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一、知识点预习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污蔑( miè ) 捶击( chuí )
恐怖( bù ) 蛮横( mán hèng )
挑拨离间( jiàn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卑劣:卑鄙恶劣。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污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二、课前小练
1.下列加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
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
D.蛮横(hèng) 挑拨(tiǎo) 离间(jiā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情,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
②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对比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对比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C.文中接连发问,设问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当,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D.结尾发出号令,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同时表达了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B.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C.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8.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诗人、__________。生于湖北黄冈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__________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__________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红烛》《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卑劣”的“劣”应读作“liè”。B.正确。C.有误,“卑鄙”的“鄙”应读作“bǐ”。D.有误,“离间”的“间”应读作“jiàn”。故选B。
2.答案:C
解析:A.骄傲;B.和蔼可亲;D.挑拨离间;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B.新月派是受到了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故选项中“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说法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是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应该是放最后一句,排除A、C。剩下B、D两个选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直接比较后面的排序即可;D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另外,⑥④①这样的排序也可以排除。综合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第①句是设问而非反问。
6.答案:C
解析:不是设问,是反问。
7.答案:D
解析:“一二·一”应该加双引号。
8.答案:学者; 民主同盟; 新月派; 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