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19人教新版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2009年10月17日,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头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潜水服,在六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采用手势和书写版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
思考:
1. 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呢?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
近代全球气候变化
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虽然有波动,总体趋势在上升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读图
思考: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点:
二者都呈上升趋势。
不同点: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而二氧化碳浓度为持续上升。
距平:表示低于或高于平均值多少
1880-1940年:全球气温低于平均值
1940-1980年:全球气温存在波动
1980年以来:全球气温高于平均值
为什么全球变暖趋势会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相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碳循环: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
结合右图和教材文字,说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从二氧化碳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分析。)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对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大气二氧化碳库
收入
支出
土壤和生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火山喷发所释放的CO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石燃料形成过程中的固碳
水—气交换过程水域的吸收、溶解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温室效应示意
太阳
逆辐射
长波辐射
(二氧化碳、水汽等)
保温作用
在温室效应作用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这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
地面
短波辐射
大气
少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活动影响很小,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从而保证了地表平均温度的稳定。)
大气二氧化碳库
地表平均温度
温室效应
平衡
稳定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活动以空前的速度大规模增长。
世界人口的增长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读图思考
结合右图说明:工业活动以后,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
大气二氧化碳库
收入
支出
土壤和生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火山喷发所释放的CO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石燃料形成过程中的固碳
水—气交换过程水域的吸收、溶解
增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大气二氧化碳库
地表平均温度
温室效应
增多
增强
升高(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三、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
以高纬度地区和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
以高纬度地区和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区为例,探究全球变暖对水热格局和农业的影响
有利影响
北半球温度带北移
高纬度地区变暖
积温增加
作物生长期延长
高纬地区产量增加(受益)
不利影响
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
加大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中、低纬度“谷物带”地区生产潜力降低,作物减产
中、低纬度
地区受损
不能 补偿
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影响自然过程
危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威胁人类社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总结)
进一步发展
国家安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马尔代夫
由于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有被淹没的危险。该国已经着眼在海外购 置土地,为不得已时的“举国搬迁”做准备。图为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南部一个村落的居民,在涨潮淹没村落时被迫离家,退潮后才能返回。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该国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为1.2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得马尔代夫成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所以马尔代夫要召开水下内阁会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教材案例分析P84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图 3.30),陆地最高海拔不超过5 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1993-2009年,因海平面上升,图瓦卢陆地国土面积缩小了2%。预计到2050年左右,图瓦卢60%以上的陆地国土将被海水淹没。
21 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但多年来的各方奔走和努力并没有收到积极的效果,目前仅有新西兰政府愿意接收图瓦卢的撤离者,并严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数。
思考:为什么多数国家不接收撤离者?接收环境难民对国家安全有哪些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②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某些国家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
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③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战略资源(水、耕地)减少、稳定性降低
资源危机
国家安全
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④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中东的水资源匮乏。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中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会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水资源更加短缺
加剧国家间的资源争夺
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危机
甚至导致武装冲突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总结)
全球变暖
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
受其他国家
波及
资源供给不能维持正常运转
应对威胁付出代价超过承受
环境难民
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
最为严重
国家安全
间接影响
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生存空间
的丧失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应对措施
减缓
(减排增汇)
气候变化
应对行为
影响
适应
(趋利避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应对措施
减缓
(减排增汇)
气候变化
应对行为
影响
适应
(趋利避害)
①减排增汇
减排(减少碳排放):
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倡导节约消费等。
增汇(增加碳吸收):
减少森林破坏、植树造林、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应对措施
减缓
(减排增汇)
气候变化
应对行为
影响
适应
(趋利避害)
②适应措施
目标:趋利避害
方法:改变人类自身行为,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机遇,降低不利影响。
措施:提高适应能力,如采取预防措施、建设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改变灌溉方式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举例
为了节约每一滴水,以色列发展出了滴灌、微灌等高效的灌溉技术,使水的利用率达到95%。每一株农作物每天所需的水量和养分都可以精准定量控制,提高了水和肥料的使用率。
干旱地区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
因此,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碳减排,解决气候危机,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思考:所有国家应该承担一样的责任吗?
历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
读图2-1-7,探究下列问题:
1. 读出1851-1990年,中国和美国、欧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值
2.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哪些国家产生?
1851-199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中国(约400),美国(约2500),欧盟(约2400)。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图2-1-7 中国、美国、欧盟人均CO2历史累积排放比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国家类别 碳排放现状 减排责任
发达国家 工业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对全球变暖负主要的责任,要率先减排
发展中国家 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各国要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领域合作,协商解决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原则:公平但有区别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阅读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世界各国通过协商取得了
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明确了
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的义务。《公约》确
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
作的基础。
1997年 12月,《公约》缔约方通过了为发达国家设立强
制减排目标的《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
律约束力的国际环保协议。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 年到
2012 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 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
2015年12月,《公约》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图 3.32),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巴黎协定》,不再强制性分配温室气体减排量,所有缔约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即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承诺自己的减排目标。全球已有186个国家递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但尚不足以实现2℃的升温控制目标。要实现2℃的升温控制目标,需要国际社会更进一步的努力。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中国的承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公共自行车出行
地铁出行
碳减排:从你我做起
说一说,你还能为碳减排做哪些事情?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P88)
教材活动: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9℃,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相同的情况下, 低排放策略,升温幅度小; 高排放策略,升温幅度大。
低排放策略:50000亿吨 高排放策略:25000亿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P88)
教材活动: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植树造林,封存二氧化碳于地下或海洋中,海洋生物固碳、海底沉积物封碳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总结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征
碳循环及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应对措施
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影响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整体性
2.人类影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右图示意某环境问题。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全球森林面积减少
③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④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B.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会增加
C.全球陆地面积会不断增大 D.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B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
温作用增强。下列数码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
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A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
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推
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8.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C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
变化为(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碳排放系数是指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变弹系数)是反映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碳排放系数的影响。下图为北京市碳排放变弹系数图。据此完成 11~12题。
11.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经历先升后降再升
B.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经历先降低再上升
C.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
了碳排放
D.1985—1995年北京市人口迁出多导致系数下降
1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有纸化办公,减少电磁辐射 B.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C.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 D.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C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堂练习
碳交易即在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据此完成13~14题。
13.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 )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少用传真、打印机,多用电子邮件
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