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2 09: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与Ⅱ-2、Ⅱ-3与Ⅱ-4再各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不同
B.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4
C.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Ⅱ-3和Ⅱ-6的基因型相同且为杂合子
D.若Ⅱ-5与Ⅱ-6生一个患病孩子,则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脆性X综合征由X染色体上的FMR1因突变所致。FMR1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区域的CGG序列重复次数呈现多态性,正常时重复次数少于55,前突变时重复次数为55~200(不致病),而全突变时重复次数多于200(可致离)。男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不变或减少;女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增加,可生出全突变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GG重复次数的多态性影响FMR1编码多肽随的长度
B.女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可能传递给她的儿子
C.男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递给他的女儿
D.检测前突变女性的CGG重复次数可推断后代是否患病
3.果蝇是生物学家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只含基因cn、cl,另一极只含基因v、w
B.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
C.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可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v和w在遗传时可决定果蝇的性别
4.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可能为图1中的2号或9号
B.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与8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C.若11号为男孩,则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6
D.若11号患乙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8号产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Ⅰ异常
5.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
A.Dd B.DD C.XDY D.XdY
6.将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红眼雌果蝇M,将眼色有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后凝胶电泳的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不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7.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用两个纯合果蝇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合 亲本 F1 F2
一 刚毛♀×截毛♂ 全为刚毛 雌蝇全为刚毛,雄蝇刚毛、截毛各半
二 刚毛×截毛♀ 全为刚毛 雄蝇全为刚毛,雌蝇刚毛、截毛各半
A.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刚毛是显性性状
B.等位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组合一F1刚毛雄蝇的基因型XBY
C.组合一中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雌蝇中截毛占比为1/8
D.组合一中F2雌蝇与组合二中F2雄蝇相互交配,子代雄性均为刚毛
8.现有灰羽、黑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家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三种羽色与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有关,A/a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A为有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B决定灰羽,b决定黑羽。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纯系家鸽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Z染色体上,实验一中雄性白羽基因型为
B.A/a位于Z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一中雄性白羽基因型为
C.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D.实验二的雌雄个体杂交,则中灰羽:黑羽:白羽=3:1:4
9.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B.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5种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H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10.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5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B.Ⅲ13患甲、乙两病的原因是Ⅱ6个体在后期I发生了基因重组
C.Ⅲ15和Ⅲ16结婚,生一个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200
D.理论上,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后代较丙病患者后代的发病率高
1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
B.Ⅱ区段上的基因遗传不一定与性别有关
C.在染色体正常的男性个体中,Ⅲ区段上的基因不存在其等位基因
D.非同源区段(Ⅰ、Ⅲ)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12.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都为棒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前对其中一只果蝇进行了X射线处理,致使其产生的某种配子不具备受精能力。随后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眼形和翅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C.若未经过X射线处理,理论上F棒眼长翅果蝇中雌雄之比为2:1
D.经过X射线处理后,可能是基因型为BXA的雄配子失活
13.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几种?(  )
表现型 正常翅红眼 正常翅朱红眼 残翅红眼 残翅朱红眼
比例 3/8 3/8 1/8 1/8
A.1种 B.3种 C.5种 D.7种
14.鱼鳞病、血友病分别是由基因A/a、B/b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家系甲和乙关于鱼鳞病和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两家系部分成员鱼鳞病相关基因类型如下表(“+”表示存在该基因,“-”表示不存在该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家系甲 家系乙
I1 I2 Ⅱ I1 I2 Ⅱ2
基因1 + + - + + -
基因2 - - + - + +
A.鱼鳞病和血友病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家系甲中Ⅱ1患鱼鳞病可能是I2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家系乙中I1和I2可能会生育出只患鱼鳞病的儿子
D.不考虑变异,家系甲中Ⅱ2和家系乙中Ⅱ1婚配生育患鱼鳞病儿子的概率为1/4
15.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出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并证实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的羽化节律周期为24h,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周期变为19h、29h和无节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可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以上四品系果蝇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基因型共有14种
