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
2、知道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腐殖质等构成;
3、知道土壤中腐殖质的来源与作用;
4、能设计实验验证土壤中有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等非生命物质。
一、知识点梳理:
1、 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我们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营扎寨。
2、土壤中除了植物外,还有 、 、 等。
3、我们把 统称为土壤生物。
4、根据日常体验和土壤生物的生活需求,可推断土壤中应有 、 、 和 等。
5、实验验证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 ,这是因为 。同样体积、同样形状的铁块和土壤,浸没时加入的水量是铁块 ,土壤 ,这是因为 。
(2)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壁上有 ,说明土壤里有水。
(3)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将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 。土壤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 ,原因是 。
(4)将土壤浸出液过滤后的滤液蒸发,蒸发皿中出现 ,这些能溶于水而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它们和植物的 关系密切。
6、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 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 的作用下,可以形成 腐殖质 。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 ,为绿色植物提供 。
7、构成土壤的物质有 、 和 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其中 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 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B. 稻草还田能够塘加士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C. 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 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
例题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例题3、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水分 B. 有机质 C. 腐殖质 D. 无机盐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 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例题5、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三、课后练习:
1、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 (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
2、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类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要氧气的来源
4、“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5、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6、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7、如果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B. 气孔关闭,影响了蒸腾作用
C. 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D. 土壤缺氧,影响了根的呼吸
8、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它从月球上带回了“土特产”——1731克月壤。要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
9、四个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其中的实验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10、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11、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12、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实验,将一株柳树苗栽种在光照、土壤等适宜的环境中,5年后植株增加了76.7千克,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 水、矿物质和空气 B. 水、矿物质和光 C. 水、矿物质和土壤 D. 光、矿物质和空气
13、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14、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证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_,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________。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_______。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 土壤 2、 动物 、 真菌 、 细菌
3、 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 4、 空气 、 水 、 无机盐 有机物
5、 (1) 气泡 土壤中有空气 少 多 铁块内部没有空气,而土壤里含有空气
(2) 水珠
(3) 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减少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的过程中燃烧了 。
(4) 残留物 无机盐 生长发育
6、 排泄物 死亡 土壤生物 腐殖质 食物 养分
7、 固体 、 液体 气体 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 矿物质颗粒 水分 空气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A、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液体三种形式,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不符合题意;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C不符合题意;D、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因此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D符合题意。故只有D符合题意。
例题2、A
解析: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有机物含量高,通常意味着土壤肥力高,故A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故D每个人题意。
例题4、A
解析: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例题5、(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其中A组经过强热,B组没有经过强热;根据对照实验中,对照组的要求可知,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因为A组中的泥土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而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B组中的泥土没有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练习:
1、C 2、C 3、B 4、A 5、D 6、B 7、D 8、D
9、A 10、B 11、B 12、A
13、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
14、(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 (3)大于
15、(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4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下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四章
“第2课时”
我们生活的大地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知道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腐殖质等构成;知道土壤中腐殖质的来源与作用;
科学思维:能设计实验验证土壤中有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等非生命物质,在土壤空气分数的测定中学会使用替代法的知识方法模型。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
1、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经历了 和 共同作用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2、影响岩石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很多, 、 和生物活动是导致岩石发生 风化的重要因素;
3、化学风化是岩石在 和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 的过程。
4、风化的岩石碎屑慢慢发育成土壤层,土壤层包括基岩、 、
和表层,以及 等。
风化 侵蚀
温度 压力
物理
水、二氧化碳、氧气
成分改变
母质层
淀积层
有机层
新知导入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我们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营扎寨。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从岩石经过程漫长的风化和侵蚀逐渐演变而来的,所以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岩石碎屑。然而植物的生长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一定还存在其他多种物质。
1) 取适量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上部的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
2)静置一段时间,取上部土壤浸出液约 10 mL,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4.2-7所示。观察蒸发皿中的残留物。
探索活动
蒸发皿中的残留物:白色粉末状物质。
矿物质(无机盐):溶于水,又不燃烧。
视频: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一、土壤中的无机物和生物
1、土壤含有矿物质:
(1)矿物质的来源:
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矿物质来自于岩石的化学风化所产生的的碎屑物质;这些元素往往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2)矿物质的作用:
矿物质含有磷、钾、镁、钙、铁等元
素,可提供除氮以外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各
种主要养分。
探究新知
2、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矿物质颗粒之间有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土壤中的气体绝大部分来自大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小部分来自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渗入,其中含有许多溶解的矿物质。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
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1)如何用实验证明土壤中有气体和水?
2)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体壁进行呼吸的。下雨时蚯蚓常从土壤中钻到地面,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讨论交流
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下雨时,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分填充满,这样的土壤中缺乏氧气,蚯蚓无法呼吸,于是从土壤中钻出到地面呼吸。
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取适量土壤装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内壁是否出现水雾或水珠出现,若有,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证明土壤有气体的方法:取适量的干泥土块,轻轻放入水体,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说明土壤中有气体。
探究新知
3、土壤中的生物:
土壤中生存着大量的生物,除植物和蚯蚓等动物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通常被称为土壤生物。
除了需要空气和水等无机物外,很多土壤生物的生存还需要有机物来提供营养。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你能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来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吗?
