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期期中教学目标质量检测义务教育七年级
语 文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卷。
第 I 卷(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骊歌(lí) 菜畦(qí) 磐石(pán) 秩序井然(zhì)
B.重荷(hé) 祈祷 (qǐ) 深邃(suì)鲜为人知(xiān)
C.哺育(pǔ) 污秽(suì) 嫉妒(jì) 叱咤风云(zhà)
D.炽热(zhì) 木屐(jī) 亘古(gèn)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博学 花圃 ? ? 屏障? 来势凶凶
B.狂澜 书墅 懊悔 妇孺皆知
C.谰语 彷徨 踌躇 人声鼎沸
D.田垄? 赫然 红装 慷慨淋漓
3.对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意象是( ▲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热烈而深切。)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所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她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 对象。
(2)这张肥胖但很 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3)我看看老师, 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4)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
A.嘲笑 顽固 请求 安静
B.嘲弄 坚强 征求 肃静
C.嘲弄 固执 了解 安静
D.嘲笑 坚毅 征求 肃静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四川男子篮球队的表现值得骄傲,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C.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李明同学的作业书写糟糕透了,歪歪扭扭的如群蚁排衙,惨不忍睹。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
B.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馨。
D.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使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
7.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一项是( ▲ )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④③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8.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四书五经”的“五经”指《春秋》《诗》《书》《礼》《易》。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夹竹桃花的败落,还指“我”长大成人。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与汉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蚊子和狮子》等。
第 II 卷(126分)
二、积累运用(26分)
9.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每空1分,共10分)
(1)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2)独坐幽篁里, ▲ 。(王维《竹里馆》)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6)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艰苦军旅生活的两句诗是 ▲ ,
▲ 。
孙权在劝说吕蒙学习的时候,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句子是
▲ , ▲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蜂[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蜜蜂的什么特点?(2分)
答: ▲ 。
这首诗在结尾时说蜜蜂“为谁辛苦为谁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认为蜜蜂是“为谁辛苦为谁甜”?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 。
11.根据下面内容代写的一份通知,有两处错误,请改在后面。 (2分)
(1)会议内容:筹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
(2)出席对象:学生会干部,各班班长。
(3)会议地点:政教处办公室
(4)开会时间:5月8日下午5时。
通
知
今
天
下
午
,
将
在
政
教
处
办
公
室
召
开
为
希
望
工
程
献
爱
心
活
动
筹
备
会
议
。
请
学
生
会
干
部
或
各
班
班
长
准
时
参
会
!
政
教
处
5
月
8
日
(1) ▲ 。
(2) ▲ 。
12.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清明节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你班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几处”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介绍徽标 班委们收集到“中华文化促进会”面向全球征集“七大传统节日LOGO(英文:徽标)”的获奖作品,想把“清明印”的标识图案用来布置活动会场,请你在现场为大家介绍它的构图特点及寓意。 (4分)
活动二:习俗探源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祭祀、踏青、放风筝、蹴鞠、荡秋千、插柳、斗鸡、吃青团、喝桃花粥……),班委决定征集多种活动方式。例如,有人建议介绍“祭祀”的情景时制作幻灯片,还可用上许嵩的《清明雨上》为背景音乐。为了使这次活动办得更好,请你提一条富于创意并切实可行的建议。 (2分)
▲
活动三:祭奠先烈 课堂活动结束后,你们班还打算4月3日(星期日)自发组织同学去烈士陵园祭扫,大家准备亲手制作小白花,写作悼念文章宣读。请你为悼念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
三、阅读理解(40分)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13——17题。(14分)
货郎李老四
周礼
