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变法的前夕——背景
秦国的落后: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经济: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
⑵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个秦国人
⑶社会风俗:
落后,公元前384年还有人殉的事情发生。
秦孝公继位后是如何立志强国的?
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商鞅入秦后做了哪些变法准备?
说服秦王,获得支持。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经历了几次,分别什么时候?
两次。公元前356和公元前350
三、变法内容
内 容 作 用
1、军事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官爵和军功结合,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3)实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2、经济 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正式废除井田制,推动地主经济发展.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3、 政治 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县制将取代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2)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3)轻罪重刑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4、思想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5、习俗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制。 增加财政收入
四 、变法成效
变法取得怎样成果?试举例说明。
教材23
商鞅结局如何?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
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A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
B 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③法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合乎秦国国情, 织梦好,好织梦
⑤秦孝公全力支持是保障。
⑥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赏罚分明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思维拓展》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郡县制 分封制
相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负责地方管理
不同点 官员选拔 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 依靠宗法血缘关系维持,实行世袭制
权力、职责 负责地方民政和军事 诸侯在领地内拥有政治、经济一切大权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随着诸侯国实力壮大和血缘关系疏远而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1)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
①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②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本文来自织梦
③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④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⑤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方面:(历史局限性)
压抑工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君主独裁,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④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从商鞅变法中我们有何认识?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就会落后,就会灭亡。
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
③改革者要具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 ( http: / / www.21cnjy.com )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坐牢、砍头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⑤即使改革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坚定改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