探索活动
活动:
1)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先用天平称取50 g,然后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g。从土壤的成分分析,土壤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2
①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了;
②土壤中的有机物受热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了
土壤变干并产生气味
探究新知
1、土壤中含有机物:
(1)土壤中含有机物;
(2)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物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以及人工施用的有机肥。
二、土壤中的有机物
探究新知
2、土壤中的腐殖质:
(1)腐殖质的形成:土壤中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
(2)腐殖质的作用: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探究新知
1、大量事实表明,土壤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微生物、水和空气等组成;
2、土壤中各类物质含量不同:
土壤中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固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其中矿物质颗粒一般约占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 %。
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生物,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土壤的成分
课堂练习
1、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B. 稻草还田能够塘加士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C. 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 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
D
课堂练习
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A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水分 B. 有机质
C. 腐殖质 D. 无机盐
D
课堂练习
4、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 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A
课堂练习
5、某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其中_____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泥土是否经过 A
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堂总结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2)
……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的成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腐殖质(土壤是否肥沃的标志)
水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空气:植物的根和微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矿物质颗粒 (占固体95% 左右)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质地”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4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2)教学设计
课题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2)……土壤的成分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七下第四章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的第2课时,主要为土壤的成分,介绍土壤中的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摇篮,既是对前面地球结构中岩石圈及土壤等知识的延伸,也土壤结构和质地种类的基础,更是后续继续学习土壤与植物关系的基础;本课时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知道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腐殖质等构成;知道土壤中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与作用;科学思维:能设计实验验证土壤中有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等非生命物质,在土壤空气分数的测定中学会使用替代法的知识方法模型。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态度责任: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通过探究了解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
难点 土壤的主要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 1、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经历了 和 共同作用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2、影响岩石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很多, 、 和生物活动是导致岩石发生 风化的重要因素; 3、化学风化是岩石在 和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 的过程。 4、风化的岩石碎屑慢慢发育成土壤层,土壤层包括基岩、 、 和表层,以及 等。 导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我们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营扎寨。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从岩石经过程漫长的风化和侵蚀逐渐演变而来的,所以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岩石碎屑。然而植物的生长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一定还存在其他多种物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探索活动: 1) 取适量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上部的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 2)静置一段时间,取上部土壤浸出液约 10 mL,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4.2-7所示。观察蒸发皿中的残留物。 视频:土壤中含矿物质一、土壤中的无机物和生物 1、土壤含有矿物质: (1)矿物质的来源: 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矿物质来自于岩石的化学风化所产生的的碎屑物质;这些元素往往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2)矿物质的作用: 矿物质含有磷、钾、镁、钙、铁等元素,可提供除氮以外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主要养分。 2、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矿物质颗粒之间有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土壤中的气体绝大部分来自大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小部分来自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渗入,其中含有许多溶解的矿物质。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讨论交流:1)如何用实验证明土壤中有气体和水? 参考: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取适量土壤装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内壁是否出现水雾或水珠出现,若有,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证明土壤有气体的方法:取适量的干泥土块,轻轻放入水体,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说明土壤中有气体。 2)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体壁进行呼吸的。下雨时蚯蚓常从土壤中钻到地面,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下雨时,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分填充满,这样的土壤中缺乏氧气,蚯蚓无法呼吸,于是从土壤中钻出到地面呼吸。3、土壤中的生物: 土壤中生存着大量的生物,除植物和蚯蚓等动物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通常被称为土壤生物。 活动:除了需要空气和水等无机物外,很多土壤生物的生存还需要有机物来提供营养。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你能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来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吗? 1)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先用天平称取50 g,然后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g。从土壤的成分分析,土壤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①现象:土壤变干并产生气味;②质量变化:质量明显减少;③说明:减少部分是水分和有机物受热分解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了。归纳和讲解:二、土壤中的有机物 1、土壤中含有机物: (1)土壤中含有机物; (2)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物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以及人工施用的有机肥。 土壤中有岩石碎屑物即矿物质颗粒,这是一般学生都知道的,通过活动首先认识到土壤中有矿物质,加热土壤溶液获得固体,使学生直观认识到矿物质的确存在于土壤中,且易溶于水又不燃烧;这样降低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又突出了重点土壤中的生物,学生也会有所了解,常识性带过即可有机物的存在也是难点,通过实验及现象分析才能认识到
2、土壤中的腐殖质: (1)腐殖质的形成:土壤中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 (2)腐殖质的作用: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三、土壤的成分: 1、大量事实表明,土壤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微生物、水和空气等组成; 2、土壤中各类物质含量不同: 土壤中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固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其中矿物质颗粒一般约占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 %。 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生物,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变成的,这里也是难点,不必详细说明,后续还会学习到土壤的成分是综合概括环节
课堂练习 1、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B. 稻草还田能够塘加士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C. 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 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A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3、如图,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D ) A. 水分 B. 有机质 C. 腐殖质 D. 无机盐 (例题3图) (例题4图)4、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 A. 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B. 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C.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D. 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5、某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参考:(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