①多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支教。学校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大山中,风景十分秀美,可交通非常不便,赶一趟集得步行三四个小时,平常所吃的菜多半都是学生家长送来的。
②学校的条件十分落后,除了三间简陋的教室外,还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卧室。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除了我是外地人外,另外两名教师都是本地人,每天放学后他们都回家。白天的时光比较好应付,但晚上就难熬了,那时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通常放学后,我先到后山吹一阵笛子,再去山下的河边坐坐,等到天快黑时再回到宿舍。
③那年月,乡间时常有货郞出没,他们挑着一个担子,走村串户,卖些日用品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叫李老四的货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一带转悠。路过的次数多了,彼此便熟识起来,偶尔买了东西,也站在一起说说话。李老四,四十多岁,长得憨厚老实,脸上黑不溜湫的,额头上的皱纹很深,说起话来像放机关枪。
④有一个周末,李老四正好路过这儿,我问他能不能帮我搞一部收音机。李老四笑着说,没问题,我每个月都要去城里进一次货,到时给你带一部,绝对不赚你的钱。我听后十分欢喜,随即将买收音机的钱交给了李老四。那时的工资很低,买这个收音机几乎花去了我大半年的积蓄。李老四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您放心吧,下个星期我就可以给您带回来。
⑤周一早上,我向同事说起此事,他们听后都埋怨我说,你太老实了,怎么能先把钱给他呢?他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要是拿着钱跑了,你上哪儿去找他呀!我说,让别人带东西,怎么好意思让他垫钱呢?再说看他人挺忠厚的,又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不至于如此吧。同事叹息说,人心隔肚皮,还是慎重些好。
⑥同事的话不无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有些担心,说实在的,要是李老四从此不再来这儿卖东西,我还真找不着他,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
⑦一连几天,我都守在校门口等着李老四,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李老四的半个影子也没见着。我安慰自己,李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可能是最近有事忙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的。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李老四的踪影,看来真印证了同事说的话,我彻底失望了。
⑧半年后,我因受不了山里的艰苦条件,当了逃兵,回到了家乡,也渐渐将这件事情淡忘了。
⑨多年后,我再次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这里早已成了旅游区,学校面目一新,不仅修了综合大楼,还来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我当年的一个同事,见到我时,他十分激动。一阵寒喧后,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从家里取来一部收音机递给我说:“这是当初你让李老四带的,后来是他儿子送来的,我一直替你保存着。”原来,李老四那次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在家里熬了大半年,但还是离开了。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将这部收音机给我送来。他还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不能食言。
⑩拿着那部如今只能算做“文物”的收音机,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选自《大江晚报》2015年8月16日,有删改)
13.开篇写“我”的支教情况,这与主题有关系吗?为什么?(3分)
答: ▲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1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从结构安排上看,第⑨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
结尾写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分)
答: ▲
(二)阅读《前赴后继的爱》,完成18——22题。(11分)
前赴后继的爱
朱成玉
①我的一个女性同事结束产假回来上班,和我谈起她的母亲,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光。
②她的母亲退休了,她也要上班了,带孩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母亲总是戏说别人羡慕她退休了开心,其实她哪里退得了休。母亲,就是这么一个操劳的工种,她也乐得单位下岗,回家上岗。大包大揽地对女儿女婿说:“该上班上班,家里的事啥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③临上班前,她还有些不放心,想嘱咐妈妈些什么,但看到妈妈那一系列动作之后,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完全放心地去上班了。看看那都是些什么动作吧——抱着孩子轻轻地摇,孩子酣睡后轻轻地放在床上;怕孩子睡着不舒服,就一粒一粒地解开扣子;怕他冷,掩掩被子;过一会又担心他热,再拿扇子轻轻地扇几下……
④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比你更细心地照顾你的孩子,那就是母亲,那就是前赴后继的爱。
⑤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山区的女人得了病,双腿不能动了。因为没有钱,一直没上医院,就住在家里买些药顶着。家里的东西差不多都卖光了,女人只好瘫在床上,后来确诊是骨癌,挺了两个月,还是去了,扔下了5岁的孩子。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个女人,最后只有两只手能动了,但她怕死后孩子冬天挨冻,在一个半月时间里竟然织完了孩子25岁之前要穿的所有毛裤。女人最后的日子过得很痛苦,她腰以下的部位已经都不能动了,每天要与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抗争,常常疼得满头是汗,但她从没有吭过一声,只是躺在床上不停地织毛裤。她白天织,晚上也不歇着。来看望她的人劝她休息一会儿,但她一点也听不进去,她说:“孩子太小了,我要是不在了,谁来照顾他呢。”说着说着,她就流出了眼泪。
⑥在生命的最后40多天里,这位母亲与死神进行着赛跑,直到织完了孩子25岁之前所需要的所有毛裤,才静静地合上眼睛。那一针一针织出来的毛裤里,凝聚着多少无法言说的爱和心疼!
