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47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47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2 14: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人教新版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2022年国庆节期间朋友圈里的美图秀秀
新疆乌尔禾胡杨林
浙江绍兴上虞县自然风光
一、地 域 差 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浙江绍兴上虞区自然风光
1.观察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存在哪些差异?
2.推测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
新疆乌尔禾胡杨林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地域差异的成因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太阳辐射量不同
距海远近不同
+
区域内部整体性
区域内部整体性
区域之间
差异性
区域A
区域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地域差异的尺度
全球性尺度,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区域尺度,如:
地方尺度,如:
亚洲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阳坡与阴坡的地域差异(秦岭)
思考:浙江绍兴和新疆乌尔禾的地域差异属于哪种尺度?
五带的划分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地域差异的表现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决定
影响
形成
特点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1
朋友圈里还出现了各种自驾游。
线路一:北海 同江
广西北海
长沙岳麓山
小兴安岭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1
线路二:北京 霍尔果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1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组:
1.线路一中的三幅景观图片分别对应于哪个自然带?
2.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
3.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什么?
4.从全球范围来看,此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哪些地区分布最典型?
第一组:
1.线路二中的三幅景观图片分别对应于哪个自然带?
2.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
3.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什么?
4.从全球范围来看,此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什么地区分布最典型?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第一组:
等量
等量
A
B
面积




热量差异为基础: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五带
探究活动1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第二组:
水分差异为基础:由于海陆分布,而导致距海远近不同,从而造成降水量差异
从沿海向内陆呈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规律。
探究活动1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
分异规律 主导分异因素(基础) 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分布特征 典型分布区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东西)方向延伸
纬度(南北)方向更替
①非洲大陆、欧洲西部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②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南北)方向延伸
经度(东西)方向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
C
B
3.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4.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该地域分异规律
C.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D
A
第二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朋友圈里的极致登山爱好者
①荒漠石山
②荒漠草原
③草甸
天池
④草原
⑤雪岭云杉
⑥托木尔峰
(高山冰雪)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2
读“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将朋友圈配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按海拔高度由低到高排序。
(2)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天山北坡有云杉林而南坡没有。
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
乙 天山牧场转场示意图
世界地形图
①荒漠石山
(1)
②荒漠草原
④山地草原
③高山草甸
⑤雪岭云杉
⑥托木尔峰(高山冰雪)
(2)天山北坡是北冰洋和西北大西洋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南部有高大的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南坡无法形成降水。
海拔不同
水热组合不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2
这位朋友的终极目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比两地自然带分布,回答问题:
(3)说明天山和珠峰南坡山麓自然带(基
带)类型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对比天山北坡和珠峰南坡自然带谱
丰富程度的差异,解释原因。
天山基带:(温带)荒漠带
珠峰南侧基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天山地处中纬度大陆中部,当地自然带为荒漠带;珠峰纬度低,当地为常绿阔叶林带。
珠峰南坡自然带谱更丰富。
原因:珠峰南坡纬度较低,海拔更高。
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
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2
这位朋友的终极目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比两地自然带分布,回答问题:
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
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
(5)从地形角度简析,珠峰南北坡自然
带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6)对比珠峰南坡自然带垂直分异特
点,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基带不同。原因:山麓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自然带谱不同:南坡多、北坡少。
原因:南坡相对高差更大
南坡自然带的更替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一个是水平的,一个是立起来的)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2
这位朋友的终极目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比两地自然带分布,回答问题:
(7)以珠峰高山草甸为例,说明它在南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的不同及原因。
(8) 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
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
为什么?
北坡:约4000—4600米高度
南坡:约4500—4800米高度
原因:南坡是迎风坡也是阳坡,水热较为丰富,所以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更高些。
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有差别。
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
世界地形图
印度洋水汽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2
这位朋友的终极目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比两地自然带分布,回答问题:
(9)对比珠峰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并分析
原因。
南坡低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比北坡大得多。
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
世界地形图
印度洋水汽
影响雪线的因素:
纬度(温度):纬度越低(高),0℃温度出现的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
山地降水: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坡向: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1: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
垂直
地域
差异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海拔
升高
气温
降低
降水
变化
水热
组合
差异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纬度
相对高度
海拔
自然带数量多



自然带数量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3:垂直带谱的分布特点
①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以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变化规律
③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④山地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坡向、地形的关系。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诗句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
垂直地域分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4~6题。
4.长白山的基带植被主要为(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5.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
是(  )
A.热量 B.人类活动 C.降雪量 D.地形坡度

B
D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下图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分析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高山草原(草甸)带
8.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大气环流

C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后作业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教材图5.7),绘制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模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后作业
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
第三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后作业回顾
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规律性是绝对的吗?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新疆库尔勒罗布人村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地方性分异规律
宏观方面
距北冰洋3200多千米
距太平洋2800多千米
距地中海3600多千米
距印度洋1800多千米
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
天 山 山 脉
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示意图
微观方面
冰雪融水
改善了局部地区的水分条件
绿洲
深居内陆
地形阻挡
气候干旱
沙漠
+
案例1:沙漠中的绿洲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地方性分异规律
案例2:温带湿润区的山区
宏观方面:温带湿润区应发育落叶阔叶林
微观方面:
高而陡的山坡(4、9):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只能生长耐旱的针叶林
低洼河谷地带(1、3):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2):落叶阔叶林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地方性分异规律
案例3:草原上的盐碱地
宏观方面:草原环境(降水较少的地区)
草原盐碱地
草原盐碱地形成原理示意图
微观方面:
土壤中的K、Ca
被水带到低洼处
蒸发强烈
K、Ca在土壤表层累积
盐碱地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
物质、能量再分配
地方性地域分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3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夏季)
全球风带示意图
材料1: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夏季)
材料2:全球风带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3
世界地形分布图
材料3:世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3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
2
3
4
利用所给材料,分析图中地方性分异的成因,完成下页表格。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3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1.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2.南美大陆南端山脉东侧形成的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5.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 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小结
宏观
微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B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3.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下图为海南岛地理简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下表中所示为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
月份 降水量/mm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12 13.9 34.9 68.2
1 7.6 19.5 31.4
2 14.2 35.0 43.5
3 17.4 50.6 47.5
4 30.0 100.2 125.4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
地方性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现象。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背风坡),降水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