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学习目标】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极地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阅读材料总结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保护极地环境应该怎么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极地环境 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如 、 、 等行为,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说出下图反映的极地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学习活动二: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80任务二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议一议,人类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必要性。
学习活动三:保护极地环境 从我做起
【自主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1.为了确保极地科学考察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2.南极大陆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应加大对南极的勘探力度,大举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和矿产资源。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1.“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像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层。”材料中的“我”是( )
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D.企鹅
2.在南极科考工作者如果想要就地解决能源问题,将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炭
3..造成臭氧空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变化 B.火山、地震频繁
C.煤炭、石油等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 D.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的氟利昂气体
4.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B.南极地区被称作“白色荒漠”,淡水资源少
C.气候条件恶劣,矿产资源贫乏 D.南极考察一般在6月﹣9月
5.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大量捕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极地环境 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 较弱 敏感性 非法捕捞 旅游活动 商业勘探
2. 图8-65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图8-66海洋污染
图8-67 臭氧层空洞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
图8-68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合作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农业发展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过;石油开采或运输时泄露;冰箱、空调使用过多使氟利昂等气体排放过多;过度捕捞。
学习活动二: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合作探究】
①人类在南极拥有共同的利益,南极的利益属于全人类。②南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③对南极开展科学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使命,需要各国科学技术界的通力合作。
学习活动三:保护极地环境 从我做起
【自主学习】
以上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极地地区的动物和资源开采我们都是要合理保护,尊重生物多样性及极地地区相关条约的规定,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达标训练】
1.D 【解析】考察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企鹅。
2.B 【解析】极地地区多狂风。
3.D 【解析】冰箱、空调的制冷剂氟利昂造成臭氧层空洞。
4.A 【解析】B项淡水资源丰富,且以固态形式存在;C项两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等;D项南极科考时间一般选择南半球的暖季11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方便户外作业。
5.D 【解析】A、B、C三项都是不可持续的做法,不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极地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阅读材料总结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3.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保护极地环境应该怎么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播放课件P2有关极地环境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极地环境问题的好奇心,询问同学们发现的极地环境问题有什么 大家知道原因吗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影响 由此引出保护极地环境的新课。
学习活动一 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极地环境
1.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较弱 ,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如非法捕捞、 旅游活动 、商业勘探等行为,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说出如图(课本P79图)反映的极地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图8-65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图8-66海洋污染;图8-67臭氧层空洞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图8-68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合作探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参考答案:工农业发展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石油开采或运输时泄露;冰箱、空调普遍使用,使氟利昂等气体排放过多;过度捕捞。
学习活动二 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合作探究】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议一议,人类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人类在极地拥有共同的利益,南极的利益属于全人类;极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对极地开展科学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使命,需要各国科学技术界的通力合作。
学习活动三 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
【自主学习】 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1.为了确保极地科学考察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2.南极大陆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应加大对南极大陆的勘探力度,大举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和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以上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极地地区的动物和资源我们要合理保护,尊重生物多样性,遵守极地地区相关条约的规定,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播放极地环境问题科普视频,总结本节课所学。
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事实到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课外知识太少,地理素养较欠缺,会影响本节课的合作探究,因此日常应拓宽学生地理知识获取渠道,引导学生加大对课外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地理学习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张PPT)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学习目标】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极地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阅读材料总结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保护极地环境应该怎么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导 入
学习活动一 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极地环境 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 。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如 、 、 等行为,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商业勘探
旅游活动
敏感性
非法捕捞
较弱
2.说出下图反映的极地环境问题
图8-65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图8-66海洋污染
图8-67 臭氧层空洞
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
图8-68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合作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工农业发展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过;石油开采或运输时泄露;冰箱、空调使用过多使氟利昂等气体排放过多;过度捕捞。
学习活动二 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合作探究】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议一议,人类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必要性。
①人类在南极拥有共同的利益,南极的利益属于全人类。②南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③对南极开展科学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使命,需要各国科学技术界的通力合作。
学习活动三 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
【自主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1.为了确保极地科学考察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2.南极大陆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应加大对南极的勘探力度,大举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和矿产资源。
以上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极地地区的动物和资源开采我们都是要合理保护,尊重生物多样性及极地地区相关条约的规定,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7张PPT)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1.下面照片示意失去“家园”的北极熊,该照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
A.科考船的燃油泄漏
B.南极臭氧层空洞
C.气温升高,大气污染加重
D.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D
2.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任意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极地资源
A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守护南极净土]
材料一 南极地区不仅为人类保存了一块处于原始状态的土地,也记录了地球演化和气候变迁等诸多极其重要的信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说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参考答案: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领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明地理,备科考]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
(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请为南极科考队员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
等。
穿保暖衣物,戴护目镜
[跨时空,拓思维]
材料三 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冰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3)结合思维导图,推理南极海冰面积缩减的地理过程,并将下图补充完整。
① (填“多”或“少”),② (填“加快”或“减缓”)。
多
加快
[齐努力,共命运]
材料四 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如果被随意丢弃,就会产生塑料和微塑料等污染环境。某科考队员从南极洲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南极微塑料与人类使用塑料制品有关。
(4)为减少微塑料污染,请列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如塑料袋、塑料吸管;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