精细胞,这8个精细胞中不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细胞数目可能是 个。
(4)科研人员从经射线处理的个体中筛选到显性纯合致死的新品系,该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翅膀后缘开裂,正常翅膀后缘光滑无缺口。欲探究裂翅基因与翅长基因(长翅为野生型且为显性)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请利用该新品系和野生型纯合品系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
22.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与Bb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l白花植株 期四分体的个数为7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 个,又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 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 A →a 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
② 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dd突变为Dd(突变基因与A、B 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 基因的功能,但对a、B、b 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 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C
2.B
3.B
4.B
5.B
6.D
7.D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C
16.C
17.B
18.D
19.B
20.A
21.(1)不遵循;表中各表型之和为16;
(2)8;4/25
(3)0~4
(4)将该新品系的短翅个体(Eebb)和野生型纯合品系(eeBB)杂交,取子代中裂翅长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裂翅基因(E)与翅长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子代裂翅长翅∶正常翅长翅=2∶1;若裂翅基因(E)与翅长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裂翅长翅∶裂翅短翅∶正常翅长翅∶正常翅短翅=6∶2∶3∶1
2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8;不正确;当发生b→B的显性突变时,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基因与基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