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件(53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件(53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2 14: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19人教新版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
思考:
1.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2.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认识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粮食安全基本环节: 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
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
粮食流通
粮食贸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认识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国家总体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
非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
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粮食安全
资源安全
环境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
基本物质保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中国与千年发展目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关于粮食安全的立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认识粮食安全
粮食
安全
国内粮食生产
(基础)
决定
粮食安全的基础
我国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一贯立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粮食生产及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影响因素: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以及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分析思路:
①耕地数量上(特点、影响)
③耕地分布上(特点、影响)
②耕地质量上(特点、影响)
耕地资源
④气候、气象因素(特点、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①耕地数量
总量多
人均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①耕地数量
荒草地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中国土地利用结构
后备耕地数量少
后备耕地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①耕地数量(总结)
人均耕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粮食增产压力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②耕地质量
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
优等地
高等地
中等地
低等地
高质量耕地比重小
70%为中低产田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②耕地质量
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
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此生盐碱化、土壤侵蚀等为主
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
西南地区以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为主,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
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②耕地质量
土壤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污染等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②耕地质量(总结)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
土地退化问题
粮食增产压力大
土壤污染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教材思考题
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
优等地
高等地
中等地
低等地
1.哪些自然环境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2.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等因素。
耕作方式;灌溉方式;农药、化肥的施用;采矿行为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③耕地分布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90%以上的优、高等地,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严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③耕地分布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新增耕地(质量较低)的主要分布区。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③耕地分布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西北地区:耕地仅在绿洲少量分布。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影响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自然因素?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气候: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
地形: 东部平原丘陵区地势较为低平,适宜耕作,集中了70%以上的耕地;
水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零星的灌溉农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③耕地分布 (总结)
粮食生产空间差异大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地形、气候、水源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④气候、气象因素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风灾
涝灾
冻害
旱灾
读图说明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④气候、气象因素
粮食生产年际波动大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
冬夏季风年际变化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
总结:
耕地资源特征 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数量特征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粮食增产压力大
质量特征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分布特征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粮食生产空间差异大
灾害特征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 粮食生产年际波动大
2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分析思路
粮食储备
粮食流通
粮食进出口
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数量、提高单产)
粮食生产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
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配置不均问题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基本环节
途径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增加粮食总产量
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1949年建国以前
1949年建国以后
扩大耕地数量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粮食总产量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下面每种措施如何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可增强防治旱涝灾害能力、
平整土地利于耕作
可提高土壤肥力
有效防治病虫害
能提高耕地利用率
可保证高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粮食的跨区调剂
粮食跨区调剂
南粮北调
北粮南运
大米
玉米
饲料粮
食用粮
20世纪60、70年代
1985年以后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粮食国际贸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
1.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如何?
2.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的原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接触的大豆制品或者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有哪些?
1995年之前,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低,甚至为负值,1995年之后,大豆的依存度迅速上升,高达85%以上。
豆制品:豆腐、腐竹、豆浆等;
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豆油、豆饼(用于饲料)等。
3.你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改变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为什么?
需要。
因为,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4.建立粮食储备
截止2019年9月,我国中央储备粮库有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覆盖31个省市区,总仓接近1亿吨,成了老百姓放心的“米袋子”。
20世纪80年代之前,“统购统销”政策:
国家对粮食统一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家粮食储备制度:
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粮食安
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3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根本矛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耕地保护政策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红线制度
粮食安全
耕地安全
支撑
基础
保障
国家安全
(数量、质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
结合下图,说一说何为耕地红线?从哪些方面保护耕地?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18万亩
绝不能随便占用
数量保护
质量保护和提升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耕地保护政策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保护耕地数量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6亿亩基本农田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用地做到“补足补优”
以质换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针对各区域中低产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区域农田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重点任务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区域农田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填,改善耕层结构。
华北平原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区域农田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区域农田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区域农田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青藏高原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小结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增加粮食产量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划定耕地红线,增加资源供给能力
提升耕地质量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1.如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读图,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 全部采取轮作休耕制度,提高耕地质量
C. 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粮食生产和管理水平
D. 依赖国际市场,拓宽渠道,增加粮食进口
C
单位:万吨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黑龙江 内蒙古 浙江 广东
1980年
2018年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如表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成任务清单。读表,回答。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湖北建设水利工程,预防洪涝灾害 ②河北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③宁夏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西藏需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并非直接生长在海水里,而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2017年在山东省青岛市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袁隆平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获得丰收。
3.发展海水稻种植的意义有( )
①增加粮食产量
②缓解耕地资源不足
③缓解水资源危机
④保护滩涂湿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读我国四大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图,完成4~5题。
4.据图可知(  )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5.东北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D.河流较多,无须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A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完成6~8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东部沿海地带 D.东部季风区
7.近年造成③地耕地不断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B.水土流失
C.生态退耕 D.沙尘暴吞没耕地
8.为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下列措施中,当前最适宜的是(  )
A.围垦东部沿海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C.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D.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住房公寓化
D
A
C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说出a区域主要农作物。说明a地区因大规模扩大粮食生产而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
小麦、玉米、水稻;
湿地破坏;局地气候恶化,涵养、调蓄水量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多发等。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根据图像,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 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
返回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为了及时修复生态、恢复地力,有效保障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划定了耕地轮作和休耕试点的重点地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