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2 14: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知识点预习
1、写作背景
本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瞭望( liào )
缅怀( miǎn )
埋没( mò )
彷徨( páng huá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课前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约2.1万座,几乎_________当令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_________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贵州。_________,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_________。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应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5.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B.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把袖子放在手里,在一旁观看。)
C.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D.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B.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的角度。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是一致的。
C.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D.结尾作者先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然后又阐明科学研究上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
7.下列各句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带回去交给她就行了。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8.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美籍华裔_________学家,_________奖获得者。
(2)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篇,和《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_________家主要经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儒家”的“儒”应读作“rú”;B.有误,“彷徨”的“彷”应读作“páng”;C.有误,“袖手旁观”的“袖”应读作“xiù”。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包含:里边含有。根据文意,第一空应选“囊括”。“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第二空前面是从数量角度说的,后面是从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角度进一步强调,所以这里应是递进关系的复句,选“不仅”。第三空,前文表示原因,后文表示结果,当为因果关系,故选“所以”。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理所应当: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该语段主要叙述了贵州桥梁取得的成就,通过一系列数字可明显看出贵州桥梁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地位,所以最后一空应选“显而易见”。故选C。
3.答案:B
解析:该项所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
4.答案:C
解析:选择问句中,前面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5.答案:B
解析:“袖手旁观”指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6.答案:D
解析:内容颠倒。结尾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后提出希望。
7.答案:B
8.答案:(1)丁肇中 物理 诺贝尔物理学
(2)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儒