D.纯合pers突变体与纯合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F1雄果蝇的羽化节律周期一定不同
16.某患者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可以推测该患者(  )
A.是男性 B.具有3个染色体组
C.是性染色体异常患者 D.染色体数目与常人不同
17.鸭蹼病患者手指粘连,某家系中该病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此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
A.X染色体 B.Y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性染色体
18.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谱。图中除男孩Ⅲ7和他的祖父I4是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男孩Ⅲ7的色盲基因来自于I代中的(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19.某血友病患者体内经正常减数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粒刚分开时,该细胞中可能存在(  )
A.两条Y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
B.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致病基因
C.两条X染色体,一个致病基因
D.X、Y染色体各一条,没有致病基因
20.控制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色觉基因B对色弱基因B-、色盲基因b为显性,色弱基因B-对色盲基因b为显性。下图左为某家族系谱图,右为同种限制酶处理第Ⅱ代成员色觉基因的结果,序号①~⑤表示电泳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条带②③代表色弱基因,条带②④⑤代表色盲基因
B.正常色觉基因上可能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C.I-1对应的电泳条带应是②③④⑤
D.Ⅱ-3与正常人结婚,子代表现为色弱的概率是1/4
21.萤火虫是二倍体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有红色、黄色、棕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E/e控制。已知含有E基因的个体均为红色,含D但不含E的个体均为黄色,其余均为棕色。现有一只红色个体与一只黄色个体交配,F1中棕色雄性个体占1/16,让F1中的棕色雌性个体和黄色雄性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萤火虫的基因型有4种
B.亲本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DDXEXe
C.F1中出现黄色雌性个体的概率为3/16
D.F2中出现棕色个体的概率为1/3
二、非选择题
22.某野生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和Y染色体既有同源部分,又有非同源部分)的有角和无角、弯角和直角,分别由基因B/b和A/a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一只弯角雌性个体与一只直角雄性个体交配(子代数量足够多),所得F1雌性个体中弯角:无角=1:1,雄性个体全为弯角(不考虑从性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b位于   (填“常”或“性”)染色体上,有角对无角为   (填“显性”或“隐性”)。
(2)亲本交配之后所得F1中,无角雌性和弯角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该动物种群中弯角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研究人员欲探究某弯角雌性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设计了一个杂交实验,请补充实验:
实验思路:让该弯角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   的纯合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情况(不发生突变和互换,只观察表型情况,不统计数量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子代   ,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纯合子;若子代   ,则该弯角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23.七彩文鸟(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身披七彩羽毛,其中胸部羽色有多种,紫色十分艳丽,白色则干净高雅。已知该七彩文鸟的胸部羽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基因为色素产生的必需基因,d基因纯合时表现为白色;E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且该基因数量越多颜色越深,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让两个纯系亲本杂交,F1自由交配,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如表。
P F1 F2
白色×白色 浅紫色 紫色♂(151)、浅紫色♂(146)、浅紫色♀(143)、白色♂(96)、白色♀(242)
(1)七彩文鸟胸部羽色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F2中白色雌鸟的基因型有   种。若让F2中浅紫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   。
(3)在某F1七彩文鸟单对杂交实验中发现,子代雄性出现了紫色:浅紫色:白色=1:3:2的现象,在排除子代数量少的影响因素之后,推测该对鸟中基因型为   的   (填“雌”或“雄”)配子致死。为验证该推测,现提供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雌、雄个体若干,将其与上述实验的F1个体分别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与F1雌鸟杂交的结果为   ,与F1雄鸟杂交的结果为   。
24. 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XaXa)和红眼雄果蝇(XA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 000~3 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
2 000~3 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果蝇的性别决定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染色体组成 XX XXY XY XYY XO XXX YO YY
性别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雄性(不育) 死亡
(1)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2)对布里吉斯的实验现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①亲本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发生突变;②   。
(3)请写出②解释产生异常果蝇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4)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探究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①还是②,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   ,
则原因是①;   ,则原因是②。
答案解析部分
1.C
2.C
3.B
4.D
5.C
6.B
7.B
8.D
9.B
10.C
11.C
12.D
13.C
14.C
15.B
16.D
17.B
18.A
19.A
20.D
21.B
22.(1)性;显性
(2)AaXbXb;AaXbYB或AaXBYB
(3)4;aaXbYb;全表现为弯角;有无角或直角个体出现
23.(1)遵循;F2中紫色♂:浅紫色♂:浅紫色♀:白色♂:白色♀≈3:3:3:2:5,是“9:3:3:1”的变式
(2)DDZeW、ddZEZE;4;1/3
(3)DZE;雄;浅紫色♂:白色♂:白色♀=1:1:2;子代全为白色
24.(1)线性
(2)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同时移向一极,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同时移向一极
(3)
(4)方案一:让子代中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方案二:让子代中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方案一:若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方案二:若子代雌性果蝇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为白眼;方案一:若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方案二:若无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