⑦那不停奔跑的毛线,是前赴后继的爱,为孩子编织着可以温暖一生的巢。
⑧爱,有时候就是这样悲壮,让你心痛得无法呼吸,却无能为力。只能感慨和祈祷,祈祷所有的母亲都是健康的,都能得到上天的护佑。
⑨周末回家小住,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厨房里发出声响。从小到大,母亲总会准时在四点起来为我们做早饭,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我们各自都成了家,她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因为糖尿病的缘故,母亲的视力渐渐模糊,已经做不了饭了。可是那个早晨,厨房里依旧热闹着,做饭的人换成了父亲,母亲则变成了总指挥。
⑩那天的早餐是温暖的,只是有些咸,因为我的泪水不停地落进饭碗里。
父亲和母亲进行着爱的接力,这前赴后继的爱,将亲情的薪火传递,生生不息。
(选自《读者》,有改动)
18.文章写了三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3分)
答: ▲
本文采用了“一线串珠”的写法,请问这条“线”是什么?(2分)
答: ▲
“那不停奔跑的毛线”一句中,“奔跑”一词用得好,请作赏析。(2分)
答: ▲
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读了这篇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2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23.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未尝识书具 ( ▲ ) ②父异焉 ( ▲ )
③尔颇有所识不 ( ▲ ) ④仿佛志之( ▲ )
2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余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忽啼求之 B.仿佛志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邑人奇之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分)
译文: ▲
②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2分)
译文: ▲
26.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4分)答: ▲
四、写作与表达(60分)
27.一家人围绕着餐桌就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餐桌上,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联系感情,消除误会;还可以高谈阔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以“在餐桌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6年上期期中教学目标质量检测义务教育七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A 2.C 3.D 4.D 5.B? 6.B 7.A 8.C
二、积累运用(26分)
9.(1)竹中窥落日 (2)弹琴复长啸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何人不起故园情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忧虑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8)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每空1分,共10分。错、漏、添字,该空记0分。)
10.(1)夹叙夹议(1分)。写出了蜜蜂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1分)。 (2)这里的“谁”表疑问,是泛指(1分)。作者表面上是在问蜜蜂(1分),实际上是饱含赞美蜜蜂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甜蜜生活的感情(2分)。
11.(1)“今天下午”应该为“今天下午5时”。(1分) (2)“学生会干部或各班班长”应该为“学生会干部和各班班长。” (1分)
12.活动一:在一方中国印上刻有两人,一人执香跪拜,一人用执帚扫墓;印章下方是“清明节”三个汉字和英语译文。寓意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焚香祭扫以寄托哀思。 (图的内容和寓意各2分) 活动二:应扣住具体的习俗(即括号中提示语)回答(建议内容具体得1分,且有新意给2分。) 活动三:示例:追寻英烈足迹 (不宜过长,跟祭奠先烈有关即可。2分)
三、阅读理解(40分)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13——17题。(14分)
有关系(1分)。作者先交代写作背景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1分),为货郎李老四的出现做铺垫(1分)。
14.外貌和语言描写(1分)。揭示了李老四憨厚老实、饱经沧桑、善于言谈的性格特点,符合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身份(2分)。
15.对比(1分)。用“同事的推测”与“李老四的实际行动”作对比(1分),强调李老四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1分)。
16.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起波澜(1分),既化解了前文中的猜测(1分),又写出了李老四的诚信,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
17.李老四的行为,猛烈地撞击了“我”的心,令人感动,令人回味。(2分)
(二)阅读《前赴后继的爱》,完成18——22题。(11分)
同事的母亲细心地照顾同事的孩子(1分);山区病重的女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竟然织完了孩子25岁之前要穿的所有毛裤(1分);母亲指挥着父亲给“我”做饭(1分)。
亲情之爱。(2分)
“奔跑”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山区病重的母亲与死神赛跑(1分)、为孩子赶织毛裤的急迫(1分) 。
21.赞美父母前赴后继之大爱(1分),将亲情的薪火传递,生生不息(1分) 。
22.示例:读了此文,我认识到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我爱你!”(2分。联系选文内容,话题不偏离母爱,有具体感受,联系实际,语言通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15分)
23.①曾经 ②对……感到奇怪 ③不,通“否” ④记住(每小题1分,共4分。)
24.C
25. ①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的人用钱求仲永写诗。(译对“奇”“宾客”各0.5分,全句意思译对、通顺1分) ② 有客人拜访陈太丘,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译对“诣”“炊”各0.5分,全句意思译对、通顺1分)
26.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 ,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两个方面各2分,共4分。)
四、写作与表达(60分)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51-57)
立意有深度 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 切合作文要求
语言流畅
用语准确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二类卷
(41-50)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符合作文要求
语句通顺
用语基本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类卷
(33-40)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不偏离作文要求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
(32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偏离题意
语句不通顺
结构混乱
条理不清
说明:(1)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等占57分,书写、卷面3分,共计60分。 (2)没有标题扣2分。 (3)每4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到3分为止。 (4)字数不够,每少50字扣1分,扣到3分为止。
2016年上期期中教学目标质量检测义务教育七年级
语 文 答 题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二、积累运用(26分)
9.(1) (2)
(3) (4)
(5) (6)
(7) , 。
(8) , !
10.(1)答:
答:
11.(1)
(2)
12.活动一:答:
活动二:答:
活动三:答:
三、阅读理解(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13——17题。(14分)
13.答:
14.答:
15.答:
16.答:
17.答: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前赴后继的爱》,完成18——22题。(11分)
18.答:
19.答:
答:
答: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15分)
23.①( ) ②( )
③( ) ④( )
25. ①译文:
② 译文:
答:
四、写作与表达(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