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国际合作
2019人教新版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2016年年初,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应越南的请求,我国于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从位于湄公河(澜沧江)上游的景洪水库向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帮助越南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缓解了旱情。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思考:
1.在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方面,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2.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
1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国际合作的原则
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共同挑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
现实情况不同: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不同,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有别,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异巨大。
以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通力合作,应对挑战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阅读教材和右图,说一说:哪些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哪些环境问题属于跨国、跨地区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跨国、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跨国河流改道和污染、核泄漏、石油泄露等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如我国向湄公河下游补水)
要求: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国际合作的特点
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阅读教材和右图,说一说:参加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总结国际合作的特点。
意愿高
覆盖面广
影响面宽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国际合作的特点
活动频繁
碳减排的国际合作历程
阅读教材和右图,说一说:在碳减排的国际合作历程中,举办活动的频率有何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4.国际合作的途径
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实施了多种途径的国际合作。
思考:每种途径的国际合作对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有什么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4.国际合作的途径
签署公约及履约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资金援助
约定了参与国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可以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
确定各协议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互信互惠发展。
提升参与国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开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及时对资源、环境领域的开发、保护采取有效行动,保障国家安全。
开展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可以扩大科技开放,起到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
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阅读:国际合作的进展不一
表4.4 有关大气问题的国际合作示例
进展程度 大气问题 协议 进展良好或不好的主要原因
进展 良好 平流层臭氧空洞 《维也纳公约》 关注度高
问题复杂度低
解决问题的成本低
解决问题的收益超过成本
《蒙特利尔协定书》 有一定进展 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 硫化物污染 氮化物污染 颗粒物 对流层及地表臭氧 跨界空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 关注度高
问题的复杂度高,解决颗粒物与对流层臭氧问题成本高
一些地区的设备较其他地区完备
《欧盟指令》 《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 《哥德堡协议书》 进展 有限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关注度不一致
问题复杂度高
解决方案成本高
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不足
从行动到取得效果的时间间隔较长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模拟谈判大会
模拟谈判:阅读教材P109活动,结合给出的材料,就两大主题进行谈判。
2
中国在行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发表讲话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和角色
态度: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角色: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中国的行动
①履行国际公约
《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京都议定书》
《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国际管制捕鲸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87年9月18日
1991年6月13日
蒙特利尔
1973年3月3日
1981年1月8日
华盛顿
1946年12月2日
1980年9月24日
1992年6月22日
1992年6月11日
里约热内卢
1997年2月2日
1998年5月29日
京都
1971年2月2日
1992年3月31日
拉姆萨尔
1989年3月22日
1989年9月11日
维也纳
1972年12月29日
1985年11月14日
伦敦
1994年10月14日
1997年2月18日
巴黎
1989年12月27日
1990年3月22日
巴塞尔
1992年6月1日
1992年6月11日
内罗毕
公约通过地点
1992年6月1日 公约通过时间
1992年6月11日 中国参加时间
我国批准了:
臭氧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中国的行动
②开展国际合作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如:
南北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借鉴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南南合作——积极倡导和推动资源、环境领域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中国的行动
③推进新发展理念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P110
我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
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
我国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2015年在巴黎召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
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
我国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小结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在行动
国际合作的途径
签署公约及履约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资金援助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履行国际公约
展开国际合作
推进新发展理念
资源、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区影响
保障本国安全不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
国际合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1.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B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2~4题。
2.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C.臭氧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3.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4.该事例说明( )
A.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B.环境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治理环境问题各负其责
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各个国家之间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C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6.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破坏 D.海洋污染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